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商朝灭亡并非纣王残暴

时间:2012-08-26编辑:历史狂流

  从原始时代到封建时代,并没有出现乌托邦一般的完美天堂。而所谓的尧舜禹禅让的美好传说,周王室礼治下的安康社会,多是后期儒家对现实的不满而编造对前世的美好。而作为尊崇周王朝的儒家往往会相信胜利者的借口。据说就连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怀疑过,认为是有人故意把天下的罪恶都加在纣的头上。商历时数百年来,动乱频繁,强势君主始终是君主的最佳人选,决不能因为纣一代单单亡国。 文王、武王两代致力于伐商,是在于自身的不断强大,弱小者只能成为上的附属,并任其宰割。而一旦强大,就会遭到大国的嫉恨。为生存,商与周的冲突只是早晚的事。 
 
  首先,我们先纠正一下商末国王的真实名字。商纣王的真实名字子帝辛,纣王’的称号,是他的敌人周武王姬发利用自己的宣传机器,强加给他的贬意评价,纣即‘残义损善’。在历史记载中他并非一无是处,且先秦时期对他的指责并不很多。《史记》记载:他力大如牛,能拖着九头牛到着走,可见也是尚武的君主。他曾征服过东夷,使中原文化传播到长江淮河流域,是商王朝国土扩张的高峰。据说还是筷子的发明者。从这些贡献来看,帝辛也是个比较有作为的君王。 
 
  而当时西方的周部族的悄然崛起,他并非没有警惕。帝辛曾囚禁西伯候姬昌(周文王),《史记》记载,纣王杀九侯之女,并有杀死九侯和鄂侯。仅因为姬昌曾对此事件感到不悦而将他囚禁,可能是此时西周的实力已经很强大,所以帝辛并未将姬昌杀死。但姬昌长子伯易考却遭杀害。上述中对于帝辛的残忍描写很可能使后人杜撰。至于为何后来放回姬昌,历史记载只因为后来周献来更丰厚奇异的贡品,因在此之前,周也曾献过贡品,不会因为后来的礼物更丰厚而消除帝辛对姬昌的疑虑,更何况双方已有杀子之仇。总之,放回姬昌,就已是一大错误。 
 
  而商朝的形式呢,在地图上,我们能看出,商朝的都城虽一再迁移,但仍只限于河南中原地带,且长期与四邻为战,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此时再加上已经使劲敌的西周,是难于应付的。当武王的军队已临近朝歌时,商的主力还远在东南作战。加之先前对东夷的战争,可能对于商的力量有很大的削减。而当帝辛因无法及时招回主力军,只能先将奴隶武装起来与周军作战。这群奴隶可能有很多一部分是当年东夷战争的战俘,当然,肯定还会有其他部族的战俘。在临时被征召中,他们不会真心为商朝效力。所以可能就是后来在牧野之战中,商军前徙倒戈的原因。商朝历代军事中没有很好的城池防御,只单纯的靠武力进攻来维持和壮大,所以一旦在邻近首都的野战失利,将会发生极大危机。 
 
  姬昌回国后就致力于灭商的计划,到周武王伐商时,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万5千人,这个数字在当时已不是少数。周军进抵孟津,在那里与反商的庸、卢、彭、濮、蜀、羌、微等方国部落的部队会合。可见,周的准备是很充分的。周部落在此前估计是没有被商朝的武力所征服过,只是在看清形势的情况下,暂时委屈侍奉商朝。商朝对他并不敢轻举妄动,想来因为地理环境的艰险,周人民风强悍。在姬昌被放回时,却被允许有讨伐诸侯的权利(难保真假),所以在姬昌和姬发两代期间,会致力于发展实力和征讨周边以扩大自己的影响。 
 
  所以对商的历史,总存在着太多偏见性的叙述。而对于商朝亡于妲己的片面又缺乏实际的逻辑,只能说是很不负责任的历史观念。为什么中国总是出这么多导致亡国的女性,当然不是真实的。好像历史上如果没有那些美女,天下就太平了!古代传统的思想,很难在让现代人信服。这种“女子亡国论”,实属以后的封建统治时代蔑视女性、愚弄人民和后人的阴暗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