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屈原代表作品 屈原生平故事

时间:2018-09-13编辑:浮泊凉

两千多年以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以此纪念自投汨罗江,用生命谱写爱国乐章的屈原。而和屈原的爱国事迹一样不朽的,还有他创作的那些宏大瑰丽的诗篇。

屈原是战国中后期楚国人,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因为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间他曾深受楚怀王的信任和重用,位为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屈原一心想要振兴楚国,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则联齐抗秦。

然而屈原的励精图治却遭到朝廷中一帮小人的嫉恨,于是群小屡进谗言,使楚怀王逐渐疏远了屈原。后来,秦国派张仪入楚,几次三番欺骗、忽悠楚怀王,屈原苦谏无果,反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秦昭王八年(前299年),秦昭王(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又邀请楚怀王到武关会盟,楚怀王在公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去了秦国,结果被囚禁至死。其子楚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被放逐到沅、湘流域。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攻破楚国国都,屈原眼见国土沦丧,政治理想破灭,遂以死明志,投汨罗江自尽。

在痛苦的放逐生涯中,屈原写出了《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传世名篇。其中,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可以看作是屈原的自传。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言诬陷的苦闷与矛盾心情,揭露了楚怀王昏庸、群小猖獗、朝政日非的政治现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不附和恶势力的自爱精神及对国家至死不渝的忠诚。

《离骚》中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开创了后世诗赋中以“香草美人”为寄托的意象体系。

屈原死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学习屈原作品的形式,创作辞赋。到了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共十六卷,定名为《楚辞》(后王逸为《楚辞》作注,增入他的作品《九思》,故传世通行本《楚辞》为十七卷)。

《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出现的又一诗歌高峰,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是一部对中国文学具有极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此后,“楚辞”成为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的专称(又称为“楚辞体”或“骚体”)。

在语言形式上,“楚辞”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字数不等,句法句式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等虚字来协调音节,造成跌宕起伏、一唱三叹的韵致,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此外,“楚辞”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并以感情奔放,想象奇特见长。

总而言之,“楚辞”是以屈原为首的诗人们为后世留下的一个纯洁美好的世界。当我们忘情地诵读美丽的“楚辞”时,就能和戴高冠、佩长剑的屈原一起走进楚地山川,享受壮阔的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