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最新文章
  • 四渡赤水的真相:四渡赤水是哪四渡
    四渡赤水的真相:四渡赤水是哪四渡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使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四渡赤水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和形成的。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1935年1月19 ...

  • 红军四渡赤水是在什么地方
    红军四渡赤水是在什么地方

    四渡赤水讲的是红军长征期间,面对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背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兵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元气大伤、伤兵满营,弹药奇缺,补给匮乏,亟待补充,而蒋介石重创红军于湘江边,士气正盛又调集40万重兵进行围堵,3万对40万!双 ...

  • 红军四渡赤水的详细过程
    红军四渡赤水的详细过程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土城作战失利,渡江北上入川受挫。为了摆脱严峻的不利局面,1935年1月29日至3月21日,中央红军在川黔滇交界处的赤水河上,由东至西,由西至东,来来回回作了四次横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渡赤水。我们先来回眸其主要经过:1月29日,中央红军退出土城战斗,在猿猴场到土城之间,分三路西渡赤水河(即一渡赤水),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开进。2月2日,其 ...

  • 历史怎么评价四渡赤水
    历史怎么评价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 ...

  • 四渡赤水真实的指挥者是谁
    四渡赤水真实的指挥者是谁

    四渡赤水真实的指挥者是毛泽东。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的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 ...

  • 四渡赤水能够成功主要原因还是领导的好
    四渡赤水能够成功主要原因还是领导的好

    四渡赤水战役,红军首先能够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整行动方向。遵义会议前,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为保存有生力量,毛泽东主席等人决定放弃去湘鄂川黔边境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避免了中央红军遭致覆灭的危险。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又鉴于红军处于遭受敌人四面围堵的不利态势和黔北地区回旋地域有限等情况,毅然放弃建立川黔根据地 ...

  • 长征中红军四渡赤水的地理位置究竟在哪里
    长征中红军四渡赤水的地理位置究竟在哪里

    红军四渡赤水:1、一渡赤水:土城鉴于敌人兵力正不断增加,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召开紧急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果断改变由赤水北上渡长江的计划,决定立即撤出,西渡赤水河,再相机北渡长江。周恩来亲自带领人员选定架桥地点,发动群众征集架桥物资和船只。经过一夜的努力,终于在土城上下游各架起一座轻便浮桥。与此同时,陈云指挥把大部分笨重物资和山炮等沉入赤水河。2、 ...

  • 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是哪四次
    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是哪四次

    四渡赤水讲的是红军长征期间,面对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背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兵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元气大伤、伤兵满营,弹药奇缺,补给匮乏,亟待补充,而蒋介石重创红军于湘江边,士气正盛又调集40万重兵进行围堵,3万对40万! ...

  • 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故事
    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故事

    在红军长征途中发生过很多战役故事,本文来说说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的故事。四渡赤水故事简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