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乾隆与和坤什么关系?

时间:2017-09-22编辑:历史狂流

宠信和珅以及和珅弄权,是乾隆后期败政的集中体现。自和珅弄权,清朝社会已陷入黑暗年代。

和珅字致斋,姓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他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父亲名常保。和珅曾祖父尼雅哈纳曾闵军功赐巴图魯,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乾隆三十二年,和珅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这个职衔虽不显要,但薪俸颇丰。

乾隆四十年,和珅开始平步青云,扶摇直上。这一年,他被擢为乾清宫御前侍卫兼副都统。第二年正月,授户部侍郎。十一月充国史馆副总裁,戴一品朝冠。

四十二年,兼崇文门税务总督,总理行营半务,补壤蓝旗满洲都统。四十四年八月,命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四十五年三月,授户部尚书,御前大臣兼都统、议政王大臣。

四十六年,兼任兵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及方略馆总裁。四十七年以原衔充经筵讲官,封太子太保。

 四十八年赏戴双眼花翎,任国史馆总裁。四十九年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仍兼管户部,授一等男,兼正白旗都统。

五十一年授文华殿大学士,仍管户部。五十七年兼任翰林学院学士。嘉庆元年(1796年),调正黄旗都统。

二年调管刑部,仍兼管户部。三年充任参赞机政并兼部务,晋封一等忠襄公。

此外,和珅还兼管太医院、御药房以及崇文门税务监督。

在封建专制政治制度下,大臣们的进退,惟皇帝个人意志是从。

和珅政治上扶摇直上,从一个小小的三等都尉,转眼间入军机处,任尚书、议政王大臣、大学士并封伯进公爵,原因只有一条:他深得乾隆欢心。

他为人机警,善于揣测主子心思,又小有才干,办事干练,他得势之后,更是投乾隆所好,百般曲意逢迎。

作为军机大臣,“言不称臣,必曰奴才,随旨使令,殆同皂隶”,“皇帝若有咳唾,和珅以溺器进之”。

而和珅家族与皇室联姻,又使和珅与皇家之间从君臣关系发展为裙带关系,感情更加密切。

乾隆四十五年,乾隆赐和珅长子名丰绅殷德,并把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和孝公主嫁给丰绅殷德。“丰绅”满语是福泽意思。和孝公主出嫁时,乾隆赏绐她大量土地、庄丁和珍宝作妆奁。

和珅的女儿,也嫁给康熙的玄孙贝勒永珅作福晋。

和珅的侄女即和琳的女儿又嫁给乾隆的孙子即皇六子永瑢的儿子绵庆。这几桩婚姻,把和坤和皇室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和珅得势后,竭力培植亲信,结党营私。他上二恃乾隆为靠山,下以一批官僚为羽翼,贪污索贿,乱政祸国。

对于和珅擅权乱政,朝中有心怀不满者。他们慑于和珅权势,只能伺机向和珅开火。

五十一年五月,发生了两广总督富勒浑的家奴殷士俊案件。

经江苏织造四德等揭发,在殷士俊住居的常熟家中,查出现存及出借的钱银共二万余两,田三百六十余亩,房屋三所,并起出殷士俊之子殷孝基捐监部照一张。

乾隆当即断定,殷上俊作为一个家奴如此富足,肯定有勒索行为,而根子在主人富勒浑,因而将富勒浑革职。家奴勒索致富,罪及主子。殷士俊富勒浑案给和珅反对派很大启发。

六月中旬,御史曹锡宝弹劾和珅家人刘秃子:“(刘)本系车夫,济管家务,用服奢侈,器具完美,苟非侵冒主财,尅扣欺隐,或借主人名目招摇撞骗,焉能如此。”

其时乾隆正在热河。他接到奏折后,立即面询随驾的和珅。和珅回答:

“刘秃子刘全儿,并无秃子之名,本系世卜,有旗档可查。因家人众多,宅内不敷栖止,是以令其在宅西附近兴化寺街居住,一向派在崇文门税务上照管一切。素著尚为安分朴实,平时管束家人甚严,向来未闻其敢在外间招摇滋事。或因扈从出外日多,无人管教,渐有生事之处,亦未可定,淸旨饬派严查重处。” 

乾隆听了和珅辩解后,马上表态:一、刘全儿“久在崇文门代伊主办理税力有年,其例有应得之项,稍有积蓄,亦属事理之常”;二、著留京办事王大臣会同皇孙绵恩,以及都察院堂官传见曹锡宝,令其就所奏逐条指定,如有以上情节,即据实参奏,从严审办,“如若徒空言,岂有以无根之谈遽人入罪之理”。

到了第二天,乾隆又说,据朕揣度,曹锡宝参奏,“或其竟本欲参劾和珅,而又不敢明言,故以家人为隐约其词,旁敲侧击,以为将来波及地步乎?”乾隆这两次表态显然是偏袒和珅。

他认为,第一,刘全儿久在崇文门办理税务,稍有积蓄,属理事之常,这就为刘全儿排除了 “尅扣隐私”劣迹;第二,曹锡宝参奏刘全儿目的在于“将来波及”和坤,这就更明确表示要保护和珅。

和坤自然心神领会,立即上疏辩解说,他曾询刘全儿,回答说“不但从不敢招摇滋事,交接官员,即所谓房屋宽敞,器具完美,容或有之,亦非可以挟以出外之物。我与曹御史名姓,素未闻知,彼又何从进宅目睹?”乾隆与和珅一唱一和,曹锡宝陷入犯有诬陷大臣罪的被动局面。

七月十八日,乾隆宣布此案处理决定。他说:“我朝纲纪肃清,大臣中亦无揽权藉势、窃弄威逼人。此所可以自信者”;曹锡宝以虚词参奏,“必启门户党援之端”,其目的在于“盖今年为乡试之年,伊不过欲因进折,或记其名而出有效期耳,所见甚鄙!”给予革职留任处分。

曹锡宝参劾和珅家奴,惹火烧身,受了处分,和珅地位更加稳固。

此后,终乾隆之世,再也无人敢去触犯这位权贵。

正如《清史稿》作者所说,高宗中年之后,“大臣恃宠敌政,民迫于馆寒,卒成祸乱”。和珅弄权,对乾隆后期政局败坏所起的作用,未可低估。

下一节:乾隆为何传位给永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