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最新文章
  • 二桃杀三士的成语故事
    二桃杀三士的成语故事

    那是齐景公时期,齐景公已经是晏子服务的第三个国君了。此时的晏子经过多年的官场摸爬滚打,在齐国的地位是相当的巩固。当时齐国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人人武艺高强,勇气盖世,为国家立下了赫赫功劳,俨然是齐国武将里的明星。这三人意气相投,结为异姓兄弟,彼此互壮声势。由于自恃武艺高,功劳大,他们非常骄横,不把别的官员放在眼里,甚至对晏子 ...

  • “食指大动”的成语故事
    “食指大动”的成语故事

    孔子曾在《论语》中说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可见,对于一个国君来说,统治臣民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要做到公平。如果国君厚此薄彼,那很有可能便会给自己和国家带来灾难。而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个故事中,国君就是因为故意不给一个大臣喝王八汤,结果被大臣给杀了。国家也陷入了动乱之中。那这个缺心眼的国 ...

  • 官官相护的成语故事
    官官相护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好也,你两个官官相为我死也!”成语典故从前,曹州地方有一个名叫于朝东的人,他曾经得罪了强盗,所以强盗一直想借机报复。果真一天,强盗将他们偷来的赃物藏进了于家的杂屋中,却被追赶强盗的曹州的官吏发现,不容分说就把于家三人押进囚车活活折磨而死。不久,有人劝于朝东的女婿去告状。这女婿是个秀才,懂得这官场上的腐败,便说: ...

  • 梁上君子成语故事的由来
    梁上君子成语故事的由来

    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陈寔传》,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原文梁上君子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

  • 远走高飞的成语故事
    远走高飞的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卓茂是汉末南阳人。他在丞相府当差时,一次坐车出去,有人说那马是他走失的,卓茂就给了他,自己拉着车走,回头对那人说:“如果不是你的马,请到丞相府还我。”后来失马找到了,那人来丞相府把马还了。卓茂任密县县令时,有人来告一亭长接受他的米肉。卓茂屏退左右问:“是亭长找你要的?还是你有事求他?”那人说:“因为我害怕他,去送他的。亭长不能接受馈赠,所以 ...

  • 打草惊蛇的历史典故
    打草惊蛇的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南唐时候,当涂县(现安徽省马鞍山市下辖的一个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 ...

  • 东山再起的出处与典故
    东山再起的出处与典故

    出处《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典故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 ...

  • 背道而驰成语故事的由来
    背道而驰成语故事的由来

    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典故:战国时代,魏国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国,可是他在路途中听到魏王准备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就赶紧回国去劝魏王。匆忙回国的季梁对魏王说:“我在太行山下,看到一个驾着车子的人,他赶着马想要去北边,说他准备到楚国去。”魏王说:“楚国应该是向南走的,为什么他要往北走呢?”季 ...

  • 闭门思过成语故事的由来
    闭门思过成语故事的由来

    闭门思过,中国古代典故之一,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閤思过。”后引用为成语。本义为关起门来思考自己的过错,比喻自我反省,改过自新。成语典故西汉昭帝时,燕人韩延寿在左冯翊担任太守。有一次,他到高陵县巡视,碰到兄弟俩向他告状。其中一个说:“我弟弟占了我的耕地。”另一个说:“这地本来就是爹妈在世时分给我的,哥哥不讲理,硬说是分给 ...

  • 百发百中成语故事
    百发百中成语故事

    这故事记载在《史记》这本书中。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对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养由基。养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够在一百步远的距离,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宽度的柳叶,同时,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叶,他都能够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没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夸赞他的箭法,有的人说“百步穿杨”,也有的人说“百发百中”,都是用来形容他射箭的绝技。它的意思是在称赞别 ...

  • 一鼓作气的典故
    一鼓作气的典故

    长勺之战春秋初期,即位不久的齐桓公,不听主政大夫管仲内修政治、外结与国、待机而动的意见,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春发兵攻鲁,企图一举征服鲁国。鲁庄公注意整修内政,取信于民,决心抵抗。深具谋略的鲁国士人曹刿自告奋勇,请随庄公出战。鲁军根据齐强鲁弱的形势,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一说曲阜北)迎击齐军。两军列阵毕,鲁庄公欲先发制人,被曹刿劝止。齐军见鲁 ...

  • 三令五申的成语故事
    三令五申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位着名军事学家名孙武,他带着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拜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否可以用我的军队试一试?”孙武说当然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说也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女,让孙武训练。孙武把这些宫女分成两队,并且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当队长,还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等队伍站好后 ...

  • 问鼎中原的故事概述
    问鼎中原的故事概述

    夏朝经历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姬发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 ...

  • 一鸣惊人的故事
    一鸣惊人的故事

    春秋时,楚庄王即位已经三年,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对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他知道大臣们对他不满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他的死罪!”因此,所有的大臣都不敢上前劝谏。但是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对庄王说:“我有个谜请大王猜猜。”庄王说:“你说吧。”伍举说:“楚国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说:“这不是普通 ...

  • 盘点历史上十大成语故事由来,有名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盘点历史上十大成语故事由来,有名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1、才高八斗——《释常谈·斗之才》南朝时期,文学家谢灵运做永嘉太守时,经常游山玩水,写诗作赋,深得文帝的赏识。他因此骄傲地说:“天下的文才总共有一石,曹植占其中的八斗,我占一斗,其余的人合占一斗。”2、目瞪口呆——《赚蒯通》西汉初年,韩信被封为齐王,丞相萧何担心韩信兵权太大,就找樊哙共商计策。樊哙自鸣得意,连夸自己是如何斗败项羽,吓得他目瞪口呆,从而 ...

  • “衣冠禽兽”丧尽天良吗 古时的人们都争着做
    “衣冠禽兽”丧尽天良吗 古时的人们都争着做

    现在的我们,用“衣冠禽兽”这个词形容什么样的人呢?我想大家都应该很清楚,就是那些徒有人的外表,却品德败坏禽兽不如的人们。这么说来的话,说一个人是“衣冠禽兽”,很明显就是骂人的话了对吧?告诉你,不对。确切地说,在古代特定的时候是不对的。因为“衣冠禽兽”这个词,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并不是骂人,相反,被人用这样的话来形容还是一件荣耀的事情。为啥呢?笔者跟你 ...

  • “东山再起”的东山究竟在哪儿
    “东山再起”的东山究竟在哪儿

    在常用成语中,东山再起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指的是失败后的重头在再来,而东山再起的最初含义的,则指的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所以,古人出来做官,又称为“出山”。那么,东山再起的东山在哪?它又与何人有关呢?“东山再起”的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指的是东晋名士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 ...

  • 成语典故:唇亡齿寒的故事
    成语典故:唇亡齿寒的故事

    唇亡齿寒唇亡齿寒,汉语成语。释义: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唇亡齿寒的出处《唇亡齿寒》选自《春秋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 ...

  • 成语典故:出类拔萃的故事
    成语典故:出类拔萃的故事

    出类拔萃出类拔萃,读音chūlèibácuì,是一个成语。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形容超出同类。多指人的品德才能。一、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窈窕淑女。指人的品德修养与才能二、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於民,亦类也。出於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於孔子也。”出类拔 ...

  • 成语典故:出尔反尔的故事
    成语典故:出尔反尔的故事

    出尔反尔出尔反尔这个成语出自《孟子》中的《梁惠王章句下》。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后来又反悔。比喻言行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说话不算数。一、含义尔:你。反:同“返”;回。反尔:意谓你怎样对待人家,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 ...

123共 5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