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康有为 变法是功还是过?

时间:2017-09-15编辑:历史狂流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19世纪末为了变法自强,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意欲有所作为的光绪皇帝于1898年6月11日开始变法,但是最终因为触动了守旧派的利益,因袁世凯的告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皇帝被软禁,变法失败,整个变法过程持续了大概100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很多人认为,如果这次变法能够成功,中国肯定也能够像我们的邻居日本那样变成世界列强之一,再也不用受人欺负,而袁世凯、慈禧太后是导致变法失败的罪魁祸首。

其实,历史并不是那么简单,究其原因,恐怕康有为难辞其咎,他要为变法失败负很大的责任。

康有为改造孔子形象,不为士大夫接受众所周知,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的理论基础,在这两部书中,康有为把孔子改造成一个变法的支持者,改变了孔子的固有形象,而且用自己的想法解释了孔子的思想。

康有为原本想利用孔子这个大旗来支持自己的变法,然而,他犯了一个大忌,孔子的形象和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被广大读书人、士大夫所接受,突然来了一个人要来改变孔子的思想、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孔子的著作中,而且这个人又不是孟子、朱子这样的大牛,自古文人相轻,以康有为在学术界的影响很难服众,所以他的这两本书反而起了一定的反作用,让一些正统的士大夫走到了变法的反面。

其实,当时的士大夫并不是铁板一块,有人反对变法,但是也有人支持变法,如果康有为不强行自己解释、删改孔子的思想,还是能够争取到很多的士大夫站到变法这一边的。没有团结李鸿章、张之洞等实力派。

自古以来,成功的变法无不有强有力的政治或军事力量的支持,所以康有为要想变法成功,必须取得中央或地方实力派的支持。慈禧和满清贵族希望不大,他们能保持中立已是最好的结果。但是一些掌握大权的汉族高官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比如李鸿章、张之洞等,他们作为早期的洋务派,对光绪、康有为的变法并没有排斥,甚至可以说两者还有共同点,如果能够将他们团结过来,有了李、张等中兴名臣的实力支持,慈禧太后想要发动政变,没那么容易。

李鸿章曾经派人捐款给康有为的强学会,表示对变法的支持,然而康有为根本不领情,因李鸿章签了《马关条约》,康将李视为汉奸,不愿与之为伍。康作为一个变法的领袖,眼界太低,李鸿章签约不代表他卖国,而是中日两国的实力差距使然,李签《马关条约》也是无奈之举,而且李在签约过程中为中国争取了很多的利益。失去了李鸿章的支持,变法成功的可能性则更小了。

另外,作为中国东南的实力派,张之洞也是很支持变法,梁启超去拜访张之洞时,张之洞甚至要开中门迎接,以示尊重(中门是迎接平级官员才开的门)。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康有为等维新派却对张之洞不冷不热,张之洞热脸贴上冷屁股,讨个没趣,自然也不会对康有为的变法提供坚强的后盾。

失去这两大实力派人士的支持,戊戌变法成功的可能性更小了。过早的触及了顽固派的利益既然是变法,肯定有人利益受损,当时最受到打击的是满人贵族。

在戊戌变法中,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收益都受到了限制甚至打击,所以必将遭到他们的反扑。其实在变法的过程中,完全没必要过早的触及他们的利益,应该在维新派站稳脚跟之后,再慢慢的削弱、剥夺顽固派的利益,康有为等操之过急,最终导致了反对派的反扑。

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的想法固然是十分正确且出于一片爱国热忱,但是他们的政治经验不够丰富,且康有为的个性过于自傲,没有团结一切支持变法的力量,最终导致了变法的失败,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