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和珅:贪心与能力并存

时间:2017-03-31编辑:梓岚

从嘉庆年间开始,民间就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有关他的传闻、野史、笔记更是以讹传讹。人们对和珅的第一印象就是大贪官。但历史上的和珅真是这样的人 吗?是也!非也!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一度还被抬升至正黄旗,获罪后其家属又被归为正红旗。他生于乾隆十 五年(公元1750年),其父常保曾任福建都统,为官清廉;其母为伍弥泰之女。和珅先祖并无显赫的门第,他的高祖尼雅哈纳因军功得到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 世袭罔替,待遇相当正三品。

和珅在3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常保因多年戌守在外,无暇照顾和珅及其弟和琳。继母对待他们兄弟苛刻暴 戾,根本无温情可言,和珅是在既缺父爱又缺母爱的环境中长大的。

也正是这种环境,使得年纪轻轻的和珅就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在9岁时与弟弟和琳双双以优异的 成绩被选入当时京城最好的学校咸安宫官学。在和珅10岁那年,父亲常保突然去世,从而失去了全家唯一的生活来源。

父亲死后,和珅小小年纪不得不为生活而到 处告贷。幼小的坎坷经历使和珅锻炼出了极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顽强而坚韧。

和珅少年勤奋,苦读诗书,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诗词 佳作,还熟练掌握了满文、汉文、蒙文、藏文四种语言。他还练就了堪称一流的书法与绘画,在和珅的文集《嘉乐堂》中就收入了很多诗作。

和珅在咸安宫学习的时 候除去必修的各科外,和珅还给自己额外增加了两科:到处搜集乾隆的诗作文章,刻苦模仿乾隆的字体。对乾隆的御制诗文无不熟记于心,这一切都为日后接近乾隆 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18岁的和珅参加顺天乡试。乡试属于一级考试,凡考中者即为举人,便可参加会试,会试得中便成为进士。但由于当时科举考试中的腐败,满腹经纶但没有钱的和珅名落孙山。

第二年,和珅承袭了祖上挣来的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3年后,和珅又得到了三等侍卫的空缺,这使得他有了能接近乾隆皇帝的机会。在小心翼翼的3年侍卫生活 后,和珅终于捕捉到了一个机会。

一日,乾隆出宫,在轿中阅边报有奏犯脱逃者;乾隆微怒,诵《论语》:“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时随从诸 校尉及期门(官员,掌护卫)、羽林(皇帝护卫军)之属,皆惊愕相视,不知所措;继互相询问,帝语何意?和珅应声曰:“典守者(县尉,掌缉捕和狱囚)不得辞 其责。”乾隆为之惊异,问其出身及所学。和珅应对如流,颇令乾隆满意。

在大清王朝的历史上,乾隆是一代英明君主,而大贪官和珅是一个奸佞小人。以乾隆之英明却宠幸劣迹斑斑的和珅长达二十余年,是君臣相得,还是别有隐情?是乾隆看错了和珅,还是和珅钻了乾隆的空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据《清宫遗闻》和《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做皇子的时候,一次因事进宫,看到父王雍正的一个妃子娇艳无比,正对镜梳妆,不禁想和她开个玩笑,于是就从 后面用双手捂住了那个妃子的眼睛,妃子下意识地用梳子往后击打,正好打到了乾隆的额头上。

乾隆的母后见了,就说那个妃子调戏皇子,将她赐帛自尽。乾隆觉得 对不住这个妃子,就用朱砂在妃子的颈上点了一下,悲痛地说:“我害尔矣,魂而有灵,俟二十年后,其复与吾相聚乎?”

后来,和珅入宫侍 驾,乾隆越看和珅越像那个冤死的妃子,验其项颈,果见其颈上有一红色胎记。叩其年龄,也与那妃子死去的时间相合,正是25年。乾隆愈发吃惊,认为和珅就是 那冤死的妃子之后身所化。

为偿还年轻时的孽债,乾隆对和珅关爱有加,处处袒护,致使和珅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以至权倾朝野,作威作福长达二十余年而不倒。 直到后来乾隆死后,嘉庆皇帝才将他扳倒,死时居然也是白绫赐死,与那妃子一般无二,真是历史的巧合。

乾隆宠爱和珅,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还债说载于野史不足全信之外,其中,有和珅自身的原因,也有乾隆的原因,而和珅本身的才干和机敏是他得宠的主要原因。

和珅有他的超凡之才,据说和珅身材修长,眉清目秀,不仅是个标准的美男子,还是一个聪明绝顶、出口成章、处事机敏的干练之材,以最会理财、敛财而见长。 例如:在他任内务府总管之前,这个主管皇家事务的机构经常入不敷出,常常亏空。

和珅做了总管之后,内务府不仅不亏空,而且还略有赢余;他不仅善于从各省封 疆大吏、盐政织造、及富商大贾那里聚敛钱财献给皇上,而且还首倡在朝廷施行议罪银,收入所得,全部并入内务府特别收入,以满足乾隆骄奢淫逸和好事铺张的生 活需要。

仅就这一点而言,他就深得乾隆皇帝嘉许。乾隆自称儒雅皇帝,和珅相貌俊俏且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平时巧答应对、处理政务干 练决断,都甚合乾隆心思,是乾隆晚年不可多得的助手。从这一点上看,和珅受宠不仅仅是靠溜须拍马,而是确实有一些真本事,不然他也不会做到清朝的文武兼备 的一等侯爵。

当然,只靠本事还是不行的,和珅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对乾隆的耿耿忠心和善于揣摩乾隆的思想意图,和珅在乾隆四十年(公 元1775年)被乾隆发现和赏识后,便常常跟随在皇帝左右,他除了细心侍奉,笑脸相陪乾隆外,还以帝心为心,仔细观察乾隆的一言一行,揣摩其心理和爱好, 处处变着法儿哄乾隆高兴,可谓乾隆的心腹密臣。

时间一长,和珅就知晓了乾隆的脾气和秉性,每次乾隆想说什么,想做什么他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乾隆爱好黄 金,他就建议乾隆建造万佛楼,让王公大臣和各级文武官员献金佛给皇上,借以敛财;乾隆喜欢谈文论史,自誉无所不知,他就在编纂二十四史时在明显的地方故意 抄错几个字,让乾隆一一指出来,以示天子的英明和学识渊博,借以满足乾隆的虚荣心。#p#分页标题#e#

另外,和珅在乾隆面前不失时机地表现自己的忠心。比如,即便他成了一等 侯爵,在乾隆面前仍然自称奴才,而不是像别的大臣那样自称臣或老臣;有时碰上皇帝咳唾,他也总是亲自以溺器进之。总之,他时时处处都给乾隆留下是自己人的 感觉,这在个人感情上对于取得乾隆的信任绝对是必要的。当然,他的这些手段都没有白费,皇帝的信任换来了和珅仕途上的光辉前程,也造就了一个权倾朝野的窃 国大盗。

另外,和珅能不拘旧规变更成法。和珅从乾隆四十年至嘉庆四年把持朝政二十多年。这期间他在乾隆帝的承允下,对清朝前期的所有 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成法做了一系列的更改。可惜一些具体的做法,现已无文献可考。原因是和珅下狱伏法后,许多原始档案都被销毁,这使得对和珅的研究 变得困难,后来人们只知道他是一个大贪官。

和珅更改成法的主要内容,大体上在政治方面对内阁、六部以及军机处等衙门进行了改造,对一 些成例进行更张,如军机处章京不设具体定额,凡有奏折一式两份,除正本送皇帝,副本要送军机处。经济方面,和珅更改了许多成例,在军机处设“密记处”,对 犯法督抚等官员实行罚议罪银制度,等等。

通过和珅的改革,当时的清王朝才逐渐摆脱了财政等方面的危机,他为乾隆分忧解难,充实了国库。乾嘉之际的著名学者 洪亮吉高度评价和珅对当时国家机关制度做的改革,认为许多改动在嘉庆时依然实行着。

正因为乾隆每次交代的差事和珅都办得非常漂亮,所 以乾隆愈发对和珅信任和喜爱。于是和珅也就平步青云,官运亨通。从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十一月起,出现了一系列另人眼花缭乱的升迁。乾隆四十年闰 十月迁乾清门侍卫;十一月,擢和珅为御前侍卫,并授他为满洲正蓝旗副都统。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正月,

授户部右侍郎;三 月,命在军机处上行走;四月,授内务府总管大臣,为皇帝理财;十一月,命其充任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十二月,令和珅总管内务府三旗事务,并赐其享 受紫禁城内骑马的待遇,和珅的家族也从正红旗抬入正黄旗。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兼任吏部右侍郎;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又兼步军统 领,监督崇文门税务。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三月授户部尚书,御前大臣兼都统,正白旗侍卫大臣、议政王大臣;十月充《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兼办理 藩院尚书事务。

也正是这一年,乾隆把自己最心爱的十女儿固伦和孝公主许配给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从此,和珅又成了皇亲国戚。后来,又被授予吏部尚书、协办 大学士、正白旗、镶蓝旗都统、文华殿大学士、殿试读卷官。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八月晋封为一等嘉勇公。

和珅就像坐直升飞机一样地位直线上升,几乎把大清各种高官做遍,风光享尽,仅担任军机大臣一职就长达23年,权势赫赫,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

古语讲: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原因就在于狡吏和贪官的胆大妄为都是对下不对上。在皇帝面前,他们绝对都是清白廉洁的好官,他们聚敛的钱财都是在合法 的、正当的名义下进行的,绝对让人抓不到把柄。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和珅的出现,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而且也有着封建官场机制的深层问题。在封建专制制 度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只要获得了皇帝的信任,凡事皇帝不追究,狡吏和贪官们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其实,这些 狡吏和贪官们都深深懂得,皇帝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只要把工夫下在皇帝身上,有皇帝这棵乘凉的大树和保护伞,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至于其他大臣的弹劾攻击,还不是以皇帝的是非善恶为是非善恶,皇权至高无上,和珅抱了乾隆的粗腿,当然也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综上所述,乾隆宠幸和珅,一是有还债的内疚,乾隆想刻意提拔重用和珅;二是和珅确有才干,是乾隆处理政务的得力助手;三是和珅善于揣摩帝心,能让皇帝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充满情趣;四是封建官场官官相护的痼疾,有时皇帝也不能例外。

和珅很聪明,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会讨好乾隆。但和珅的失误之处恰恰在于只讨好乾隆而忽视了其他人的存在。和珅不仅在朝中树敌过多,甚至从来没有把嘉庆皇帝 放在眼里。

嘉庆三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辰时,乾隆闭上了眼睛,失去靠山的和珅于5天后被捕,下刑部大狱,抄家籍产。据史料记载,和珅家财先后 抄出白银8亿两,当时大清国库年收入不过7000万两,和珅家抄出的银两比大清10年收入的总和还要多。

法国路易十四的财产也不过2000余万,和珅的财 产相当于路易十四的40倍,可见和珅家的财产之巨大。所以,才有老百姓说的“和珅跌倒,嘉庆吃饱”。随后,嘉庆皇帝宣布和珅二十大罪状。正月十八日,和珅被赐死,终年50岁。

回想和珅这一生,他做过很多错事,但这一切的错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当时的那种体制决定了他的命运。试想,如 果他面对一个圣明的帝王,周围是一群正直、敢于说真话的同僚,那么他的命运起码不会沦落倒这样的一个下场。

但可惜的是他没有遇到这一切。在当时皇权凌驾于 法律之上的家天下的体制下,因而和珅的死是在所难免的。从这点上来看,是体制断送了他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