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上海地铁发展历史

时间:2018-07-20编辑:梓岚

第一代“直流传动”列车全进口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地铁从德国引进16列西门子全进口列车,当时的地铁列车采用直流电传动,客室配置了定频空调、日光灯照明和木质地板,列车驾驶也主要依靠司机操作,仅有简单的ATC防护系统辅助司机保障列车安全。从此以后,几乎每一次的上海地铁列车上线,都伴随着一次车辆软硬件革新。

第二代“交流传动”国产化起步

1999年,上海地铁从德国西门子引进采用交流传动系统的01A03型电客列车,上海地铁列车开始了第二代交流电传动时代。“交流传动”列车不但在传动方式上进行了升级,在列车设计及国产化程度上与第一代相比也有了较大的提升。2000年投入运营的3号线列车首次采用了隔音性和防火性能更好的铝蜂窝地板。2005年,由外方主导设计,上海地铁进入了国产化时代。2008年,可实现自主设计,列车国产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三代“绿色地铁”大幅国产化

随着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上海地铁提出了“绿色地铁”的概念,越来越多的节能技术得到运用,如16号线列车上采用了节能性更好、效能更高的LED客室照明和变频空调技术。这一阶段列车无论是设计还是生产制造都实现了自主化,平均国产化率已超过75%,其中电气传动系统的国产化率也超过了50%。同时,上海地铁在标准化统型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列车标准招标技术要求》《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标准》等一系列标准的编制,在车辆技术要求、操作界面、司乘界面、维护界面等方面实现了全网标准化。

第四代“智能地铁”序幕已拉开

从10号线开始,上海地铁就已启动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包括自动唤醒、自动发车、列车自检等一系列全自动无人驾驶功能,而运营质量表现均大幅优于人工驾驶列车。2016年起,上海地铁以17号线为契机,开始了列车状态信息智能采集系统的建设,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收集,包含车辆状态、视频及图像、环境信息及管理系统的信息等,通过智能化机车检修点巡检子系统、机车检修鹰眼子系统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反馈、评估,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自动演进功能的闭环检修管理的新模式。今年初开通的APM浦江线也是一条无人驾驶线路。未来,14、15、18号线也将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上海地铁已经进入智能地铁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