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香港武侠电影简介武侠电影的历史武侠电影的特点

时间:2018-11-21编辑:梓岚

香港电影走向国际市场关键人物:李小龙

中国武打片在70年代开始走向了国际市场。很多人都认为是李小龙使外国人认识了中国功夫,其实第一部在海外正式做商业放映的功夫片是1971年邵氏公司出品,郑昌和导演,罗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该片曾在美国1000家主流影院同时上映,盛况空前。不过倒是李小龙真正使中国功夫在海外发扬光大。

李小龙的一生虽然短暂,只拍摄过4部半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还有未完成的《死亡游戏》,但是在他的电影里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让人看后精神振奋。他自创的截拳道功夫威力无穷,流传至现今。好莱坞许多硬汉明星如史蒂夫·麦奎恩、詹姆斯·柯本等,都曾在李小龙门下学过功夫。李小龙离奇暴毙之后,出现了很多模仿者,如何宗道、吕小龙等但只能得其形而未能得其神。

香港武侠电影简介武侠电影的历史武侠电影的特点

从解放到整个70年代,中国大陆没有拍摄过一部武打片,1980年大陆导演张华勋拍摄的《神秘的大佛》使他成为大陆武打片导演第一人,虽然在武打设计上还很稚嫩,但毕竟他敢开风气之先。后来他导演的《武林志》也受到国内观众欢迎。1990年,何平导演拍摄的《双旗镇刀客》可谓是大陆武侠电影的扛鼎之作。此后,武打片在大陆开始风行一时,但是整体水平感觉要落后港台武打片10年以上。

香港武侠电影为什么比大陆武侠电影好看?

先说八十年代

一、起步

首先大陆武侠片起步太晚,底子就比香港差一大截,电影工业更是没法比。香港60年代武侠片已趋于成熟,中国80年代才开始起步,技术、经验都十分落后。

二、风格

早期大陆张华勋等人的武侠片追求思想、主题,表现地较为严肃和死板,忽视了类型电影的特有规则、特征。

80年代初香港一些导演如张鑫炎、傅奇、徐小明、许鞍华北上,将香港较为先进的电影技术带到大陆,但他的片子不同于90年代以港式风格为主导的电影,而是在香港武侠片的类型经验上注入大陆式的人文观念和历史情怀,自成一格。

80年代后期,大陆的武侠片开始注重娱乐性,但情节大多老套、人物塑造过于扁平单薄。

80年代孙沙、姚寿康、王薇、张子恩等等大陆导演都开始了自己对武侠片的探索,并展现出了较强的个人风格。

香港武侠电影简介武侠电影的历史武侠电影的特点

三、市场体制

80年代后期武侠片作为一种娱乐类型电影题材,逐渐受到大陆观众青睐,但此时大陆电影市场化进程缓慢,电影家观念较为落后保守。拍片体制上,大陆没有自己的专业队伍、人员分散,由于竞争小而导致工作效率极差,人才或外流港台如李连杰,或被埋没如邱建国、赵长军。

虽然80年代的大陆武侠片质量相对较低,但不乏有《武林志》《神鞭》这样的经典。楼主不喜欢大陆武侠片,或许就是指这一时期和九十年代初的大陆武侠片,这和九十年代合拍片的风靡与渗入应该有很大关系。

九十年代

《双旗镇刀客》开了个好头,但随着新一轮香港武侠片浪潮的到来,香港武侠片居武侠片主导地位,合拍片风靡一时,香港导演纷纷北上,后来被奉为经典的的《青蛇》《新龙门客栈》《狮王争霸》《太极张三丰》《东邪西毒》等等其实都不是纯港片,而是合拍片。

相比同期的大陆武侠,合拍片通常讲究大场面,动作花哨写意,有较强的视觉冲击,更得观众喜爱。

新一轮的武侠片浪潮中,香港武侠片逐渐渗入内地,而内地武侠片逐渐丧失自己原有的风格。

很多人说现在的武侠片不比旧时的好看,多指不如90年代大部分的合拍片好看。或许是因为这些合拍片太深入人心了,导致大家不认同其他风格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