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揭开诸葛亮接班人之谜!

时间:2016-12-29编辑:梓岚

先放下挥泪斩马谡,诸位看官且先听贫道说说为啥是马谡。

有几个细节大家先注意一下,首先是刘备对于马谡的评价,这个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了,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懂,就是说马谡这个人喜欢喷,也只会喷,但是做事儿能力不强,千万不要大用啊。

那我们来注意几个小细节。

首先是马谡的出身。他是马良的弟弟,很多人只注意到了马良和诸葛亮的关系像哥们一样,所以诸葛亮要提拔马谡,这固然是没有错的。但今天咱们换个角度看,看看马良和刘备的关系。

刘备作为左将军时,要马良做了左将军掾,也就是专门为在左将军府做事儿的,而后代表刘备出使东吴。

刘备称帝以后,马良又做了侍中,又是刘备身边的近臣。而最重要的是,刘备伐吴之战中,马良居功至伟,以一人之力说服五溪蛮夷,让他们都一起响应刘备的号召,一同攻吴。

令人惋惜的是,马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大家不要看马良的眉毛是白的就当他是个老头子了,实际上马良战死的时候才36岁,如果说周瑜36岁死是天妒英才的话,那36岁的马良也算是早夭了。

从以上的种种事迹来看,刘备是很看好马良这个人才的,更让人扼腕的是,这么好的一个人才就在36岁时战死沙场,而作为战争的发动者、领导者、失败者的刘备,对于马良不该是一种愧疚么?而对于马良家族的未亡人,马良最小的弟弟马谡,难道更多的不是同情、怜悯,甚至是提拔、赏识马谡,来弥补自己对于马良的缺憾么?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细节。

刘备确实以有识人之明而著称,但问题是,蜀汉那些人里面,不单单只有马谡一个人有性格缺陷啊,很多人都有啊,比如说杨仪心理灰暗,比如说魏延颐指气使,比如说邓芝为人傲娇,比如说等等等等。。。

这些人都并非是小喽啰,都可能是将来镇守一方的中流砥柱(且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这么些人格有缺陷的人,为什么单单的就拿出一个马谡说呢?更何况马谡还是自己近臣、战死沙场的马良的最小的弟弟。这不显得奇怪么?

另外一个小细节请大家注意,刘备跟马谡接触的时间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刘备入川的时候就有马谡同行。而刘备和诸葛亮两人喜欢议论别人长短(听起来有点污哦)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在成都定鼎到刘备驾崩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刘备都不提马谡的事情,这早不提,晚不提,偏偏要等到临终前再说,《三国志》里的记载是——先主临薨谓亮曰。

这就奇怪了,要死之前那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交代,当时马谡级别那么低,还用得着刘备操心评价两句么?

跟大家类比一个故事可能大家就明白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电视剧《大宅门》,斯琴高娃演的白二奶奶在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不许杨九红戴孝。

杨九红是她的儿媳,但出身低微,是窑(希望别河蟹哦)姐出身,所以一直就入不了老太太的法眼,几十年来不说话,更参和不到家庭里的大小事宜。而这次老太太快不行了,杨九红是知道的,在自己房里把孝服孝帽都准备好了,就等着那边老太太咽气,自己这边就可以哭个昏天黑地了。

但老太太的最后一句遗言尽然是——不许杨九红戴孝。

老太太这是什么意思呢?

一是个人恩怨,始终瞧不起杨九红,也不想她给自己戴孝。

但更深层次的,是她明白杨九红作为大媳妇受了憋屈这么些年,一直都觊觎参和这个家庭的各种事物,不仅仅是参和,还要主政,要夺取白家贤内助的大权。而这一切,都会从戴孝开始。

所以,不让杨九红戴孝,也就间接指出了不能将家族的大权交给杨九红。而这一切,在她临终前说出来才是最有分量的。

说完了白二奶奶和杨九红,咱们再回到刘备和马谡,这中间的关系是不是就再清楚不过了?

刘备定诸葛亮辅佐刘禅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而诸葛亮会一手遮天,这个大概刘备也是猜测得到的。那么然后呢?诸葛亮毕竟年长刘禅太多,等到诸葛亮死了之后呢?诸葛也必然会像自己指定他作为接班人一样,指定一个人来接他的班。

这些都正如刘备所料,所以刘备需要对这个第(不要河蟹)三(哈哈哈)代领导(应该没事儿吧)核心有所估量,而他环顾四周,发现诸葛亮最器重的,最有可能接班诸葛亮的就是这个马谡。

因此,有别于一切其他的文臣武将,刘备需要点出马谡的致命缺点,他不想自己的江山葬送在一个言过其实的小子之手。

也因此,刘备必须在临终前最后一搏,希望自己最后的遗言将诸葛亮点醒,希望能够让诸葛亮重新选定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