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孔融之死乃性格悲剧

时间:2017-06-02编辑:历史狂流

东汉孔融。汉献帝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在袁绍的骚扰下,孔融从青州逃跑到许昌。

来到许昌后,孔融发现朝廷已完全被曹丞相架空了,皇帝成为彻底的傀儡。许昌的政局,中心人物是曹操。但由于孔融是孔子后代,又是建安七子的大俺,所以影响也很大,他的寓所成了当时许昌最热闹的沙龙,每天都会聚集着一大批人,讲谈文学、品评人物、议论政治、推荐新人。这让曹操很烦恼。

说起来,曹操和孔融之间是互相轻视的。孔融是孔子的后代,曹孟德不在乎;建安七子的首领,曹孟德不承认。孔融写的东西,让曹操不屑。当然,对于曹操,孔融更看不上,这里面不仅包括曹操的出身,还包括曹操的为人。许昌时代,孔融对曹操的政治多有责难,比如反对进攻荆州的刘表和刘备,反对禁酒,反对恢复包括宫刑、黥刑、刖刑等在内的肉刑,还有就是干涉曹操父子的私生活,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讽刺其子曹丕纳袁绍的儿媳为妾。

自然,除了最后一条外,其余三条均是用正常的手段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无不妥;至于最后一条,虽有干涉曹家私生活的嫌疑,但也不至于死罪。让曹操憋着一口气的,不是孔融多次以书信形式责难当朝丞相,而是为什么我一有个风吹草动,你孔融就在一边窃窃私语、唧唧喳喳,真把我烦死了!

这期间还发生了我们所知的“祢衡事件”,祢衡是孔融所推荐的,但在一次夜宴上当场辱骂了曹操。不过曹操没对祢衡下毒手,曹操的目标是孔融。他无法容忍在首都有一个人,四海青年才俊皆以其为师。这个人的家里,每天宾客盈门,议论朝政,而且总和自己唱反调,连自己的儿子找个姑娘,也跳出来点评两句。你以为你是谁?事儿麻烦了。许昌是曹操的,也是孔融的,但归根结底是曹操的。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秋,有人网罗孔融的罪名,当然也可以被认为是在曹操的指使下干的。于是,借此机会,曹操把孔融满门处死。

处死了?对,处死了。在被逮捕之前,孔融听到了四条指责:A.在北海为太守时,见皇室有难,招募兵丁,举动可疑;B.曾诽谤朝廷;C.虽为孔子之后,但不遵守礼仪,打扮不修边幅,嗜酒昏狂;D.曾口出狂言,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意思是说,孩子的诞生是父母情欲爆发的结果,所以当父母的没有恩于孩子。

这最后一条一经公布,孔融便死定了。“父母于子无恩论”实在让人难以相信是孔子的后代孔融说的。

孔融的言论“激进”,他直接否定了“孝”的意义。中国古代王朝都标榜“以孝治天下”,由此观之,他实在是“大逆不道”了。如果放到现在,即使曹操不杀他,孔融也会被大众的唾沫淹死。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孔融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对当时险诈的世道与人心不古的失望,更可能是被人断章取义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孔融说了那话,于是他便在劫难逃了。

生不逢时!这是我对孔融悲剧的最大感怀。“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这是历史的评价。若在清平的治世,孔融想必会干得更好;但逢三国乱世,并无政治、军事与谋略之长的孔融,在不与当权者合作的同时,又喜欢坐在一旁议论时政,自然不为曹操所容。说到底,孔融之死是性格酿成的悲剧。这危险的性格来自曹操,更来自孔融自己。


更多精彩推荐:

魏明帝曹叡:一代明主

大乔和小乔

返回大全页:历史人物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