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长孙皇后事迹:不赞同长孙无忌做宰相

时间:2017-10-13编辑:历史狂流

例如: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总管太子东宫的日常生活和事务。当时宫中实行节俭开支的制度,太子宫中也不例外,费用十分拮据,生活开支有限。

遂安夫人时常在长孙皇后面前嘀咕,说什么“太子贵为未来君王,理应受天下之供养,然而现在用度捉襟见肘,一应器物都很寒碜。”因而屡次要求增加费用。但长孙皇后并不因为是自己的爱子就违背制度,网开一面,她说:“身为储君,来日方长,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啊!”她说得入情入理,令遂安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文武双全,早年即与李世民是至交,并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功勋,本应位居高官,俸禄比别人多,但因为他的妹妹是皇后,反而处处避嫌,以免给别人留下话柄。

唐太宗原想让长孙无忌担任宰相,长孙皇后却奏称:“妾既然已托身皇宫,位极至尊,实在不愿意兄弟同朝为官,以成一家之政,我们不能像汉代吕氏那样,把亲戚朋友都安排到朝廷来。请你不要以妾兄为宰相!”唐太宗则不以为然,觉得让长孙无忌任宰相凭的是他的功勋与才干,不存在“朝里有人好做官”的原因,与长孙皇后无关,完全是“任人不避亲疏,惟才是用”。而长孙无忌也很顾忌妹妹的地位、情面和关系,不愿意位极人臣。

万不得已,唐太宗只好让他作开府仪同三司,职位清高而不实际掌管政事,长孙无忌仍要推辞,说:“臣为外戚,任臣为高官,恐天下人说陛下为私。”唐太宗正色道:“朕为官择人,唯才是用。如果无才,虽亲不用;如果有才,虽仇不避。今日之举,并非私亲也。”长孙无忌这才答应下来。

长乐公主从小养尊处优,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掌上明珠,是娇贵的金技玉叶。将出嫁时,她向父母撒娇提出,所配嫁妆要比永嘉公主加倍。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姐姐,正逢唐初百业待兴之际出嫁,婚事从简,嫁妆从朴;长乐公主出嫁时已值贞观盛世,国力强盛,要求增添些嫁妆并不过分。

可是,这事被魏征得知,他上朝时劝谏道:“长乐公主之礼若过于永嘉公主,于情于理皆不合,长幼有序,规制有定,还望陛下不要授人话柄!”唐太宗却对这番话不以为然,因为时代不同,情况有变,未必就非要死守陈规。

回宫后,唐太宗随口把魏征的话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却对此十分重视,她称赞道:“常闻陛下礼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言,实乃引礼义抑人主之私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情深意重,仍恐陛下高位,每言必先察陛下颜色,不敢轻易冒犯;魏征以人臣之疏远,能抗言如此,实为难得,陛下不可不从啊。”于是,长孙皇后对女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长孙皇后的操持下,长乐公主带着不甚丰厚的嫁妆高高兴兴出嫁了。

长孙皇后出身显贵之家,又富拥天下,但她却一直坚持着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讲求豪奢华美,一件衣服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甚至穿补丁衣服;饮食宴庆也以节俭为美,从不铺张,往往一些剩饭剩菜“打包”,下顿再吃,因而也带动了后宫之中的朴实风尚;她不争风,不吃醋,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嫔妃,别显得谁亲谁疏,谁远谁近。

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韵事,这在历代都是极少有的,这是长孙皇后率先垂范的结果;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非常体贴关心。

当初隋文帝的独孤皇后虽然也曾把后宫治理得井然有序,但她靠的是专制的政策和手腕,给人的是压制,而长孙皇后能够“以人为本”,只凭着自己的端庄品性,善良的美德,贤惠的行动,就无言地影响和感化了整个后宫的气氛,后院不但没有起火,而且非常稳定,使唐太宗不受后宫是非的干扰,能专心致志料理国家大事。

长孙皇后辅佐李世民,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张弛有度,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为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治国政策的施行做出了榜样。

长孙皇后的美德与她的出身和教养有关。在她年幼时,一位卜卦先生为她测生辰八字时就说她“坤载万物,德合无疆,履中居顺,贵不可言”。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母亲高氏之父高敬德曾任扬州刺史。长孙皇后生长在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了一整套正统的教育,形成了知书达礼、贤淑温柔、正直善良的品性。

长孙氏13岁时便嫁给了当时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年方17岁的李世民为妻,她年龄虽小,但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侍奉公婆,伺夫教子,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小媳妇,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在李世民征战南北期间,长孙王妃紧紧追随着丈夫四处奔波,生死与共,为他照料生活起居,使李世民在繁忙的战事之余能得到一种清泉般温柔的抚慰,在决策偏激之时能够及时得到校正,从而使他在作战中节节胜利,所向无敌,直至走上皇帝的宝座。

难怪唐太宗对她十分敬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