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离开紫禁城后坎坷一生的溥仪

时间:2017-01-19编辑:梓岚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年少时的他有理想有抱负,但是生不逢时,无奈做了日本人在满州的傀儡。

少不更事时,做了慈禧的傀儡,与家人生离死别,进入了阴森的皇宫大院;年长时,又做了清朝遗老遗少们的傀儡,民国每年给溥仪小朝廷四千万银元,这让满清遗老们感到心满意足,他们唯恐这位坐在宝座上的少年突然生出一点别的心思。

例如溥仪准备去英国留学,于是很多遗老遗少们跪地求溥仪不要离开紫禁城,说的理由都是冠冕堂皇,但是其实连溥仪也知道,这些遗老遗少们只不过想让他成为他们赚钱的工具而已,等到中年时溥仪又成了日本关东军的傀儡,在复兴祖业心愿的强烈驱使下,溥仪忘记了民族大义,甘心给日本人当走狗,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凡此种种,皆可看出溥仪人生的悲哀,他一生都在效法雍正皇帝,想要向雍正皇帝一样励精图治,可是这位末代君主注定在历史上的反响有限,只能承担历史赋予他的弱势角色。溥仪非常喜欢效仿雍正皇帝,包括每次睡懒觉的时候,让太监们提的醒都是雍正皇帝的批语:黎明即起,万机待理,勤政爱民,事必躬亲,子孙永治,不可忘乎!

可是此时的溥仪已经无政可理,在东北做执政期间,溥仪阅读了雍正皇帝大量的奏折批语,包括后来在改造所改造的过程中,还在向自己身边人宣传雍正皇帝的奏折批语和理政思想,可见溥仪对雍正皇帝实在是崇拜至极,那么溥仪为什么会单单崇拜雍正皇帝,而不是康熙皇帝或乾隆盛世呢?

主要是因为溥仪认为雍正皇帝是清朝第一勤政皇帝,也是第一个敢于改革弊政,主持维新的皇帝,虽然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却挽救了即将腐朽的清王朝,为乾隆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纵观溥仪的一生,我们会发现,其实溥仪是一个充满新思想的人。

和以往历代皇帝最大的不同就是希望尝试新事物,和他的祖宗雍正皇帝一样,溥仪也十分喜欢洋人的东西,包括西服领带,喝咖啡等等,而雍正皇帝这种勇于改革的精神也成为了溥仪的精神支柱,溥仪退位之后,多次准备对内务府和宫廷进行财产清算,防止监守自盗,另外还带头第一个剪掉了辫子,读胡适的白话文诗集,可见溥仪的维新思想是非常活跃的。

可惜生不逢时,假如生在乾隆王朝或者康熙王朝,相信也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但是历史就是如此,由不得个人妄加揣测,只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才能向前发展,而溥仪这种复兴祖业的思想必定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走向毁灭的道路,因此由皇帝变成公民是历史之必然,也是个人能力改变不了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