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这四位将领很杰出但是历史最不出名

时间:2017-04-06编辑:梓岚

中国历史是战争主导,当然少不了武艺高强的名将了。一些名将由于历史原因被后人铭记但是也有一些武将很杰出但是名声却不是很响亮。小编给大家介绍几位名气不大但是很杰出的将领。

1、先轸——成功指挥史上第一场谋略战的晋国统帅、兵法祖师爷

在公元前632年,晋国与楚国之间爆发了著名的城濮之战。就在这场战争爆发前,晋国军队的统帅郤缺(xì quē)因病去世,晋文公便破格提拔先轸为中军将,不久后又任命他为三军统帅。事实上,先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元帅头衔的将领,然而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一点。

在春秋早期,很多战争都沿袭了以往的战争艺术与战争礼节,在今天人看来是带着竞赛风格去打仗的,然而担任统帅的先轸拒绝了这一惯例,他毫不客气地采取了谋略、战术来对付楚国军队。他先是佯装撤退,诱敌深入之后合兵攻打敌军,还让晋军在战马背上蒙一层老虎皮用以震慑敌军,这些相当简单粗糙的计谋却收到了极佳的效果,并成为了那一时期的伟大创举。

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军队和仪仗队终于有了区别,无数将领开始钻研、思考兵法,“兵不厌诈”的指导思想更是为后来的孙武和吴起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晋军在先轸的指挥下大败楚军,城濮之战因此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谋略战。此外,先轸指挥晋军与狄军的交战被视作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因此笔者认为,先轸的军事能力堪称卓越,取得了辉煌成就,应当被后世铭记。

2、司马错——出身纵横家、一举灭蜀的秦国将领

大家一看到“司马”二字,或许就会下意识想到司马迁吧?有趣的是,这位名叫司马错的秦国将领正是司马迁的八世祖。公元前316年,出身纵横家的司马错驳斥了张仪的主张,建议秦惠文王先行攻打蜀国。得到秦王同意后,司马错使用了连现代人都无法想象的“挖心战术”——孤军深入敌国腹地、就地补给作战,在被称作天险的蜀道上纵横千里,一举灭掉了蜀国。

正像司马错当初向秦惠文王描述的那样,秦国从此有了稳定而充足的后勤补给,之后司马错又以蜀地为基础,继续使用他自创的“挖心战术”,沿着长江而下,攻占了楚国黔中郡。正是因为有司马错打下的坚实基础,才有之后闻名于世的李冰治水和王翦灭楚,而司马错本人所创造的“挖心战术”也成为兵法中的一朵奇葩。

3、娄敬——预见“白登之围”的和亲发明者

如果说中国什么时期最为强盛,我想大家都会提到汉朝与隋唐,然而这些时代也有着严重的外患:汉朝面临着匈奴的骚扰,隋唐随时笛提防着突厥、吐蕃。如果不想彼此之间发生战争,又很难避免时,和亲或许就是最经济实惠的办法。诚然,坚决不和亲的明朝受到了现代人的推崇与肯定,然而他们却长期忍受着瓦剌的威胁。

说到和亲,大家会想到王昭君、金城公主与文成公主,其实早在汉代,娄敬就察觉到了匈奴的威胁,并警告刘邦不要发动对匈奴的战争,结果高祖不听劝告,反而将其囚禁。等到刘邦遭遇“白登之围”时才追悔莫及,重获自由后便当面向娄敬道歉,封其为侯,并采纳了他的和亲建议,并派他与匈奴订立盟约。

4、陈汤——怒斩匈奴却差点儿被判罪的大汉校尉

大家对于论坛、贴吧上流行的那句“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的热血话语应该非常熟悉,而说出这句话的陈汤却在现代社会显得籍籍无名,他到底有什么样的功绩,又到底是在何种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呢?

在东汉时期,匈奴的势力非常强大, 一度在西域称霸,因此时常与汉朝西域都护府的人员发生冲突,并多次杀害汉朝使者。郅支(zhì zhī)单于一度认为汉朝在西域的驻军数量有限,又没有得到皇帝的许可调动兵力,因此他从不把这当回事。

然而时任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不愿再这样纵容下去,他们于是通过假传圣旨的方式召集了西域各国联军四万余人,直接斩杀了这位狂妄自大的匈奴单于。陈汤与甘延寿用行动昭告天下,冒犯汉朝的人都只能是死路一条。

这一消息传到朝廷后,担任丞相的匡衡(典故“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担心后来的将领会效仿这二人,于是主张治罪,陈汤便在申辩时掷地有声地喊出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虽然陈汤最终被皇帝赦免,但他的声名却随着时光流转而消散。

中国历史久远,名人名将的故事传记还有很多,小编一一来为大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