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王选简介王选为什么被称为当代毕昇

时间:2018-08-13编辑:梓岚

王选,杰出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计算机研究所所长等职。他从1975年开始主持华光和方正型激光汉字编排系统的研制,并获得成功。华光型汉字编排系统曾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王选——当代毕昇

姓名:王选

生卒年:1937—2006

籍贯:江苏无锡

提起汉字精密照排系统,人们不会忘记王选。是他带领一班人攻克了汉字精密照排难关,让中国的出版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进入了“光与电”的崭新时代。王选被称为当代的毕昇。

他出生在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父母从来不娇惯他。王选在父母的谆谆教导和哥哥姐姐的影响下,养成了勤奋好学、知道上进的良好习惯。王选在上海南洋模范学校(俗称“南模”)度过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生活。南模以“勤、俭、敬、信”为校训,师资力量雄厚,管理上十分严格。王选在良好的学习环境里茁壮成长。

他10岁那年,老师在班上宣布要进行一次不同以往的评选活动,目的是要选出一位品德好、学习好、让大家喜欢的同学。王选以压倒多数的选票赢得了这项荣誉。这项荣誉不是正式的,连证书也没有,他也没有告诉过父母自己曾经获得过这样一个奖励。在别人看来,它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小王选来说意义却非同寻常。因为从那时起,他幼小的心灵中树立了这样的意识:好学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而不只是学习好。

从那以后,王选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但他不是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学不玩、循规蹈矩的书呆子。他活泼好动、热情大方、能学能玩。王选爱打乒乓球、踢毽子,对趴在地上弹玻璃球也情有独钟。他在玩的时候善于动脑子,很快能摸索出各种游戏中的规律,因此是游戏场中的常胜将军。

对于玩耍和学习,他始终坚持这样的原则:玩的时候要玩得痛快,学的时候要学个踏实。别看他在操场上玩得满头大汗,热火朝天,但一回到教室中,就心无旁骛,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全神贯注地思考问题。每天放学回家后,王选都是先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才出去和小伙伴们玩。

王选觉得在玩的时候也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他在玩的过程中结交了许多好朋友,这些人在性格气质上各不相同,在才能和特长方面也各有所长。王选与他们交往时,无意中就学会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同时还砥砺了自己的性情,修好了“人缘”。

他特别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管理能力。久而久之,他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交际能力上都超过了其他同学。因此,从小学五年级到大学毕业,王选一直是学生干部。十余年学生干部的经历让他受益终身。

青年时期的王选不仅学习好,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在关键时刻能做出理性的抉择。高考前填报志愿,他填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没有选一所上海的学校。因为他要远离家乡,适应新的环境,奔赴远大的前程。最终,王选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

这时,他又面临选专业的问题。当时大多数人看好的专业首先是纯数学,其次是力学。计算数学是一个分支学科,而且刚刚设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冷门,但王选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它。因为他看到了我国1956年刚制定的《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规划中把原子能、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学科。

事实证明,王选选择计算数学是完全正确的。1958年,他大学刚毕业,就赶上了我国研制计算机的热潮。由于计算机人才奇缺,他凭借优异的成绩留校当助教,而未受“右派”父亲的连累,并且很快成为设计硬件的主力。1961年,王选又一次做出重要抉择: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事后他发现,“只有了解软件,才是真正懂得计算机”。这一次他又胜利了。

饥饿加上长时间的忘我工作,使他病倒了。他换了几家医院,连续数年都没有把病治好。他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带病坚持工作。他与朱万森、陈堃銶等人一起,进军汉字精密照排系统,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王选成才启示

做人要有长远的眼光。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为成才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