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明朝灭亡的一系列偶然事件

时间:2017-10-22编辑:历史狂流

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认为,如天大的国家之事居然和枕席之事联系起来,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是,并不仅仅是《秋灯录》 有此记载,在自署“花村看行侍者”的《谈往》中,有一条“流寇滋蔓之由”也谈到这件事。全文如下:“流寇之起,始于裁驿递。驿递之裁倡于御史毛羽健,成于科臣刘懋。羽健娶妾甚嬖,其妻乘传至,立遣之,来速不及预防。羽健恚极,迁怒于驿递,倡为裁驿夫之说。而懋附和成之。驿递一裁,游手千万人,倚驿递为生者无从得食,相率为盗,遂至滋蔓。闯贼得以招集之,流毒中邦,覆灭宗社。两人首祸,万死不足赎,而实酿于一妇人。呜呼!女祸之酷,伏于衽席,可不惧哉!”

这里面有两个人物潘要注意,一个是刘懋,另一个是李自成。书中谈到,刘懋促成了裁撤驿卒之事,而由于裁撤驿卒,让驿卒李自成失业,再让他成为刁民,最终灭掉了大明江山。

该书作者最后说,毛羽健与刘懋万死不足赎,可两人的罪过实源于毛羽健的那个老婆温氏。

刘懋是个有为青年,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中进士,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被提为刑科给事中。他与毛羽健有亲戚关系,对毛羽健这个愤青也很欣赏。当他得知毛羽健给皇上递交了关于驿递制度的报告书和毛羽健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大为支持。

崇祯二年 (公元1629年),他上疏崇祯皇帝,建议裁驿,称:“当今天下州县困于驿递的约十之七八,而驿递用于公务的仅十分之二,用于私事的占十分之八。”

刘懋不但是个有为青年,而且脑子也很灵。在上疏中,他把着眼点放在了崇祯一直希冀的财政问题上,他指出,如果将裁掉的驿卒的工资用在对付满洲人身上,实是两全其美之计。

崇祯皇帝中招了,该年五月,他下令让刘懋改任兵科给事中,专管驿递整顿事务。刘懋的整顿之路并不顺利,他被朝中许多大臣指摘。

岂止是指摘,简直就是想让他马上去死。给事中许国荣、御史姜思窨等大概知道他和毛羽健的亲戚关系,也知道毛羽健为什么要建议裁撤驿卒,纷纷上疏请求崇祯皇帝收回成命,但崇祯皇帝不准。

这两人随即把矛头对准了刘懋,他们偷偷在家作法,呼刘懋的名而诅咒之,把刘懋的画像挂在树上,开弓射它。

到了崇祯四年(公元1632年),刘懋已是身心俱疲,再加上成千上万的驿卒失业后加入了造反大军,刘懋虽然为崇祯皇帝节省了许多银子,可终究受不住朝臣与百姓的同时唾骂,辞官而去。可悲的是, 他死后,家人居然雇不到一人抬他的棺木。

许多史学家在对明朝的那段历史考察后,都认为大批驿卒的失业是导致各路农民军由危转盛的一个直接原因。这里面就有一位后来的英雄——李自成。

由后来所知,裁驿的确对明朝政权的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明季北略》就很直接地指出:“祖宗设立驿递,所以笼络强有力之人,使之肩挑背负,耗其精力,销其岁月,糊其口腹,使不敢为非,原有妙用。”

可以假设,崇祯皇帝如果不听刘懋和毛羽健的建议,不裁撤驿卒,三边总督杨鹤就有时间和能力将西北的农民叛乱武装平定,而“安内后才可攘外”的思想也可以毫无顾忌地实施。

且不管这种思想和行动能否取得成果,至少,崇祯皇帝不会被李自成逼得上吊。

当然,这是假设,崇祯皇帝裁驿了。这是很差劲的一招,更是致命的一招。从这以后,一系列偶然事件让明朝的历史屡屡出现拐点, “蝴蝶效应”开始起作用——李自成潼关逃生、明清议和、反间计杀袁崇焕、松山溃败、大同总兵献城、崇祯不肯南撤、李自成夺陈圆圆、 吴三桂投降、清军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