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古都的复原工作要做什么?

时间:2018-01-03编辑:历史狂流

古都学研究方法之一即复原古都。那究竟要复原哪些呢?

对古都的复原工作不应限于原来都城的人为设施,还应复原当时的全貌,包括有关的自然环境方面。

西安城北的渭河,曾经有过较大的变化,自秦、汉两朝在咸阳、长安建都以来,河道一直向北摆动。如果不能探索出秦、汉以至隋、唐时期的渭河河道的所在,则秦咸阳城的规模就难以得出具体的轮廓。

汉、唐两代都曾在长安城北渭河之上架设桥梁,迄至现在,有些桥梁的遗址须在河畔村落间求之,已经发现的唐东渭桥遗址,竟距现在的渭河有数里之远。

如果渭河河道没有变迁,这样的建桥岂非奇谈,现在北京城中的什刹海,元时称为积水潭,为由江南来的船舶停泊之地,因而枳水潭东北岸上的斜街一带也是当时大都城内最繁华的商业区。

到了明代, 积水潭日益淤垫,湖面逐渐缩小,就无复当年的盛况。现在什刹海较明时更小若不设法复原,就难于说明元代大都城内的情况。

为了说明古都的规模和演变,甚至还应复原距古都较远的某些地区的旧貌。

秦都于咸阳,函谷关遂成为它的东部屏障。西汉虽改都长安,函谷关的重要性并未稍有减色。函谷关能有这样的作用,是因为当地地形的险要,东来的进攻者等闲不能轻易越过。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北弘农河畔的王垛村。

现在看来,王垛村及其附近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可以称道的险要。这应不是古代史籍记载的错误,而是后来演变的结果。

若不能复原当时的旧貌,则咸阳和长安的都城地位就不易得到充分的说明。

对于古都的研究者来说,复原古都的旧貌只是迈开了研究工作的最大的一步,甚至可以说只是研究工作的开始。

中国古都学是以研究古都的演变及其规律为目的的,复原古都的旧貌和达到这个的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因而不能说复原了古都的面貌就尽了研究古都的能事,这就需要再接再厉,努力以赴。

只有论证了它的演变,探索出其中的规律,使它有裨益于当前的建设,才能算是对于中国古都学的建立作出了贡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与各位同志共勉之。

推荐阅读:

中国古都介绍

中国古都研究纲要

中国历史上陪都介绍大全

中国古都学研究方法介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