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曹、刘、孙三家都是悲剧人物

时间:2017-06-02编辑:历史狂流

三国人物和事件千百年来在百姓群众中被广泛地传颂着,人们津津乐道。三国话题常说常新。

三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非常短暂,但却影响着后世直至今天。可以说三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画卷,这个画卷给人们带来深深的思考,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启迪着人们的智慧。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乃至诸葛亮等等都有统一华夏的志愿,因此,三国的历史向人们诉说了分裂只是短暂的,中华民族统一的趋势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

三国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东汉后期,王朝中央政府其政治现象最突出的是宦官、外戚势力轮流控制皇权。由于皇权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致使地方豪强——士族地主势力日益膨胀,他们兼并土地,掌控朝政。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以及连年的自然灾害,引发了黄巾军农民起义。东汉封建王朝只能依靠豪强势力的军队去镇压起义。豪强地主们在镇压黄巾军农民起义中,借机发展自己的军事势力,形成一个个封建割据的军阀。他们互相争夺,都力图控制皇权,这就引发了天下的大乱。

东汉时期,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生产力最为发达,是成熟的农耕文化区,南方仍保留了刀耕火种和渔猎经济。中原地区的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一大半三分之二以上。谁占领了中原,谁就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因此,豪强之间的争斗从一开始就一直围绕着中原地区展开。由于残酷的战争,人口锐减,百姓流离失所,中原地区的生产力遭受到极大的破坏。所谓“乱世出英雄”,在军阀之间的相互争斗和残杀中,凡是运用较正确的策略的都取得了成功。北方的割据者,曹操取得胜利后要恢复经济;南方的孙权、刘备要发展经济与北方抗衡,于是形成三分鼎立,互相角力,各方的政治策略、军事策略、人才策略、经济策略等等都各自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曹、孙、刘三家对历史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于是产生了三国鼎立时代。

自秦朝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制度建立到东汉末年,已经长达四百多年。皇权已在中国的政治制度格局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曹操制定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控制皇权,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强大的政治势力,这是他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自西汉中期以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到东汉末年已历经三百年,儒家思想的首要点是维护正统。刘备打着“衣带诏”和维护汉王朝正统的旗号,得到了天下的“人和”,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儒家集团。诸葛亮投靠刘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刘备曾是汉末名儒卢植的学生。孙权在父兄创业的基础上,在各军阀目光都集中在中原地区的时候,以北方南迁的豪强势力为依托,融合当地豪强势力,形成了自己的实力集团。

在曹操晚年被封为魏王后,魏国地域面积占全国三分之二,并控制着中原地区,汉王朝政府实际只剩下一个空架子。当时的魏国统治对魏境许多地区还只是一种军事占领,曹丕继位后,完成了由军事占领到政治、经济、文化实质性管理的过渡,并使魏国得到不断的强大。因此,在鼎立的三国中,魏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超过蜀汉和东吴的总和。这其中不仅因为魏国占据着中原,而且魏国前期在政治上皇权连续三代明主,即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敷都是英武之君。曹操奠定立国基础,魏朝建立后连续两代继位者都励精图治,也就是说文帝和明帝这两朝皇帝得以实施自己的抱负,使魏国的实力得到不断的增长,因此具备了统一全国的条件。蜀国在刘备死后,刘禅暗弱,尽管有诸葛亮辅佐,并以汉正统自居,但由于国力太弱,经济实力无法与魏国抗衡。另外,荆州丢失后东边的出路被吴国阻挡,要想统一中原只有北出秦川一路,且道路艰险崎岖,后方支援牵扯极大,这就注定了蜀国不具备统一的条件。吴国凭借长江偏安一隅,且孙权晚年以后政治上昏聩残暴,政局不稳,也注定了吴国国运不会长久。

既然魏国具备统一华夏的各方面条件,而最后完成统一的却是魏国的司马氏集团。曹、刘、孙三家都成了悲剧人物,司马氏成了最大摘桃派。三国归一于司马氏的结局,给三国历史带来了无尽退思的花絮。汉末的三分,其实是一曲曲的挽歌,真是引人长思。曹氏政权为何败亡,这在史学界有很多不同的观点。观其原因,最重要的有两个因素:其一,汉末形成的世族地主集团正方兴未艾,司马氏是世族地主集团的代表,而曹氏是寒族(庶族)地主集团的代表,社会基础不稳,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其初衷就是迎合世族地主集团,以稳固曹魏的政权;其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权奸色彩使曹氏皇权基础不牢固,人心不附。司马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阴谋的手段,夺了曹氏政权。从大环境来说,汉末三国仍处于中国封建专制的中前期,虽然从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已步入封建社会,尤其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封建专制制度,但奴隶制的影响几百年来并未彻底根除,人身依附关系非常严重,皇权的统治经验不如唐宋以后完善,所以曹氏、司马氏玩弄的禅代把戏一直持续到了隋文帝。南北朝改朝换代频繁,如同皮影戏走马灯式的禅让替换,这恐怕是始作俑者曹操所始料未及的。

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统一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蜀汉、曹魏都有统一华夏的志向,而分裂毕竟是短暂的。在《三国志》中,只有魏国的皇帝被列人“纪”,而刘备、孙权等蜀、吴的皇帝都被列入“传”,这一史家的正统观念也说明了在封建时期“国无二主”的思想,也间接表明了“大一统”的意识。三国人物家喻户晓,三国的话题已历经千百年,三国的研究也远无止境,这对于以史为鉴,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是有益处的。


更多精彩推荐:

东方朔:汉朝的撒娇派教主

孔融之死乃性格悲剧

返回大全页:历史人物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