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最新文章
  • 2020年3月5日:汪曾祺诞辰一百周年
    2020年3月5日:汪曾祺诞辰一百周年

    2020年3月5日是汪曾祺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汪曾祺先生的为人为文,学习先贤、激励后昆,当日,其家乡高邮举办纪念汪曾祺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当地文化学者、作家代表、汪老亲属及汪曾祺作品研究者、汪老文学爱好者等一同追忆汪老的人品文风。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 ...

  • 汪曾祺《鸡鸭名家》作品赏析
    汪曾祺《鸡鸭名家》作品赏析

    《鸡鸭名家》是现代作家汪曾祺早期创作的一篇小说。小说主要写了余老五和陆长庚两个风俗人物,表现了作者对大千世界万物的欣赏,以及对普通人的关心与尊重之情。《鸡鸭名家》写了两个风俗人物:余老五,陆鸭。余老五是孵小鸡的炕房师傅,每年炕房把大缸糊上泥草,加温烘孵鸡蛋,“下炕”是乡间盛事,三牲五事,大香大烛,燃放鞭炮,磕头拜敬祖师菩萨。他是这一行的“状元”,脑 ...

  • 汪曾祺《受戒》的人物介绍
    汪曾祺《受戒》的人物介绍

    《受戒》是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人物介绍明海“荸荠庵”里17岁的小和尚。因为家里兄弟多田地少,出于生计考虑选择了出家,13岁时到“荸荠庵”去家。庵内的当家和尚仁山便是他的舅舅。他与“荸荠庵”的邻居赵姓人家的女儿小 ...

  • 汪曾祺《受戒》的艺术特色
    汪曾祺《受戒》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散文化风格《受戒》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化小说。它所表现的既非重大题材,故事情节亦缺少大起大落的戏剧性冲突。明海与小英子的初恋不曾遭遇波澜起伏的曲折,作者在描绘这段感情时,通过含蓄节制、意趣盎然的细节描写,着力表现出其健康明朗的诗意状态。如写到小英子在田埂上留下一串脚印,“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缺少了一块”,明海看到后, ...

  • 汪曾祺《受戒》的作品鉴赏
    汪曾祺《受戒》的作品鉴赏

    《受戒》是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作品鉴赏正如作者在小说结尾所言“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受戒》营造了一个充满自由空气宛若梦境的“桃花源”,通过描写生活在其中的一对小儿女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赞颂了尘世间的 ...

  • 汪曾祺《受戒》的创作背景
    汪曾祺《受戒》的创作背景

    《受戒》是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创作背景文革结束后,中断小说创作多年的汪曾祺重新提笔写小说,这一阶段他的小说基本上以早年间在故乡高邮的生活为创作素材汪曾祺少年时为躲战火随父、祖在乡间小庙住过半年多,当时有一户 ...

  • 汪曾祺《受戒》的内容简介
    汪曾祺《受戒》的内容简介

    《受戒》是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内容简介庵赵庄有座荸荠庵(实为“菩提庵”,被大家叫讹了,叫成荸荠庵),庵内13岁的小和尚明海因为家里人多地少而被舅舅带来出家的。他舅舅是庵里的当家和尚仁山。庵内和尚们并不恪守戒律 ...

  • 汪曾祺的文学特点
    汪曾祺的文学特点

    文学特点散文写作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 ...

  • 汪曾祺的晚年岁月
    汪曾祺的晚年岁月

    晚年岁月1977年,民间文学论文《花儿的格律》发表,这是汪曾祺“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作品。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汪曾祺深受鼓舞,创作热情逐渐高涨。1979年,小说《骑兵列传》在《人民文学》第11期发表,这是汪曾祺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小说。1980年,小说《受戒》在《北京文学》10月号发表。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4月,《大淖记事》在 ...

  • 汪曾祺:解放时期的经历
    汪曾祺:解放时期的经历

    解放时期1950年,北京市文联成立。汪曾祺从武汉回到北京,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54年,汪曾祺创作出京剧剧本《范进中举》,后获北京市戏剧调演一等奖。秋,调离北京市文联,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任《民间文学》编辑。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后,他因这篇短文受到批评,但并未划定为右派。1958年夏,被补划为右派,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1960 ...

  • 汪曾祺:解放前夕的经历
    汪曾祺:解放前夕的经历

    解放前夕1944年,为生活计,汪曾祺在昆明北郊观音寺的一个由联大同学办的“中国建设中学”当教师,在两年的教学期间,汪曾祺写了小说《小学校的钟声》,重写小说《复仇》。后由沈从文推荐给郑振铎在上海主办的《文艺复兴》杂志发表。此外,还写了小说《职业》、《落魄》、《老鲁》等。这期间汪曾祺与同在中国建设中学任教的施松卿相识,并建立了恋爱关系。1946年秋,汪曾祺由昆 ...

  • 汪曾祺的求学经历
    汪曾祺的求学经历

    求学经历1925年,汪曾祺入高邮县立第五小学幼稚园学习。1926年秋,汪曾祺入县立第五小学读书。1932年秋、汪曾祺小学毕业考入高邮县初级中学读书。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南菁中学读高中。1937年,日本人占领了江南,江北告急。正读高中二年级的汪曾祺不得不告别南菁中学,并辗转借读于淮安中学、私立扬州中学以及盐城临时中学,这些学校的教学秩 ...

  • 汪曾祺的个人简介
    汪曾祺的个人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