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世纪佳缘:杨绛和钱钟书

时间:2017-03-14编辑:梓岚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钱钟书是清华才子,书生意气,二人相识于清华并与1935年结婚,婚后一同出国留学,不管是在牛津还是巴黎,他们相亲相爱,自此筑就了她们的世纪佳缘,其间,她们的女儿钱瑗降临。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绛夫妇选择了回国,辗转北大、清华等高校任教同时从事文学研究。

1938年钱钟书杨绛携女儿回国。回国后夫妻二人颠沛流离相依为命,上海沦陷的那段时间他们生活一度艰难,钱钟书为维持生活不得不多代课,有时与妻子女儿一别就是很长时间。

丈夫不在身边,杨绛要应付家庭琐事,还要保护丈夫的手稿。在上海杨绛被日军传唤时,拼命地把钱钟书《谈艺录》手稿藏好。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能保存出版自然少不了杨先生的胆识与智慧。

新中国的成立让他们终于看到了走出列强凌辱年代的希望,胜利的喜悦还没来得及享受,“三反五反”、“下放干校”政治运动对她们身心又是一次残酷的摧残和考验。杨先生要默默忍受各种无理的辱骂,没有丝毫机会辩驳,无处诉说的内心苦楚给杨绛留下了不可忘却的记忆。

文革时期杨绛和钱钟书先后被揪了出来,杨绛被造反派剃了阴阳头,然而这样的奇耻大辱没有将她击垮,她依旧泰然处之,每天戴着高帽、挂着牌子去游街、挨批斗,还分给她清洗厕所的任务,她将污垢重重的女厕所擦得焕然一新,杨绛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面看书。那时候,钱钟书在文学所,杨绛在外文所,每天上班,他俩各自挂着自己精心制作的牌子,自己用毛笔工整地写上“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罪名,然后挂在胸前,互相鉴赏。

在被批斗的日子里,他们一同上下班,互相照顾,肩并肩,手挽手,被学部的人誉为“模范夫妻”。1969年,年近六十的他们被下放至河南的干校安排种菜,钱钟书任干校通信员,每天去邮电所取信的时候特意走菜园的东边与她相会。

杨绛利用白天看管菜园的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而杨绛总是笑嘻嘻的说‘文革’对我最大的教育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十年文革,沉重的伤悲未把备受折磨夫妇两人压垮,他们就在这场灾难中不消沉,不畏缩,不卑不亢地做人 。

1997年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溘然长逝,而杨绛在丧夫丧女之痛中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杨先生用她的意志与智慧完成丈夫、女儿与自己的心愿。2003年杨绛的《我们仨》出版,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人。她将钱钟书留下的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井井有条陆续整理出来。96岁高龄的杨绛推出一本让人意想不到的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价值和灵魂去向。

杨先生用属于她自己的智慧、坚韧的意志铸就了她的百年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