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广东人为什么爱吃野味?

时间:2018-01-24编辑:历史狂流

广东人爱吃、会吃、敢吃是出了名的。他们天生一副好胃口,餐饮业每年营业收入1000多亿元,居于全国第一位。

广东靠海,所以广东人比内陆的人民更有口福,粤菜也以生猛海鲜而著称。不仅水里游的,而且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广东人简直什么都敢吃。

关于广东人爱吃野生动物这一现象,有一则流传颇广的段子:有一个外星人成为地球人的“俘虏”,北京人说进行展览,上海人要进行科学研究,而广东人说,杀了它,尝尝鲜。

天津人自称“一代吃货”,觉得自己已经尝遍人间美食,来到广东“觅食”后,真是有大开眼界的感觉,癞蛤蟆、蚱蜢、毒蛇、猫肉可以吃,老鼠有人吃,河豚有毒也能做菜,广东人真是“天上能飞的除了飞机,地上四条腿的除了板凳,只要是活的都敢吃”,我们“天津卫”自叹不如!

广东的陈先生,非常爱吃野味。他出生在惠州一个半岛上,有山有海,不乏飞禽走兽。他说,在20世纪80年代物质还很匮乏的时候,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对一切活的生物都能产生吃的念头。

陈先生向记者细细介绍他吃过的东西沙虫是长在沙子里面的,禾虫是长在水田里的,形状跟蛆有点像,可以滚汤喝,不过漂在汤面上有点恶心,我喜欢用来煎蛋吃,蜂蛹是可以生吃的,长在蜂窝里,像胖胖的蛆,咬下去有点腥;蚱蜢烤了很香,整个吃掉。”

他们还会吃老鼠,但不是家鼠,是田鼠和竹鼠,田鼠是吃谷物的,竹鼠则是吃竹子,当然还有山鼠。这些鼠一般会做成鼠干,就像外地人做腊鱼腊肉一样,炒来吃很下饭,“跟腊鸭腿差不多味道吧”。

蛇是广东人爱吃的,但很难捕到,能捕到毒蛇最开心,据说有药效。李先生说他们当地有人将活蛇悬挂起来,剪掉尾巴,仰起脖子喝汩汩淌下的蛇血,当然这不是人人敢的。

如今物质条件很丰富,人们不会再像以前一样见到活物就想吃了,但陈先生天性爱“重口味”,仍喜欢寻些“奇怪”的东西来吃,这些年在酒店吃过河豚、蝎子、水蟑螂等,他说,“其实水蟑螂在我小时候很常见,但没人吃,现在反而摆到酒店桌上。”

“食在广东”一度令广东人自豪,如今,这一称谓已夹杂进了许多复杂的成分,某种程度上讲,它已不再是一种荣耀,而成为一种尴尬。

广东省拥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三种气候,生物物种古老,种类繁多。其中,陆生脊椎动物有608种,鸟类50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5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1种,分别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23%和40%。可是,上述物种丰富的意义,仅在于资料统计。

对于生物来说,广东目前实际上有多少动物物种?资源总量还剩多少?没有一位动物学家能给出肯定的答案。他们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很多物种近两年已看不到身影了,有些甚至连踪迹都难以寻觅。

两栖爬行类动物专家、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黎振昌教授说:“70年代,在广东新丰县云髻山自然保护区里,一年能抓到六、七百斤大头龟,现在想捉到一只都非常难。”

鸟类专家、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高育仁研究员说目前麻雀在广东基本上巳经绝迹。几年前,在广东三水,一网还能抓到几千只禾花雀,现在一网下去,根本网不到几只了。”

其中的原因不用说,大家都心知肚明。一是人类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二是人们对野生动物乱捕滥杀狂吃。

各种野生动物被狂嚼大咽,数量锐减速。比如蛇类,广东本地已不大容易见到野生蛇。中山医科大学的詹希美教授说,以前去野外考察时总要备足蛇药,而近两年已经不用带了,因为在野外他再也遇不上能对他构成任何威胁的蛇了。

近几十年来,开始人们只吃野鸡、野鸭类,后来吃到鹭鸟类、斑鸠类,再吃到秧鸡类、猛禽类,现在更是连鸣禽类和画眉都吃出了滋味。

所有鸟类中,目前只剩下燕子类还未开始被烹饪。而最不可思议的是,现在还有许多人开始吃蝙蝠,据说其大补,一时食客如云。

而龟类资源在广东也被吃得极度贫乏。广东原有的12种龟,除了中华鳖,其他11种已少到全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名录中。

那么,野生动物真的就那么补吗?国际野生生物学会张恩迪教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国孝等专家研究证明,几乎所有野生动物都有寄生虫或毒素。

上餐桌的野生动物一般不可能经过检疫,卫生没有保障。这些有寄存器物质进入人体,可能导致人患上各种疾病甚至绝症。目前国内食用较多的野生动物如穿山甲、蛇、蛙等,普遍存在寄生虫感染,如形弓虫、绦虫、旋毛虫等。

广东人吃动物讲究“火候”,不少人煮食为求味鲜肉而欠了火候,实际上是半生吃,有些做法甚至就是生吃,实就给了包括微生物、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长驱直人人体的机会。

近年来,我国各地加强了对猎枪的管理,偷猎野生动物都便改用有饵素杀为主要手段,偷猎者为了牟利,大都将被素死的野生动物卖给餐馆。

面对日渐稀少的野生动物,更何况吃野味还有可能吃出一身“野”病,广东人,你还敢吃下去吗?

广东人的敢吃,包括对野生动物的猛啖恶嚼,不仅败坏了广东的形象,也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声誉。广东人吃野生动物连外国人都知道。

几年前,在南非举行的一个国际性会议上,各国动物保护专家对中国人吃龟泛滥予以强烈抨击。一项统计表明,中国的“吃龟大户”在广东,仅广州一天就消耗龟几十吨。

但一位广东学者指出,就他掌握的数字,广州每天命丧屠刀下的龟还远远不止这些……“照这样吃下去,过不了几年,全世界的龟会被广东人吃光。”

据悉,广东人每天要吃掉20吨蛇,2万只鸟。广东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野生动物消费市场,市场需求使广东成了国内最大的野生动物集散地。

非但“食野味”之风愈演愈烈,而且随着广东经济的幅射力与日俱增,这种“饮食文化”也随着广东的其他文化一样不断地向外传播。内地人过去对许多动物是有所“忌口”的,但在“先行一步”的广东人的影响下,也开始“大刀向动物们的头上砍去。”

那么,广东人为什么爱吃野味?这一“饮食文化”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发现,不同的动植物对人类的某些疾病或生理机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直到今天,来自自然界的药物仍占有很大比重),这一发现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之处,有着宝贵的一面。

受此启发,人类开始把吃野生动物同强壮身体机能联系起来。而其中“联系”最为密切、频繁甚至形成一种“饮食文化”的,当属广东。

北方人也明白动物的药用价值,为什么就没有南方人吃得厉害呢?有专家指出,这与广东所处地理环境和气候构成有很大关系。

由于广东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野生动物资源相对丰富。同时,广东过去属“荒蛮”之地,相对于北方尤其是中原地区来说开发较晚,人类的活动少,人口压力小,许多野生动物得以生存下来。

但时至今日,广东人的此种“饮食文化”已发生显著变异。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专家江海声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食客在吃野生动物时,并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实现自我心理满足,就像几年前风行一时的黄金宴,不说黄金对人体有害,最起码无益,但有些有钱人就是要吃,为什么呢?

在广东,相当多的人有一种心态:我干了别人所不能干的,吃了别人所不能吃的,我就叻!一种霉烂变质的虚荣心侵入了广东饮食文化之中。在这种虚荣心作用下,吃喝攀比风盛行:今天有人告诉我说他(她)吃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明天我就用事实向别人证明谁更厉害:我吃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据悉,在国家制定有关保护动物名录的时候,专家们为到底是列多一点还是列少一点争论得非常激烈。

一些专家认为,如果你不把某种动物列进保护名录,某些人还不觉得,不会引起他们的重视或是青睐,你一把这种动物列进去,听说成了保护重点,有人就可能千方百计也要尝尝这种动物到底是什么滋味……保护反而适得其反,给动物平添几分危险系数。

江海声教授告诉记者我们在某些地方发现了一种很珍贵的动物,绝对不敢公开,就是怕有人赶紧去捕抓。这非常可怕!”

有识之士指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了,就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层次,即经济的再发展。而经济的再发展,特别需要文化走在前列。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文化指引,经济的发展是很难想象的。这种文化,当然也包括饮食文化。

推荐阅读:

全国各地人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