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康熙两次废太子的原因

时间:2017-09-21编辑:历史狂流

太子被废,诸皇子立即为争储位更加积极活动起来。首先是皇长子,他错误地估计形势,认为康熙立嫡不成,势必立长,但康熙对他的野心已有所察觉。

他见自己夺储无望,意欲推荐与己关系密切的皇八子,并利令智昏,为了根除障碍,竟奏请杀掉废太子。康熙听了,为之惊异,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皇三子胤祉于十月十五日向康熙揭发:皇长子与一个会巫术的人有来往。经查审,发现皇长子用巫术镇魇废太子, 并查出镇魇物件,证明他确实阴谋暗害亲兄弟,残忍至极。康熙不忍杀亲生儿子,令革其王爵,严加幽禁。

皇长子失势,皇八子势力大增,反皇太子势力聚集他的门下。皇八子精明能干,在朝中有威望,党羽多,声势大。太子被废,皇八子很有希望当太子。但康熙发现他“党羽早相要结”, 到处拉拢,“妄博虚名”,将皇帝所赐恩泽,归功于己,侵欺皇权。于是以“柔奸性成,妄蓄大志”、要结党羽等罪名,决定将皇八子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不久,革去贝勒爵。

在调查处理皇长子、皇八子问题过程中,康熙发现废太子时的罪名原多不实。当初,他最重视的太子企图谋杀他的疑团也已消除。反之,倒是皇长子等人要陷害以致谋杀太子。

本来,自废太子后,康熙就痛惜不已,既知冤枉了太子,更万分追悔。十月十九日,去南苑行围,“忆昔皇太子及诸阿哥随行之时,不禁伤怀”。终于在十月二十三日病倒。

当日回宫,立即召见废皇太子,并将召见一事谕告臣下,谓:“自此以后,不复再提往事。”此后经常召见,每“召见一次,胸中疏快一次”。十一月十四日,令诸臣推举太子之前,曾找李光地,询问废皇太子病,“如何医治,方可痊好?”试图启发臣下,复立太子。

十一月十五日,康熙召科尔沁达尔汉亲王额驸班策、领侍卫内大臣、都统护军统领、满大学士、尚书等入宫,亲自向他们宣布:“皇太子前因魇魅,以至本性汨没耳。因召至左右,加意调治,今已痊矣。”诸臣一致表示:“皇上灼见废皇太子病源,治疗已痊,诚国家之福,天下之福也。伏祈皇上即赐乾断,颁示谕旨。”康熙再次征求诸臣,见“皆同一心”,无任何异议,乃当众宣布将要复立太子。

康熙召废皇太子、诸皇子及诸王、大臣、都统、护军统领等,进一步澄清事实,说他“虽曾有暴怒捶挞伤人事,并未致人于死,亦未干预国政”。接着,又苦口教导诸皇子辅助太子。

复立太子三年半以后,康熙第二次废太子。其原因仍然是老问题,是皇帝与储君、皇太子与皇子之间争夺权位矛盾尖锐化的产物。

从太子的处境看,产生担心再出变故、希望早日即位的心理毫不奇怪,太子曾怨言:“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

但太子即位,皇帝就需退位,二者是互相排斥的。

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使诸臣处境极为困难。倾心皇帝,不服从太子,恐日后太子即位被诛;逢迎太子,又怕被皇帝发现怪罪;即使无倾向,也难免被怀疑,所以有“两处总是一死”之言,朝中人心波动不安。

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太子。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业断不可托付此人。”

十月初一日,以御笔朱书向诸王、贝勒、大臣等宣谕重新废黜太子的理由,主要是:“乖戾之心,即行显露;数年以来,狂易之疾,仍然未除;是非莫辨,大失人心;秉性凶残,与恶劣小人结党,皇太子对我虽无异心,但小人辈,若有异动于朕躬有不测之事,则关系朕一世声名”,并要求诸臣“各当绝念,倾心向主,共享太平。后若有奏请皇太子已经改过从善、应当释放者,朕即诛之”。

康熙第二次废黜皇太子,圣体亦曾“少有违和”,并非如他自己所说“毫不介意,谈笑处之”,但也确实比较冷静,未像前次那样痛苦和愤懑。因为他总结历史经验发现,立太子就难免有矛盾,不立太子可能更好。

康熙于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去皇家猎场南苑行围。十一月七日因病自南苑回驻畅舂园。初九日,因冬至将临,命皇四子到天坛代行斋戒,以便代行十五日南郊祭天大祀礼,同时自己也宣布斋戒五日,不接奏章。

这几天,皇四子每天遣侍卫、太监等到畅春园请安,颇尽孝心,而且总是传谕皇帝的身体马上就要痊愈了。

十三日凌晨两点左右的时候,康熙的病情开始恶化,命令从斋所召皇四子速回,改派镇国公吴尔占代行祭天。四时许,康熙召见在京诸皇子,以及步军统领兼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到御榻前面谕:“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胤祺知道以后,在上午十点左右到达, 先后三次觐见问安。

当晚八点左右,康熙崩于寝宫。隆科多向胤禛宣布皇帝的遗诏,连夜将康熙遗体送回大内。二十日胤禛遵照康熙遗命继承帝位,改年号为“雍正”。

由此开始了承前启后的雍正时代,继续稳固清朝的江山,推波助澜,使大清一步步走向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