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唐伯虎: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时间:2017-10-24编辑:历史狂流

唐寅却不一样,以他的才华,程敏政这点儿小把戏自然难不倒他。唐寅不但答得很好,而且书法清丽,第一个就交了卷。不难想象,一群审卷的老学士们在一堆白卷中发现这么好的答卷是怎样惊愕的表情。连忙拿去给主考官看,程敏政一看,拈须微笑着说道:“这准是唐寅的。”

他这么无意中一说,就改变了他自己以及唐寅和徐经三个人的命运。有道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尤其在勾心斗角的官场之中,更需要保持十二分的警惕。

程敏政也是死读书读死书才在八股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农村秀才,如前所述,他在政治上十分地不成熟,更何况还是当着那么多同僚的面说出这样的话,立刻就有人状告程敏政泄题。于是相关三人全被收监。此事为皇上所知后,非常震怒,责令一查到底,查到谁惩办谁,决不姑息。

唐寅是和徐经一块儿去程敏政家的,主办人员决定先查徐经。把徐经的卷子调出来之后,居然发现徐经也是对答如流。这个徐经还是有点儿才华的,否则也不可能考上举人。但是急于扳倒程敏政的办案者不管,认为这就够了,就等着你们供认不讳签字画押结案了。

但在这一节上却遇到了麻烦,他们三人皆拒不招供。于是严刑拷打。在那个法制还不健全的封建社会,自然也没有不准刑讯逼供这一说。首先是徐经,他是富家子弟,禁不住板子,就招了,说是贿赂了程敏政的书童,把考题给偷了出来,但他不承认把题给了唐寅。就这一点来看,这个徐经确实还讲点儿义气。

唐寅则不同了,稀里糊涂地就被抓进了监狱,还硬是严刑拷打逼着招供科考作弊了。对于他这种视清白高于性命的书生来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就这么认下的。程敏政也是。

由于徐经的招认和他二人均无干系,案子就一直拖了下来。但这是皇上亲自下旨彻查的,不査个水落石出不会结案。于是,案子就这样一直拖到唐寅31岁那年,才被释放。但革除仕籍,发配浙江为吏。

本来可以金榜题名的唐寅,却成了科场舞弊案的从犯。这是天下士子最为痛恨的事情,而他心高气傲的唐寅竟然遇上了。虽然他没有作弊, 但是没有人相信他的解释。面临“世人皆欲杀”的呼声,却没有人像杜甫那样站出来高喊“吾意独怜才”来给他一丝安慰。

在之后他写给好友文徵明的信中这样描述了这段遭遇:

至于天子震赫,召捕诏狱,自贯三木,吏卒如虎,举头抱地,涕泪横集。而后昆山焚如,玉石皆毁;下流难处,众恶所归。绩丝成网罗,狼众乃食人……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指而唾,辱亦甚矣!”

是啊,对于他唐寅来说,半睡半醒之间都应该能够对答如流高中榜首,又何齿于舞弊弄假!本来士气高昂志在必得的唐寅,此时全然没有了那般高傲。他还有何面目再去面对南京的父老。不若死了算了,这样就可以不去浙江当那小吏,受那份屈辱。

站在北京护城河边,他思绪万千,又想起了那年相继逝去的亲人。在饱含热泪准备纵身而下之时,他又迟疑了,自己这样,又有何颜面去见对他寄托着殷切期望的父亲唐广德!生也辱,死也羞。已经被牢狱生活和内心煎熬折腾的半人半鬼的唐寅只能选择逃避。

作为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又一次打击,他妥协了。愤然出走,留恋于山水之间,自此开始了他辛酸的漂泊生涯,开始了他低调而又传奇的下半生。不再对仕途抱任何期望了,就这一点来说,他比李白明智多了。逃避只是一时,逃避不了一生。

过了一段,他回到家乡之后,又深切感受到世态的炎凉,妻子离他而去,乡人冷眼相视,使他更加颓然。既然已经这样了,无可改变了。索性就放达一些罢,写写诗,画画画,也挺好。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曰,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责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癲,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杨作田。

这首流传千古的《桃花庵》就是他给自己最大的安慰。

唐寅永远也没有入朝为官,没有实现他父亲最终的期望。唐寅这多灾多难的一生,一个才华绝世的江南才子就这样在“阳间地府倶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的坦然中消逝。但由于他在诗歌和艺术领域的超凡成就,却也使他名垂青史了。五百年后的今天,谁又记得当年高中的举子和那些腐朽的八股文章……

12共 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