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张居正变革救国 重启丞相制度

时间:2016-10-13编辑:历史狂流

那么,首辅不能管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那么谁来替皇帝监督六部?这就必须提到大明王朝的另一个特殊工种:给事中。给事中官阶比首辅还低,只七品,但在明代却也一个很重要的官。明代给事中是分科的,依照尚书六部分六科。户部给事中,兵部给事中,礼部给事中等等。这个人精习财政,便派做户部给事中。那个人懂军事,就派做兵部给事中。皇帝诏书必经尚书分行全国,对此六科给事中有反对驳回权,谓之封驳。也就是六部尚书给皇帝打的报告,给事中也有权说不,原议搁下,谓之科参。但是他们只有反对权,没有决策权。一切最终决策权在于君。说白了,首辅是皇帝的秘书,给事中是皇帝的监工。

这种没有丞相的体制有什么弊端呢?

弊端很大。皇帝直接掌管六部。六部和负责稽察六部的六科均绕过内阁直接向皇帝负责。如果皇帝是个政治强人尚可,但一旦平庸,则处理政务则倚重宦官,由司礼监掌理章奏文书,甚至代皇帝朱笔批红。太监指导六部,处理政务,水平能高到哪去?据清代史学家赵翼《陔余丛考》记载,明中后期诸帝多“帘远高堂,君门万里”,从而“政务偷玩,事无统纪”,朝廷诏旨被视为故纸,来往公文多至沉埋,统治机构几乎陷入瘫痪。到处扯皮,效率低下。

就这样,没有丞相没有行政效率的日子,大明王朝过了近200年,但是到眼下张居正主政的万历初年,变了。

当然,不是公然变,而是变相变。

万历元年(1573)十一月,张居正上疏皇帝,推行“考成法”。

 

这个“考成法”标明为考核官员政绩的行政改革,但首先石破天惊的,却是大明权力结构的巨大变迁。

“考成法”的具体做法是:各衙门设置三本簿籍,一本登记本衙门的所有来往公文和办理的公务,留为底册。然后将例行公事无须查考的剔除,再造两本同样的簿籍。一本交与六部相应的六科备注,实行一件注销一件,如有未按时完成的事物,即由该科具奏请示处理。一本送内阁,以备阁臣随时查考六科与六部的事务。

如此一来,“考成法”就形成了新的权力格局:内阁督察六科,六科督察六部,六部督察所属官员。六部对六科负责,六科对内阁负责。内阁完全驾驭了行政和监察两大系统,使内阁由一个皇帝的秘书机构变为一个极具权力的中央决策机关。

这样做的结果,其实就是把内阁变回中书省,首辅变丞相,给事中变成参知政事,以往六科给事中不对内阁负责,而今内阁变成了中书省,给事中成了首辅的跟班了。就像今天的国务院,首辅是总理,给事中变成国务委员啦。

这其实是张居正改变明朝政治体制最大一项,没有这个,就不可能有下面的改革。通过这个改革,张居正等于隔着时空对太祖朱元璋喊话:没丞相对国家有啥好。我替你恢复、看张相的手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