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曹操因何事与袁绍交恶并鄙视他的?

时间:2018-09-28编辑:历史狂流

虽然曹操惮于袁绍的势力,曾做过一些妥协,如将高于自己的“大将军”职位让给袁绍,袁绍仍愤愤不平。

不久,在袁绍的授意下,一封出自三国著名刀笔吏陈琳手笔的讨曹操傲文,开始风行大江南北。鉴于该信措辞尖酸刻薄,骂尽了曹操祖孙三代,曹袁势不两立之势,已无可转圜。

三国三大战役的第一仗——官渡之战的大幕,在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氛中,被拉开了。我们都已知道,这一仗是曹操的“奥斯特里茨”,袁绍的“滑铁卢”。

袁绍发动战争的时机是否合适,本来也不无疑问,至少,沮授就曾反对。考虑到沮授先生乃是袁绍帐下唯一一位智谋过人的谋士,他的意见便有理由得到尊重。

可惜沮授命苦,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袁绍若多听听沮先生的意见,整个三国的历史就将被重写。事实是,袁绍不仅没有采纳沮授的逆耳忠言,反而以惑乱军心之罪,削弱了沮授的兵权。

官渡之战的结果,与其说取决于曹操的用兵神武,倒不如说是因为袁绍的过于无能。将固执、愚蠢、狂妄等诸项用兵大忌结合得如此完美,袁绍真当得起反面教材的典型。

削弱沮授的兵权,只是袁绍“笨蛋才华”的第一步,这以后他以不可思议的愚笨,将所有的有利条件一一错过,同时又不放弃任何一个加速自己失败的机会。

官渡战幕刚刚拉开,袁绍最引以自豪的两员上将颜良、文丑即相继沙场授首,致使袁军士气大挫。

袁绍兵力十倍于曹操,而行兵布阵如此不济,被曹操从容地各个击破,身为统帅,袁绍情何以堪。与曹操正面相对,袁绍本无须几许人马,抽出一支,暗渡陈仓,隔山打牛,偷袭曹操身后的许昌,亦不失为一条妙计,谋士许攸即曾如此献策。

袁绍倔犟如牛,断然拒绝:他因为存心想让曹操好看,脑子里尽歇斯底里地想着如何在正面战场上把曹操一举击败,故而对任何迂回之术都不加采纳。

两军相争,士气为先,加强团结,避免内部不必要的摩擦,为将者亦当遵循。

袁绍在这一问题上又一错再错,先是临出发前将反对自己的谋士田丰投下大牢(附带提一句:田丰对袁绍也有过救命之恩), 接着又默许在邺城的谋士审配抄没许攸的家财,逼得许攸临阵脱逃, 顺便将袁绍一件重大军事机密报知曹操。

与曹操相持已有半年,粮草成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命脉。袁绍派去守卫粮草的军队既难称足够,委派的大将淳于琼又难称其才,且有贪杯恶习。

权力虽遭削弱但对袁绍仍忠心不变的沮授,当时就曾提醒袁绍“当心曹公突袭淳于琼,可再派将军蒋奇另统一军,侧面防护”,同样遭到袁绍的拒绝。

凡是有利于自己的建议,无不加以拒绝,这样的统帅如还能打赢战争,那可真是对战争艺术的亵渎了。

结果,只在3天时间,袁绍10万大军,被弄得只剩下区区800人,陪袁绍逃回老家。

田丰的死,最能反映袁绍的心胸肚量。田丰曾反对袁绍投入这场战争,并预言袁绍必败。当袁绍果然大败,狱吏们纷纷向田丰庆贺, 说是“先生大有先见之明,袁公回来后必定会加以重用”。

田丰叹道:“非也非也,我太了解袁公为人了。他表面宽容,内心猜忌,若此战获胜,袁公一时高兴,当然也会不咎既往,大赦天下,在下小命也可望保全。今既然失败,袁公羞恼之下只会更加霖怒,遂致迁怒他人。烦请转告我家人,着速替我预制石棺,时刻准备收尸。”

果然,袁绍回府后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处死田丰。

对照一下就可以发现,不管你将此理解为豪杰气质还是奸雄本色, 曹操战败后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先找某位曾经反对过自己的谋士,一边握着他的手,一边诚恳地认错:“悔不用卿言,致有此败。”

袁绍之为袁绍,正在于其性格的外宽内狠,外容内忌,反复无常,心胸狭隘。情绪高时,对引车卖浆者流他说不定都会蔼然相对;一旦发作,哪怕你是孔丘再生,孟轲还世,他仍然能够说翻脸就翻脸。据说,对那位最为时人敬仰的大学者郑玄,袁绍都曾经礼数不周,大加冒犯。

12共 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