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燕赵文化造就了河北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时间:2018-01-31编辑:历史狂流

河北历史悠久,古老的燕赵文化造就了世代相传的燕赵侠风,在河北的历史上发生了许许多多让世人惊叹的悲壮故事。古老的燕赵文化造就了河北人忠厚踏实、安分守己、思想保守的性格特点。

网络上流传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天,东北人、广东人、河南人、上海人、北京人、浙江人和河北人共乘一架飞机,飞机升空后发现超重,需要一个人跳下去才能确保安全。

谁该跳下去?广东人掏出一张支票:“哪位跳下去,这张支票就是他的了。”

北京人慷慨陈词:“生命是能用钱买的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就一条命吗?我一”当众人敬佩地看着他的时候,北京人却话头一转“我今天要和联合国秘书长特使谈论国际维和问题,事关全人类的大事,我不能死,只好把青史留名的机会留给诸位了。”

上海人说:“我认为谁该跳下去,要由一个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价值来决定。我的宝贵生命是为大上海的经济地位服务的,没有理由不珍惜!”

河南人忽然泪流满面:“俺是农民,俺该跳下去,可俺家还有80岁老娘。”东北人不耐烦了,亮出拳头说整那么多废话干吗?谁的拳头硬谁就留下!”于是大家都看着瘦小的浙江人,浙江人说:“我才80斤零4两,即使我跳下去也解决不了问题啊!”

这时河北人站出来了,啥也没说就拉开了舱门。从驾驶舱又过来一个河北人,拍着他的肩膀说:“关键时刻还得看咱河北爷们,老哥陪着你一起跳!”机舱里一片赞叹声!突然,飞机剧烈下坠了一一陪老乡一同跳下去的河北人是驾驶员。

这虽然只是一个笑话,却生动描述了河北人燕赵侠风的形象。

河北人比较重传统、重礼仪,创新意识较差,这无疑与河北的文化传统有关。

河北历史上出了个文化名人董仲舒,此人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儒,他首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十分深远,为儒学取得正统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以儒家的封建礼教思想在河北自然也是根深蒂固,再加之在元朝之后的700多年历史中,河北一直都是作为京畿重地出现,元、明、清的历代统治者无不严加防范,对当地人民的教化和洗脑从没有停止过,一旦有点儿什么风吹草动,必将如临大敌、斩草除根。

另一方面,河北在元明清都是京畿之地,为统治者重点防范的地区,对此地人民的王民教化一直未停过。一旦有造反者,则必残暴镇压。久而久之,河北人就更加注重传统、重礼仪,安分守己,因此创新性也就显得稍差。

而河北人之所以缺乏创新和冒险精神、比较容易知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河北平原历来就比较富庶,至少是温饱问题可以轻易地解决,不为衣食所累,所以河北人的进取心自然也就要稍差一些。

河北各地方言差距很大,譬如冀州等地的方言居然比粤语还难懂,再如唐山话、张北话都各有特色,而秦皇岛、承德等地更接近东北。

河北人外粗内秀,不爱表达,有时急得脑门冒汗。河北人不喜吹吵闹,很平和,很少激动。朋友聚会,话不多,总在一旁抽烟静静聆听,河北人只有和老乡在一起时,才偶尔会谈笑风生。

这并不是因为河北人没话可讲,而是他们在细心地品味谈论者的话意,河北人不愿在高谈阔论中出什么风头。所以河北人的特点就在于看上去是没有性格,实际上他是永远地顺随别人。

河北人在哪儿都不会成为一个碍眼的人,因为他在心里能克己,总能让自己在任何地方与任何人都能和谐相处,更容易交到更多的朋友。

忠诚,是河北人的优良品格,他们眷恋着自己的故乡,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证明自己是好样的,是实实在在的河北人。

河北人热爱自己的故乡,河北人特别重视老乡关系,共同的生活地域,共同的生活背景和氛围,共同的乡音,使出门在外的河北人在相互交流中既找到了亲切感,又驱逐心中的寂寞。

忠诚构筑了河北人生生不息的本质,而这忠诚的信念厚厚地渗透沉淀在河北人的心灵深处,一旦他们认准了值得为之忠心耿耿的事或人,就会忠诚有加,不会有丝毫懈怠,同生死共患难。

河北人固守根本,喜欢过循规蹈矩、安贫乐道的生活,没有太过激进的进取意识和冒险精神,满足于安稳的生活现状,然而诚实守信、勤勤恳恳的生活态度却总能让河北人过出自己的精彩小日子。

推荐阅读:

全国各地人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