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日本文化与中国的渊源日本文化有哪些来源于中国?

时间:2018-12-13编辑:文二

日本文化与中国的渊源是什么?日本文化有哪些来源于中国?小编这就为你介绍:

日本文化

日本原本没有名字。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自称其为“八大洲”或“八大岛”等。

据《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定名为“大和”。

日本文化与中国的渊源日本文化有哪些来源于中国?

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使根据中国皇帝国书中的称呼将其国名改称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一直沿用至今。日本人也一直是视太阳为图腾的。

隋唐之后,日本开始大规模接受汉文化,随着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日本对“倭国”称呼越来越不满意。据《新唐书·日本传》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所以,日本国的国名,当是中国隋朝皇帝无意赐予的。

日本文化谱系中的中国影子随处可见。日文、医药、茶道、饮食、弓道、服饰、礼仪以及对日本影响深远的“弥生文化”,无一不是受中国的影响。尤其古代中国的《礼记》传入日本,才不断发展成就了所谓的“大和文明”。——李二和《海上七千年》》

日本文化与中国的渊源

文化上,日本进入封建社会时中国正是盛唐时期。故日本在思想、艺术、建筑等方面受盛唐影响极其深远。

平安时代佛教从中国流传入日本,影响最大的是禅宗中的临济宗和曹洞宗(当时有在日本也是"临天下,曹一角")。进入镰仓时代后佛学逐渐兴盛,日本也经过改良产生了独特的宗派如净土宗等,在农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镰仓末期宋代的朱子学传入日本,当时后醍醐天皇希望恢复天皇的权威,朱子学所提倡的忠君爱国的儒家教条思想正好符合当时的国情。利用朱子学在武士阶级中所产生的影响,镰仓幕府被彻底推翻。朱子学也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起源之一,在江户时期由于科技的进步,在人群中产生了一种反对朱熹提倡王阳明的思潮,可以说是日本启蒙思想的开端。

日本的文字也是发端于汉字,但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与现代汉语产生了较大的歧义。可以说现在日本的汉字还保留着许多中国古代汉字的原意。

中日间文化交往在唐宋两代达到顶峰,之后的元明两代逐渐减少,到明中期由于明代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而基本完全废止了。

清军入关后日本当时的室町幕府曾有联合郑成功反对清廷的计划,但因九州太宰府出现变故而中止。但民间仍有以此为蓝本的小说:国姓爷战记,讲述郑成功向日本借兵最终反清复明的故事。

中日两国交往在元代中断的原因和文永-弘安之役有关,忽必烈曾多次要求日本称臣,但却遭到当时镰仓幕府的执政北条时宗的断然拒绝。时宗怒斩来使并加强九州海防严阵以待。

但由于日本此时还未形成集团作战的概念,交战时往往是两军士兵互通姓名后进行单挑,因此对元军集团式作战感到非常不适应。在元军总攻的前夜突然狂风大作,元军战舰全数沉没,不得不狼狈退兵。数年后忽必烈再次进攻,却再次不幸的在总攻前夜因大风而全军覆没,最终放弃了入侵的打算。

中日两国在明早期也有军事合作,室町幕府早期中国沿海与九州沿岸海盗盛行,明廷派出使臣前往日本交涉合作剿灭事宜。历史上的倭寇实际上并不都是日本人,有些明人也混迹其中大肆劫掠,室町幕府则派九州大宰府出兵征剿。日本主要对抗的是朝鲜沿岸与九州沿岸的海盗。

之后就是历史课本上也有的丰臣秀吉侵朝了,在日本被称作庆长-元禄之役。日军在战争初期势如破竹,连克朝鲜重镇,但海上补给线却因李舜臣的袭击而受到沉重打击。

日本文化与中国的渊源日本文化有哪些来源于中国?

明军入朝后与日军在朝鲜战场拉锯,总体上互有胜负。此时明军实力因财政问题早已大不如前,而日军则刚经历过战国乱世战斗力较强,最终日军因损失过大,加之国内丰臣秀吉病故而全军撤退。

之后中日两国都进入了长时间的闭关锁国时期,两国一度频繁的交往就此中断。等到明治维新成功后日本进入快速增长期,也就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日本文化有哪些来源于中国?

中华文化是东亚的母文化,东亚各国都深受影响,尤其是日本,保留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不说,还使一些在中国已经失传的文化元素,在日本获得了新生,成为日本文化的象征。

一、跪坐

跪坐就是正坐,是一种席地而坐的坐姿:膝盖着地,脚背朝下,臀部放在脚后跟上。在椅子等高足坐具流行前,跪坐是中国的正统坐姿,在正式场合必须跪坐,否则就是失礼。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由于椅子等高足坐具的流行,跪坐的正统地位慢慢被垂足坐代替。到北宋时,垂足坐正式确立了正统坐姿的地位,跪坐也就此在中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跪坐并没有消亡,日本人在学会跪坐后,将跪坐作为他们的正统坐姿,并保留至今,成为了日本的文化符号。虽然现在的日本人也不经常跪坐了,但在茶道、剑道、花道等传统礼仪场合上,还是必须要跪坐的,传统文化也因此得到了保留。

二、抹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最流行的就是末(抹)茶,即将蒸青绿茶磨成粉状,用开水冲点,茶筅搅动,形成粥面样的茶汤。在唐宋时,中国还有茶禅一味之说,寺院的茶事活动非常盛行,并形成了独特的寺院茶会礼仪。

宋代时,虽然中日两国官方很少接触,但僧侣间往来很多,日本僧人从中国带回了茶树的种子,在日本种植,并学会了中国的抹茶和点茶法。日本僧侣还将中国茶禅一味的思想,以及中国寺院的茶会礼仪一并带回日本,以“和、敬、清、寂”为主要思想的日本茶道由此发端。

到了明代,茶在中国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废除了抹茶,改为散茶,泡茶法也因此取代了点茶法;其次,用炒青来杀青,取代了之前的蒸青法。就这样,抹茶以及点茶法在中国逐渐消失了。

但在日本,抹茶以及以抹茶、点茶为基础的茶道,却大行其道,最终发展成了日本的国粹,成为日本文化的象征。

三、鱼生

鱼生即生鱼片,又称鱼脍、脍,就是将新鲜的鱼、贝生切成丝或片,蘸调味料食用。鱼生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就有食用鱼生的记载,至于鱼生的酱料,《礼记》是这样说的:“凡脍,春用葱,秋用芥。”

汉唐时,鱼生在中国最为盛行,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象征,成语脍炙人口的原意就是鱼生和烤肉大家都爱吃。李白在诗作《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形象地描述了他亲手制作生鱼片招待客人的场景:“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这句诗简单说,就是用快刀把鱼薄切成鱼片。

明代开始,吃鱼生之俗在中国开始衰落,到了清代除个别地方外,大部分中国人已不再吃鱼生了。

日本文化与中国的渊源日本文化有哪些来源于中国?

但鱼生被日本学去了,而且学得很彻底,不仅学会了薄切和以芥蘸食,在很多细节上,也完全保留了中国的古风。比如日本料理中,生鱼片装盘都是要放在紫苏叶上,并配着白萝卜丝(日本称大根),这其实就是学的中国鱼生文化,因为根据中医理论,紫苏解鱼蟹之毒,白萝卜有消食化积之用,所以,装盘有紫苏叶和白萝卜丝,好看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解毒消食。

日本鱼生和中国鱼生不同之处在于,日本食用的是海鱼,中国食用的是淡水鱼,淡水鱼的寄生虫能将人作为宿主(海鱼则少见),所以带来很多问题,比如三国时的陈登就是因为酷爱吃生鱼片,长了寄生虫而死。

不管怎么说,鱼生文化起源于中国,曾盛行于中国,后来渐渐消失,但在日本又发扬光大,如今,成为日本饮食文化的象征,并风靡世界。

四、赏樱

樱花的故乡是中国,中国是最早种樱、赏樱的国家。古人当中的樱花控当属唐朝诗人白居易,他的诗作中,有29首诗是描写樱花的,比如“红樱满眼日,白发半头时”、“樱桃昨夜开如雪,鬓发今年白似霜。”

但是,赏樱在中国从来没有成为主流,因为中国古人更喜欢的是牡丹的雍容华贵,赞赏的是梅花的坚贞不屈。至于樱花,花期太短,绽放时灿烂,凋谢时凄美,总让人有时间短暂、人生易老之颓废感,比如白居易那两首诗就是这样,所以,樱花与中国古人的审美并不契合,唐宋后,赏樱就在中国慢慢被淘汰了。

日本开始也是学习唐朝赏梅花的,但樱花传入日本后,逐渐取代梅花,成为日本人的最爱。这是因为樱花虽脆弱、花期短,但凋零之时却无比壮丽凄美,正好与日本武士道中,武士要死得其所、死得壮烈相契合,樱花完全符合了日本人的审美观,所以,樱花成为日本文化的标志,也就不奇怪了。

五、相扑

相扑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那时是战国时代,这种角力游戏被称为角抵。相扑在秦汉时开始进入兴盛期,到了晋代,角抵就改叫相扑了。唐宋时,相扑在中国达到了鼎盛。

相扑开始只是作为训练军队之用,后来就发展成了一种竞技游戏,到了唐宋,又发展成带有表演性质的娱乐项目。宋代甚至还出现了女子相扑,那场面无比香艳,以致好奇的宋仁宗带着妃嫔们出宫观赏女子相扑表演,也因为这事,宋仁宗还被司马光教育了一番。

相扑运到到了明代,开始在中国衰亡,并最终在清代从中国消失。

日本在唐朝时从中国学会了相扑,开始,相扑在日本只是一种宫廷观赏运动。到了镰仓战国时,相扑在军事上的作用被发掘,成为武士训练的一部分,相扑开始在日本流行。到了18世纪,相扑发展成了职业运动,从此成为日本的国技。

六、尺八

提起乐器尺八,很多人还误以为是日本民族乐器,其实,尺八也是起源于中国的。尺八是一种吹管乐器,因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在隋唐时,做为宫廷乐器使用,专门演奏雅乐。

到了宋代,宫廷雅乐开始消亡,尺八要面对民间的洞箫和笛的竞争,由于尺八演奏难度大,而且音色太苍凉,宋人喜欢的是婉转、柔和的音乐,尺八明显不符合主流的审美观,因此迅速被淘汰,到南宋时,就已经在中国消失了。

日本文化与中国的渊源日本文化有哪些来源于中国?

唐代时,尺八传入日本,苍凉的音色深受日本人喜欢,尺八于是成为了日本重要的民族乐器。今天,尺八在日本的大力推广下,已经与流行音乐和摇滚完美结合,焕发了新生,成功走向了世界,成为日本音乐在国际上的重要代表。

七、其他有渊源的文化元素

榻榻米是否起源于中国,在学术界有很大争议,所以本文就不再提及。

另外,日本的和服与中国已经消失的吴服有一定的渊源,空手道与唐代的武术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菓子也借鉴了唐代点心的一些特色,但和服、空手道、和菓子毕竟是日本在借鉴基础上的独立创新,并不能算中国文化。

日本的木屐、团扇、金缮、漆器等也是起源于中国,只不过上述四样文化元素在中国虽然衰弱,风头被日本占尽,但毕竟尚未失传;而日本的围棋、香道、书道也是起源于中国,只不过这三样文化元素在中国一直传承、兴旺,所以本文就不再论述了。

关于日本文化与中国的渊源就介绍到这里,更多相关文章请关注标签和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