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汉灵帝期间官场腐化官爵买卖

时间:2017-05-04编辑:梓岚

宦官腐化之时汉灵帝也被他们带动着大肆玩乐,朝廷上下充满了腐败气氛。宦官集团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政治上的利益越来越腐败,全国各州郡县都有他们的父兄、子弟、姻亲、宾客、心腹为官,大肆掠夺百姓,采用各种敛财手段,积聚了巨大的财产。

皇权是他们能够大胆畅通无阻地进行掠夺的保护伞。在宦官的带领之下,公元181年,灵帝于西园及后宫设置市肆,命令嫔妃婢女扮成客舍主人。在后宫的市肆中,汉灵帝令采女们贩卖、行窃,互相争斗,灵帝在此饮宴观赏采女们而取乐,皇宫内被闹得乌烟瘴气。

汉灵帝最感兴趣的并不只是这些,而是那些可以让他享受奢侈生活的钱。汉灵帝刘宏虽为皇室宗亲,但因刘氏分支非常多,只有少数贵盛,其余都式微了,灵帝父亲位列侯位,与大富大贵的当朝权贵相比,家境就非常一般了,母亲董氏,一向嗜财如命,看到别人暴富红了眼,恨不得把别人的家产全都抢过来据为己有。

在母亲的感染下,刘宏从小对金钱、财产有着极大的占有欲,连做梦都想着能捡到钱。刘宏做了皇帝之后,“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然而他却不相信全天下的财富都是他的。他视财如命,却不放心把聚敛来的钱放在宫中,于是,又派宦官们在西园建造万金堂,将所收的钱币缯帛藏于其中。不过他还是觉得应当像做侯爵时那样置点田地买些房产才算保险,于是就拿出一部分,派人回到河间老家购买良田,营造宅第。

又将剩下的钱财分别寄存在宦官的家里,一家存上几千万。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集团也是欲望无限,肆意敛财,这与灵帝的私欲不谋而合。于是张让、赵忠宦官集团便投灵帝所好,为灵帝广事聚敛,自己也趁机巧取豪夺。

宦官暗中卖官爵是从汉桓帝时期开始的,当时宦官卖官爵是为了弥补宫廷财政匮乏的局面,为了国家的财政,还可以理解。但公元183年,灵帝在张让等人的怂恿之下,在西园公开设立买卖官爵的场所,是为了聚积钱财。他们根据官爵的大小高低及做官之后可以得到钱财的多少而分等收钱。

求官的人可以估价出钱,谁出价最高就卖给谁。他们不只是现金交易,还可以赊欠,等到任之后再加倍偿还。到了公元185年,朝廷公卿和地方刺吏、太守,以至三公,都可以用钱买了。灵帝再次采纳张让的建议,除了在西园开设官爵买卖之外,官吏的调迁、晋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须支付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官位标价,也就是说,官员上任之前必须先支付相当于他25年以上的合法收人。

很多官吏都因无法交纳这么多的做官费用,“弃官而走”。当时的有钱者之所以要买官,是想有了官位之后对百姓进行敲诈勒索,可以通过一切手段把当官所花掉的费用收回,甚至是一本万利。

汉灵帝在西园设立卖官制度后,汉朝的选官制度就名存实亡了。汉代采用的是征辟方式提拔官吏的制度,地方每年向上级推荐数名贤士,然后通过考核从中选出合格的人再向上一级推荐,审核官吏的权力主要掌握在官僚手中,所以汉朝初期形成了官僚集团。自从官位可以用金钱买到后,很多腰缠万贯的地方豪强都做上了大官,原本能通过征辟人仕做官的读书人因为没钱买官而失去了做官的机会。

所以,灵帝的卖官制度把本来就很尖锐的宦官与官僚集团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了。官吏用重金买到官职后,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尽办法掠夺财富,搜刮民脂民膏,以捞回本钱,根本不为百姓办一点实事,因此,又激起了民愤。宦官用权放纵,皇帝荒淫无道,官僚地主贪钱奢靡,使原本就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达到了极点,终于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这场起义使汉室江山摇摇欲坠。


下一节:汉灵帝刘宏后宫的三位美后

推荐阅读:

汉灵帝刘宏生平事迹大全 汉朝最后享乐的昏君

汉朝十八位皇帝故事档案大全解 细说汉朝风起云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