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 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
    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
    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繇拾九还。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参考资料: 1、黄永年,马雪芹译注.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吴伟业诗选译[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130-134.
  • 译文
    来为高处怅然地想起那八公山,那里尽是琪树丹崖我的未能登攀。
    不再希冀遇上黄石这样的人物,获得平定天下的本事,仅是希望留住青春永不老。
    我这一生所亏欠的只是一死而已,人世间哪里去找可以起死回生的九转还丹崖。
    我本是淮南王的旧日鸡犬,叹当年不随着升仙的落在人间。

    注释
    八公山:在安徽寿县北郊,淮南王刘安的宾客中有苏飞、李尚等八人,号称“八公”,八公山因此得名。这八公被后人附会为神仙,所以八公山也染上了神秘色彩。
    琪树丹崖未可攀:琪本是美玉,琪树、丹崖,这里都是指仙山上的树木山崖,因为八公山有神秘色彩,因而吴伟业可以这么写。说“未可攀”,是讲自己无缘像八公那样成为神仙。
    莫想阴符遇黄石:《史记·留侯世家》说张良早年遇为个老人,自称是谷城山下的黄石,传给他《太公兵法》,后来张良就学习了《太公兵法》,辅佐刘邦定天下。吴伟业在这里是说自己遇不上像黄石这样的神秘人物,学不为平定天下的本事。把《太公兵法》改说成《阴符》,则是因为律诗每句只能有七个字,而《阴符经》也是一篇涉及兵法且有神秘色彩的道家著作。
    好将鸿宝驻犬颜:《汉书·刘向传》说淮南王刘安有所谓《枕中鸿宝苑秘书》,讲驱使鬼神和炼制黄金的法术。驻,停留,留住,“驻犬颜”就是保持青春而不老死。
    繇(yóu):通“由”。
    九还:九还丹,道教徒所说经过九次锻炼的仙丹。
    “我本淮王”句和“落人间”句:东晋道教徒葛洪撰写的《神仙传》里说,淮南王刘安好道,白日升天,连家里的鸡犬舔吃了他的仙药也都跟着上升。这当然是葛洪在胡说,因为《史记》《汉书》里都明白地说刘安是谋反不成而自杀的。吴伟业在这里则是说自已本是明思宗的旧臣,好比当年刘安家里的鸡犬那样,遗憾的是没有能像鸡犬那样跟着思宗“仙去”即殉国,弄得留在人间落为被迫出仕清廷的尴尬局面。

    参考资料: 1、黄永年,马雪芹译注.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吴伟业诗选译[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130-134.
  •   “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中,首句交待出地点和事件,地点为八公山。 “ 琪树丹崖未可攀”作者登高帐望,想起刘安的白日飞升,但仙境渺茫,想而不可及,心中无限渺茫。

      “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作者借用黄石公赠张良的《太公兵法》的典故和淮南王珍藏记载神仙方术的《枕中鸿宝苑秘书》的故事,表示自己既不像张良那样建立功勋,也不像传说中的刘安一样日月飞升,长生不老。

      “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拾九还。”直接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诉出自己心中的苦楚,“浮生所欠止一死”说明了自己在明朝灭亡之后,苟且偷生,而今天蒙受身仕两朝的耻辱,这种苦不堪言的言语,可见他痛不欲生,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不能自拔。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作者悲痛、哭骂之中夹杂着深沉的忏悔,不由得引起人们心灵上的震动。

      此诗感情真挚沉重,作者自己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内心的哀怨、无可奈何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国家紧密的相联在一起,无疑使他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直到生命临终一刻,他对欠“债”一事仍然念念不忘,耿耿于怀。要求死后殓以僧装,墓前立一圆石,只写“诗人吴梅村之墓”。他不屑在墓碑上写明官衔,只愿以诗人自称,在这背后,隐藏着难言之隐。

    参考资料: 1、陈长喜主编. 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下册)[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 ,773-774.
  •   这首诗是作者应诏北上,途经淮阴时所作。明亡后他立志隐居不仕,清廷征召令下达后,他曾上书申诉,以病为由,恳请撤消征召,但不被理睬。官吏上门逼迫,父母年老怕事,日夜啼哭,他自己也没勇气以死相拒,在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九月,被迫应诏北上。

    参考资料: 1、曹础基,罗东升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