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明移宫案真相是什么

时间:2018-08-02编辑:梓岚

明朝末年的宫廷斗争并没有因为明光宗的死而结束,反而更加扑朔迷离。“红丸案”的真相还没有查清,接着又发生了一件大案“移宫案”。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至九月一日,万历、泰昌两帝相继而亡,新帝即位之事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

事情还得从明光宗说起,明光宗有一位非常宠爱的李选侍。李选侍入宫之后,很快讨得了朱常洛的欢心。在宫里的地位迅速上升,并且替光宗抚养日后的皇太子朱由校,地位由此更加特殊,几乎掌握了后宫的实权。而且她还同郑贵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李选侍极力地想通过郑贵妃的力量将自己扶上皇后宝座,郑贵妃则想利用李选侍在皇帝面前说话方便的机会,帮她实现做皇太后的梦想。

当初,朱由校由于其父泰昌帝朱常洛不得万历皇帝的宠爱,他自幼也备受冷落,直到万历帝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虽位尊于李选侍,但因李选侍受宠,她备受李选侍凌辱而致死,临终前遗言:“我与李选侍有仇,负恨难伸。”而朱由校从小亦受李选侍的“侮慢凌虐”,终日涕泣,形成了惧怕李选侍的软弱性格。

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初一,朱常洛在宫中暴毙。李选侍却仍住在皇帝、皇后的寝宫乾清宫,丝毫不想搬出乾清宫。按照明代的制度,外廷有皇极殿,内宫有乾清宫,都是属于皇帝、皇后专用的。而李选侍是想借年仅15岁的光宗长子朱由校掌握朝政,坐镇乾清宫,进而统驭后宫。

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泰昌帝驾崩当日,杨涟、刘一等朝臣即直奔乾清宫,要求哭临泰昌帝,请见皇长子朱由校,商谈即位之事,但受到太监们的阻拦。兵部右给事中杨涟挺身而出,厉声斥责道:“你们这些奴才想干什么?我们都是受皇帝召见的,皇帝晏驾了,你们敢造反不成!”太监们这才让开。李选侍把朱由校藏在自己房里,不让出来。

大学士刘一爆问:“太子到哪里去了?”太监们都不答话。比较正直的东宫伴读太监王安走进房内,哄李选侍道:“太子出去一下就回来。”才将朱由校带出。但李选侍马上就后悔了,叫太监把朱由校带回来。太监们上前拉住朱由校的衣服,朱由校一时也没有了主意。这时,杨涟上前将太监斥退。群臣簇拥着朱由校来到文华殿接受群臣的礼拜,决定以本月六日举行登基大典。为了朱由校的安全,诸大臣暂将他安排在太子宫居住,由太监王安负责保护。

李选侍挟持朱由校的目的落空后,群臣纷纷上书,要求李选侍搬出乾清宫。李选侍却“居乾清宫自若”。而朱由校(天启帝)要登临大位,就必须回到乾清宫。为了让李选侍尽快“移宫”,御使左光斗上书朱由校明白指出:“内廷有乾清宫,犹如外廷有皇极殿,唯天子御天得以居之,唯皇后配天得以共居之。其他妃嫔不得常住。这非但为避嫌,也为了区别尊卑。选侍既非嫡母,又非生母,俨然尊居正宫,殿下反而退处慈庆宫,名分又从何说起?不早作决断,势必借抚养之名,行专制之实。武氏之祸,将在今日重演。”朱由校听了,觉得甚是有理,便发布上谕,说移宫已有圣旨,册封贵妃一事,尊卑难称,着礼部再议。

随着朱由校登基大典日期迫近。至初五日,李选侍尚未有移宫之意,并传闻还要继续延期移出乾清宫。杨涟便直言上奏:“选侍托保护之名,图专擅之实,宫不可不移。臣言之在今日,殿下行之在今日,诸大臣赞决之,也在今日!”

随后,杨涟又去拜见首辅大臣方从哲。方从哲起初认为这件事不用太着急,晚两天也没什么关系。杨涟却说,太子明天就要登基了,难道登基为天子后还要回到东宫的住处吗?选侍今天不愿离开乾清宫,难道以后就会主动离开了吗?方从哲最终被杨涟说服,两人统一了意见后,又去请求太子颁下严令。于是,朱由校登基在即时下令,命李选侍移出乾清宫,移住仁寿殿。

他还下令收捕李选侍身边的几个亲信太监,理由是他们涉嫌偷盗大内库藏。如此情形下,势单力孤的李选侍还是敌不过皇帝的一纸命令,移宫已成定局。李选侍终于无奈地决定移宫。九月初五,她抱着皇八女,徒步从乾清宫走向宫中宫妃养老处——仁寿殿哕鸾宫。于是,这件震动宫闱的明朝三大疑案之一的“移宫案”终于落下了帷幕。李选侍以失败而告终,熹宗朱由校进驻乾清宫,登上宝座。

李选侍封后的要求没有实现,做皇太后控制朝政的愿望也落了空。她赖在乾清宫不走是否是受到了郑贵妃的幕后指使,这个后人亦无从得知。但是其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通过控制新皇帝朱由校来操纵整个朝政。李选侍虽已“移宫”,但斗争并未结束。“移宫”数日,哕鸾宫失火,经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反对移宫的官员散发谣言:选侍投缳,其女投井,并说“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指责朱由校违背孝悌之道。

朱由校在杨涟等人的支持下批驳了这些谣传,指出“朕令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至此,“移宫”风波才算暂告结束。它与万历朝的梃击案、泰昌朝的红丸案一直是天启朝争论的问题,史称晚明三大疑案。#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