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三国最令人恐惧的人是谁?

时间:2016-12-22编辑:历史狂流

在众多不服的骄兵悍将中,为首的就是老将张郃。

话说,张郃其实很不得志。

自打跟随夏侯渊征西的时候起就是西部战区总司令的副手。他的勇猛善战素为刘备所忌惮,黄忠砍掉了夏侯渊的头颅呈递给刘备,刘备虽然高兴,却大叹一口气:“要杀就该杀最厉害的,要这家伙的脑袋有什么用?”

夏侯渊一死,诸将推举张郃暂代最高指挥官,凭这才稳定了局势。

可是汉中失败之后没多久,曹真接手夏侯渊的职务,暂代又变成了副手。

此后的张郃就像是曹魏的救火队,哪儿需要打仗了就把他往哪儿调动。

曹丕当了皇帝要讨伐东吴,就把张郃调到中南给司马懿打下手。等诸葛亮一出祁山了,张郃又奉命都督诸军去支援曹真,到了关中又成了曹真的副手。尽管他建立了那么多的战功,却始终是个副总司令。

司令司令,前头挂个副,就屁也不是。

好容易曹真病重不起了,这回要选拔新的西部战区总司令了,在当时关陇诸将中,论在关陇打仗的经验和战绩,谁能比得上征西车骑将军张郃张俊乂?好容易该轮到张郃了吧,可曹叡偏偏却调来了司马懿。

要说张郃的肚子里一点儿气没有,那绝是假话。

所以自打司马懿到了关中,俩人就跟斗气儿似的不对付。司马懿说东,张郃必定要说西。

司马懿下令集中兵力全军营救祁山,张郃就跳出来大唱反调,说应该分兵驻守雍和郿这俩地儿,诸葛亮一出祁山,同时赵云可是在斜谷另一头晃荡,威胁郿县的。万一这回他颠倒了个儿,祁山是吸引我方兵力,实则偷偷兵出斜谷打郿县、长安,那我军的侧后不就危险了吗?

司马懿把他给顶回去了,说,如果你觉得,我们派到陇右去援救祁山的前军能独当一面对付诸葛亮,那你说的当然对,可如果不能,你这样三分兵力,只能让诸葛亮各个击破。

不能说张郃考虑的没道理,他是根据击破诸葛亮头一次北伐的经验作出的判断。诸葛亮头次北伐就是这样搞声东击西,不仅如此,当时的蜀汉军野战能力不足,所以头一次北伐的时候见张郃上陇就撤退。所以张郃瞧不起诸葛亮正面交锋的能力。

但事实证明,司马懿的判断是对的。

诸葛亮选择了主力和头一次北伐相同的出兵路线,恰恰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新战略,他就是企图迷惑曹魏机动兵团分兵郿县,再利用已百炼成钢的蜀汉劲旅,以一反常态的勇锐姿态将其各个击破并歼灭。

这,就是诸葛亮本次北伐的用兵真正意图。

叡者,聪明通达是也。曹叡不用张郃而用司马懿,他的名字里不愧有个叡字。

诸葛亮终于有了一个旗鼓相当的敌手。

当司马懿继续率军挺进祁山,张郃再度跟司马懿意见向左。

张郃觉得,诸葛亮已成孤军,粮食又少,很快就得卷铺盖走人,完全没必要跟着他走,不如分奇兵袭扰蜀军后方,迫使他早日撤退就够了。如果只是一门心思前进,却又不敢逼近诸葛亮跟他交战,只能让人失望。

对张郃这个建议,司马懿冷冷的一笑,完全置之不理,只顾继续率军逼近诸葛亮,甚至连理由都不给张郃一个。

但实际上张郃的这个建议恰恰是很有价值的。

的确,这时候祁山诸城已经被蜀汉将军王平的部队围困了几个月,士气和粮食都所剩无几了,如果只见诸葛亮回师祁山却迟迟见不到己方援军,它们很可能会投降。但这种投降是极不稳固的,诸葛亮没法在祁山一带久留,只要他粮尽撤回了汉中,这几个孤城迟早还得投降过来。

以司马懿的谋略,他不是想不到这一层。可现在他要确立西部战区总司令的权威,他要给诸将一个清晰的信号,他,司马懿,将以自己的方式击退诸葛亮,所以不听张郃的意见。

结果司马懿的做法果然使众多将领们闹得不可开交。

张郃这时候的态度很暧昧,按理说以他的资历和威望,帮助司马懿压制众将的喧哗不过是小菜一碟。可众将该怎么折腾还怎么折腾,可见张郃就算没有从中推波助澜,也是在一边冷眼旁观,等着看司马懿的笑话的。

司马懿迫于诸将的压力,向诸葛亮的祁山之围发起了进攻。

他令张郃攻击蜀汉祁山南围的无当飞军,自己率领其余部队进攻诸葛亮的中军。诸葛亮等的就是这个,派出魏延等将迎头痛击,大败司马懿,斩首三千级,缴获了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

如果诸葛亮能趁机扩大战果,彻底打垮司马懿,那么别说陇右,即便是关中,也有可能一举囊括。可是他做不到。

司马懿之前在卤城的据险扎营十分坚固,凭借营寨他重新收拢败兵,败而不溃,继续和诸葛亮对峙。

诸葛亮对此满怀自信。

一次没打垮你,没关系。司马懿,陇右无谷,你前进到卤城这么远的地方,后勤全需要从关中转运,非常困难。所以追求速战的不光是我,要不了多久,你迟早得跟我决战。

只是诸葛亮万万没有想到,有一个人竟然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这个人就是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

上邽的惨败使曹魏在陇右丧失了最重要的补给站,但郭淮却以出乎意料的方式,解决了司马懿的补给运输问题。

在郭淮的传记里有这样的记载,当时,陇右无谷,大伙儿都议论着应该从关中大量运输,但是郭淮却以威信和恩德抚慰了羌胡,使他们为曹魏提供军粮。多亏了郭淮的努力,司马懿非但没有陷入缺粮乏食的困境,反而“军食用足”。

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因为就在前不久的曹真讨伐汉中,诸葛亮还派遣了魏延等人深入羌中,联合了羌胡兵在陇西与郭淮血战连场,并且把郭淮打得惨败。仅仅不到一年,郭淮居然能化干戈为玉帛,反而使羌胡为其所用,这人的外交手腕实在非同凡响。

羌胡的倒戈,使形势再度发生了扭转。

司马懿有了充足的军用补给,他可以踏踏实实地跟诸葛亮在这里耗下去了。

司马懿能耗了,诸葛亮却不能耗。

这时已经到了六月间,汉中固然有粮食,但秦岭的雨季却能截断交通,让粮食运不出来。再耗下去,等雨大到再连下一个月,那诸葛亮的大军非但没有粮食饿肚皮,就连回都回不去了。

在华阳国志的记载中,诸葛亮为这事深为忧虑,他写信给汉中主持丞相府和北伐后勤运输的李严,提出了上中下三策,征求李严的看法。

上计就是让李严从汉中出兵,切断魏军的粮道。

中计是如果李严做不到上计,就请继续保障汉中的运输,能够使诸葛亮在前线继续和司马懿持久对峙。

假使李严连中计也做不到,那诸葛亮就只能选下计,也就是率军退回祁山以南的武都等待时机。

李严的看法是,雨下得这么大,从沮县到祁山的漕运已经没法保障了,至于诸葛亮要他出兵陇东去切断曹魏的粮道,也是根本没法完成的。所以他派马忠去找诸葛亮,要他回军。

接到李严的这个回答,诸葛亮只有撤军。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头一次交锋就这样草草地结束了。

这时还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

得知诸葛亮撤退,司马懿马上命令张郃去追击,张郃尽管反对也架不住司马懿的强令,结果在追击的路上中了诸葛亮的埋伏。一代名将被射成了刺猬。

以司马懿在此事前后都表现出的才略和谨慎,这是一个他不该犯的错误。

或许这根本不是个错误——张郃死后,在西部战区里,敢于跟司马懿唱反调的声音就此没有了。

12共 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