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莱茵河战役

时间:2017-04-12编辑:梓岚

莱茵河战役是盟军为突入德国境内进而消灭德国而进行的一次会战,此战以盟军胜利告终。此战过后,盟军胜利进至莱茵河,为之后占领鲁尔创造有利条件。

绝境科尔马

当盟军正在争论的时候,美第十二和第二十一军群几乎还挥兵不动,只是在清除阿登地区的残敌,清点伤亡人数并准备下一个战役。由法第一军和美第七军组成的第六军群在南方很远的地方正同准备重新进攻施特拉斯堡和阿尔萨斯平原的德军激烈交战。

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五日成立的德维斯杜拉集团军群〔下辖德第二、第九集团军〕的总司令,党卫军首领希姆莱发动了名为“北风”的行动,夺取了萨文关并把帕奇将军的美第七军组成了两半。使美第七军陷入了困境,被迫在一月拉长战线以弥补由于巴顿北上阿登而造成的缺口。

当德军开始进攻时,美第七军只能以七个师在九十英里长的防线上来抵抗德军八个师的进攻〔包括德第二十一装甲师和一个党卫装甲师〕。盟军总指挥部只好命令战略退却,放弃施特拉斯堡和阿尔萨斯平原,等待美第六军群到来后以优势兵力展开发击。但法第一军的朱安和塔西尼将军却不这样想,他们认为在任何条件下不能把刚解放的法国领土拱手让给德军,并殷切希望戴高乐将军能够支持他们。

在一月二日和三日晚上,塔西尼将军调遣第三阿尔及利亚师来守卫施特拉斯堡。六日,德第十九集团军从莱茵河西岸稳固的阵地科尔马桥头堡突然发起进攻,在艾尔斯坦·海茨地区向施特拉斯堡推进十三英里。在施特拉斯保周围的血腥战斗持续了两个星期。德军一次次的猛攻都被粉碎。

这证明了法军是要死守该地而不退却;希姆莱在距莱茵河稍远地区已无力组织任何进攻。到一月二十六日,德军终于认识到夺回施特拉斯堡是不可能的。这使得德第十九集团军的司令魏茨将军被撤职,成了上司的替罪羊。而忠心耿耿的希姆莱的灾难性失败,促使帝国元首不得不亲自来指挥具有决定性的维斯杜拉集团军群。

施特拉斯堡战役的稍后几天,法军传达了塔西尼将军一月十五日发布的书面命令,号召全军:“一个德军都别放过……完好地解放科尔马……紧紧扼住莱茵河沿岸德军的补给线……”为了使法军扼信科尔马这块孤地,盟军最高指挥部给法军增派了大量援兵:除了美第三师、美第二十八师和美第十二装甲师,再加从施特垃斯堡南下的法第二装甲师以及坚守在施特拉斯堡的第三阿尔及利亚师,不来参加科尔马战役外。

塔西尼将军麾下实际上已有十一个师,并全都向科尔马集结。与塔西尼将军争锋相对的是德第十九集团军的七个师,他们的桥头堡防线在莱茵河西岸已延伸至一百多英里。这七个师的编至名不符实,每个师只有四千五百至七千人,并且严重缺乏弹药。但德军的装甲部队则不容忽视,借助威力强大的八十八毫米反坦克炮,他们的炮兵仍然具有相当的威慑力量。天气也适宜于以静制动的防御——先是下雪,然后溶化,盟军被近在严寒中艰苦的行进,同时还得穿越沼泽似的遍地泥泞。

从一月二十日总攻开始,一直到一月二十七日美三师抵达科尔运河,这段时间内的进攻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速度最慢,条件最苦的战役之一。德军总司令部授权新上任的德第十九集团军司令拉斯普将军将受重创的部队撤过莱茵河,但是,刚得到美第七十五师和第二十一军〔军长为米尔伯恩将军,现任参加科尔马战役的美军总指挥〕增援的法第一军,已开始占领科尔马并对陷于困境的德军实施包围。

二月五日,法军和美军会合,德第十九集团军四分之一以上的德军被装入口袋。二月九日德第十九集团军逃过莱茵河,留下二万二千名俘虏,八十门火炮和七十辆坦克。不过,尽管四分之一以上的德军被俘,拉斯普将军还是设法把一千五百门火炮、六十辆运兵车、坦克以及七千辆其它机动车辆带回了德国,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功劳。

二月攻势

随着科尔马障碍的清除,施特拉斯堡这个盟军手上的热土豆被安全地从德军的火炉里拿出,甚至对艾森豪威尔来说,盟军的战线也是整齐得不能再整齐了。下一步就是从齐格菲防线向莱茵河及其更远地区大踏步前进了。

尽管德军的防线的许多地方已被盟军分割,但在一九四五年二月初盟军沿德国边界〔从此到南〕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方向大量集结军队时,仍然有广阔的德军防线实实存在。仅仅在亚琛附近,德军的“西部防墙”才被撕了个“大口子”。

一九四五年二月八日拂晓,天还没亮,北部的进攻就开始了,加拿大第一军的一千四百门火炮怒吼起来。品尝着摧枯拉朽炮弹滋味的是德第八十四师,德H集团军群〔一九四四年九月组建,所辖主要为德第一伞兵师〕司令冯·布拉斯维茨将军曾不止一次向德第八十四师保证,一般来说,特别是对号称行事谨慎的蒙哥马利来说,盟军不会那么鲁莽,竟然在这一带发起进攻。

冯·布拉斯维茨和德军最高统帅部直至希特勒本人,都确信蒙哥马利肯定不会穿过一边是洪水,一边是德国森林的沼泽地展开攻势。上午十点半,在靠近德国一荷兰边界的马斯河和沃尔河之间仅七英里的战线上,经扩编的英第三十军发起了进攻,这下证明了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大错特错。英第三十军第一轮进攻就投入了五个师,留下包括禁卫装甲师在内的两个师做预备队。当天晚上,德军已有一千三百人被俘,战线也将要崩溃。

经过数天残酷的血腥战斗,到二月十三日,加拿大第一军已逼近克莱沃。在克莱沃,当增援加拿大第一军的英第五十二师和英第十一装甲师到达时,德第一伞兵师司令施勒姆将军面盟军增大压力也相应加强了抵抗力量。他从南面抽调了两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以此来平衡双方力量。距突击地点十五英里外,盟军的前进几乎停滞。当美军在滩头堡以西进攻以前,英第二军在卡昂己死死拖住了德军的增援部队,蒙哥马利又一次玩起了在诺曼底致胜的那张牌。通过迫使德第一伞兵师和加拿大第一军交战,这样他就减少了实施“手榴弹行动”时的障碍。#p#分页标题#e#

所谓的“手榴弹行动”,就是美第九军渡过鲁尔河向迪塞尔多夫地区的莱茵河推进。由于德军撤退时工兵打开了鲁尔河大坝的闸门,致使埃菲尔地区洪水泛滥,“手榴弹行动”只好从原定的二月十日推迟到二十三日。二十二日,作为此次行动的前奏盟军的空军开始对德军的交通网进行大规模轰炸,以削减德军物资供给和增援部队的力量,并给德军的指挥机构已经存在的混乱雪上加霜。

手榴弹行动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美军的炮兵就开始对鲁尔河沿岸的德第十五集团军的阵地实施炮击。很快,迪伦和于利希即被攻克。接着,美军不顾前去增援德第一伞兵师的德军的不断聚集,继续向前推进,于二月二十七日抵达艾尔克林兹附近,三月一日逼进雷德。在美第九军左翼,英第十六军以相同速度向鲁尔蒙特和芬洛推进。

右翼英第十九军抵达诺伊斯,就在迪塞尔多夫的莱茵河对面。德第一伞兵师面临巨大压力,德军最高统帅部只好命令德第一伞兵师撤过莱茵河。在撤退途中德第一伞兵师掌握着很出色的撤退技巧,其后卫部队在克桑滕和莱茵斯堡成功地阻击了盟军,当撤过河后并让工兵炸毁了桥梁。

美第九军和加拿大第一军各自从南北方面相向推进,在韦瑟尔会师,把莱茵河战线连成一片。从二月八日起,在美第二十一军群战区内,德军已有五万三千人被俘,但同时英军和加拿大军也付出了伤亡一万五千五百人的代价。

到三月六日,美第六军攻占科隆,从而在荷兰的涅米根到科隆之间一百多英里的区域形成了盟军首尾呼应的连续战线。科隆以南,德第五装甲集团军面对的是美第一和第三军,后者正快速突破德军阵地。当攻占科隆以后,美军没有满足已有的胜利。击溃德第五装甲集团军后,如果继续穷追猛打,很可能在德军休整前就将它们包围。

目前这是可行的。三月七日,美第七军从科隆出发向波恩发起进攻,美第三军,则去夺取艾尔河上的桥梁。当天中午,美第七装甲师〔隶属美第三军〕的B战斗团听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雷马根地区莱茵河上的鲁登道夫铁桥还未被德军炸毁。要完整地夺取该桥,这可是天赐良机。因此,美第七装甲师向雷马根扑去。下午,当美第七装甲师准备过桥时,对面的德军正要引爆炸桥,但未能成功,这样美第七装甲师成功的渡过了莱茵河,并建立了稳固的桥头堡。

此时,希特勒怒火中烧,开始对鲁登道夫铁桥实施轰炸,用火炮猛击,还从波恩调来德第十一装甲师及五一二独立重驱逐坦克营〔恩斯特和奥托·卡利欧斯指挥〕的“猎虎”,甚至动用了V-2火箭。直到三月十七日,该桥才被炸毁。但美军包括一个装甲师在内的六个师已在河东岸站稳了脚根。德第十一甲师和五一二重驱逐坦克营一直未能扭转战局,而原因是几乎没燃料,无法抵抗!

靠南一些,巴顿的美第三军由于已抽出三个师编进了美第一军,只剩下十二个师〔其中三个是装甲师〕。到二月底,这些部队已基本肃清了齐格菲防线中心地带的德军,并向萨尔堡发起进攻。守卫萨尔堡的德第七集团军,十分顽强地抵抗,三月一日,终因供给不足而崩溃。两天后,即三月三日,美第五师抵达萨尔堡,这使美第四师能够猛扑波恩。

三天后,美第四师已抵达科希伦茨附近的莱茵河边。三月十四日,美第七军的第四和第二十一装甲师从特雷斯被派往莱茵河战线。在四十八小时内,美第四装甲师只前进了三十二英里,因为美第四装甲师与正面的德第二装甲师打得难解难分。直到盖飞将军的军队增援,才使问题得以解决。至二十一日,美第四装甲师攻占了沃尔姆斯,美第九十师攻占美因茨,美第二十军继续向前推进,向路德维希港扑去。

南翼的美第七军与德第一集团军的战斗十分艰难。从三月十五日进攻开始到三月十九日,美军进展缓慢,美第三军在突破“西部防墙”防守十分坚固的地段时也遇到了困难。至二十四日美第七军才击溃德第一集团军,攻占了兰多。从三月二十二日晚到二十三日清晨,美第三军已在奥本海姆附近渡过了莱茵河,五千名美军已踏上莱茵河东岸。而蒙哥马利的军队就在其身后不远外,但当他军队过河时已是步其后尘了。

渡过莱茵河

当凯塞元帅担任德军西线总司令部〔下辖B、G、H集团军群和第五装甲集团军〕新任司令时,美军在莱茵河东岸的雷马根已建立了相当紧固的桥墩头堡,但英第二十一军群〔从北到南依次由加拿大第一军、英第二军和美第九军组成〕还在西岸。英军为准备渡河做了长时间的工作,这对不拘小节的美国人来说显然太繁琐了。

三月下旬,一切准备就绪,一支英军皇家特混舰队从安特卫普经比利时,荷兰和德国运河,把四十五艘陆艇和一批“野牛”两栖坦克到运到二十英里长的英第二十一军群战线上的十个渡河点。从三月二十日到二十二日,英担家空军和美第八、第九航空队出动了一万六千架次战机,对进攻地带及其远方补给线进行猛烈轰炸,投弹几乎达五万吨。从三月二十一日清晨到二十三日黄昏,莱茵河西岸长达七十五英里的堤岸上浓烟密布,借此来掩护盟军部队的调动和做最后的渡河准备。

三月二十三日到二十四日夜,英第二十一军群的三千门火炮向河对岸的德军阵地实施了猛击,同时第十五和第五十一师以及美第三十和第七十九师乘“野牛”两栖坦克开始渡河。二十五日拂晓,英第二十一军群已在河东岸建立了桥头堡。次日,盟军两千架滑翔机在战斗机的护航下运载着英第六空降师和美第十七空降师开始向河东岸仅五英里的明克思发动空降进攻,进攻取得了胜利。

到二十四日晚,美第十七空降师已与英第七军取得联系,并完整地夺取了伊塞河上的桥梁,给盟军迅速不断地扩大桥头堡阵地提供了便利。德第八十四师在前有美军后有伞兵的堵截下最终被子歼灭,将近四千名德军被俘。在特雷斯渡河进的盟军也遇到了最顽强的抵抗——德军一个伞兵营顽固的坚守了三天,直至弹药不足才被迫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