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屈原:中国第一位爱国诗人

时间:2017-06-16编辑:梓岚

屈原在两千多年前逝世,但是,他的爱国精神,以及他对同胞疾苦的同情关心,直到今天仍为人们所怀念。屈原之所以能在其他爱国志士当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留下许多美丽的诗篇。他的作品洋溢着他对国家和同胞的强烈热爱与感情。

屈原大约是在公元前340年出生他那个时代就是中国历史上所谓的战国时期。这个时代正如其名,是各国经常互相攻打,竞争激烈的时代,尚时的七个大国是楚、秦、齐、燕、韩、赵、魏。

爱国诗人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家庭。他的祖先与楚王有亲戚关系。他的父亲在朝廷当过官。由于这两个因素,屈原的童年过得相当不错,从小就享有受教育的特权。他天资聪明有很用功,又有记忆力特强的天赋。他的学问渊博,才华过人,楚坏王听到了他的大名便封他为官,那时他才二十多岁。

屈原虽然年轻,但对当时的政治局势却有深人的了解,他看出在七大国当中,秦国的野心最大,是楚国最大的威胁。屈原向楚杯王建议:楚王应该和其他各国结盟抗秦。

屈原的策略被接受。他首先被派到齐国去。起初,齐王对屈原的用意有颐虑,后来,屈原以其至诚和详细的分析,终于说服齐王。齐王不但和楚国签约,而且还同意和楚国及其他国家结盟抗秦。六国联盟正式在公元前318年成立。由于屈原-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楚怀王被公认为六国盟主。

六国联盟消除了秦国的威胁之后'屈原便集中力量加强国内的安定。屈原在外交上的成功,给楚怀王留下良好的印象,楚怀王又叫他拟订国家内政的计划。

屈原清楚地看出:楚国虽然比较大,但是人们贫穷,生活并不快乐,主要是因为国家的统治权操纵在贵族手中,而他们又只关心自己的升官发财能千的忠臣,往往被朝中的奸臣所陷害,而国壬同样被投机分子团团包围尽管明知会触怒那批奸p贵族,屈原还是决心要向楚怀王建议,吸引更多的人才进朝做事。可借,在他向楚怀王提出献议之时,却中了朝廷奸臣之计。

朝中一些高官担心屈原的改革汁划会使他们失去权势,纷纷向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这批人在楚乇宠妃的帮助下,使楚王相信屈原变得越来越傲慢,不再对他那样尊敬了。因此,意上薄弱的楚王决定罢免屈原的官职。

屈原罢官还乡,悲痛万分,他并不是因为自己丟了官位而伤心,而是因为他认为不实行改革,楚国就会衰弱下去。他把心中的悲伤全部抒发在诗词中。

在这个时候,诡计多端的秦王假意答应割地给楚国,劝楚怀王退出与齐国的联盟。楚王后来发觉自己中计,出兵攻打秦可是他的士兵训练不足,那里打得过训练有素的秦兵呢?韩、魏两国对于联盟的破裂,非常生气,也趁机攻打楚国的边界。

楚怀王两面受到敌人的夹攻,这时候他才知道屈原从前对他说的是正确的。因此,他重召屈原回朝做事。

屈原奉命与齐国重新谈判结盟的事,由于他能言善辩,据理力争,终于完成使命。但是,楚怀王还是受到其他朝廷官员的影响,和秦国保持更密切的关系。

楚土不听屈原的劝告,受骗前往秦国谈和,结果被捉,关在秦国的牢狱里,三年后死在那里。

楚国新王并没有为父报仇、反而和秦国的一位公主结婚,成兮敌国的驸马!当屈原设法叻新王不要接受这门婚事时,反而被放逐到北部边疆地区去。(楚王不敢处死正直的屈原,因为他广受人民的爱戴。)当时,屈原巳47岁。

在以后的十五年里,屈原过着流亡的生活,居无定所,这时秦兵变本加厉,攻入楚国的中心地带。甚至国都在楚王逃出宫庭之后也被洗劫掠夺。

秦国的侵略,给楚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使他们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楚国人民,就这样变成无家可归的难民。

同胞的痛苦,使屈原悲伤不已,他骨痩如柴,头发也提早苍白。他只好通过诗词,发泄他的悲愤和不满。

到了公元前278年,屈原要驱逐侵略者秦国的愿望显然不能实现,他对于这种无能为力的局面和国家的灭亡感到忧郁,因此投入汨罗江自杀了,此时他巳62岁。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1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巨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人了。十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賦的形成。

此外,屈原也是一位深受人民敬仰和热爱的诗人。据历史记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棕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下一节:司马相如:汉朝第一风流才子

更多文学名人>>>古代文史名人故事传记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