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顺治与董鄂妃

时间:2017-09-20编辑:历史狂流

顺治这一生,对他来说,最为幸运的就是有了董鄂妃这么一位红颜知己。而他与董鄂妃相知相伴的三年时光,也是顺治生命之花开得最为灿烂的三年。

顺治非常看中他与董鄂妃的这段感情,因为顺治自幼就缺少家人的关怀,而董鄂妃对于顺治的贴心照料,使他内心丰富的感情找到了归宿。董鄂妃集美丽、聪慧、温柔、善解人意等等优点于一身,在很多时候能化解顺治心中的烦恼。

比如有些政事让顺治相当头疼,而且当时的朝政弊端重重,朝廷里的大臣们新旧交替、拉帮结派,常常惹得顺治肝火旺盛。而董鄂妃得知这些状况以后,就宽慰顺治说:“这事情本来是臣妾不该干预的。但臣妾觉得,诸位大臣即使再有过错,也是为了国家社稷的事情,他们本身也很不容易,也都并非为自身谋利,陛下为何不打消怒气,平心静气地详细考察,以便让他们从心里能够彻底地佩服你呢?不然,各位大臣都不能心服,陛下又拿什么东两去征服天下的百姓呢?”

顺治听了董鄂妃的话,顿时茅塞顿开,心中非常惬意,而且也渐渐被董鄂妃的个人魅力所折服。

董鄂妃不仅生性节俭,谦和宽仁,识大体顾大局,从不恃宠而骄,还具有许多顺治非常欣赏的美德。一天,顺治连夜审阅一批上报斩首的罪犯案卷,心中感到不忍,手里拿着朱笔,犹豫不决。

董鄂妃见状,起身问道:“是什么奏疏,使陛下痛心难决到这种程度?”顺治告诉她:“是秋决疏。其中十几个人,只要朕同意,就将会秋后问斩了。”董鄂妃一听,潸然泪下,说:“这些罪犯大多愚昧无知,而且不是陛下一一亲审的。臣妾猜测陛下所想,即使亲审也可能得不到真实的情况,何况是刑司审问的,岂能没有一个是觉得冤屈的?陛下还是应该谨慎从事,以称上天好生之仁。”

顺治听从她的意见,然后全部都详细地阅览一遍,然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她还要勉励顺治再阅一遍,并说:“此事至关重要,人死不能复生,陛下千万留意详细审查,不然,他们还能指望谁呢?”她还常常对顺治说:“这样的有关民命生死的大事,一定要竭尽心力地为人民办事,才无愧为一个好的君主。”

董鄂妃具有这样的仁爱之心,非常符合顺治从儒家学说中学到的仁政王道,这是他十分看重的长处,而且,董鄂妃这样的举动,在后宫的历史中,也是很少见的。

“红袖添香夜读书”,这本来是中原的优雅贤士都非常向往的一种场景,而这副场景却在清宮里屡屡出现,顺治与董鄂妃常常这样相伴到黎明。而且不管奏本数量有多少,不管顺治批本批到多晚,董鄂妃总是陪伴在他的身旁,为他披衣倒茶、捻灯添香,一点都不知道疲倦。

有时奏本过多,顺治看得不耐烦,草草一翻就搁置在旁边。这时请鄂妃就会轻声问:“这些不是朝廷紧要的机务吗?陛下怎么随意翻翻就搁在一旁了 呢?”顺治随意答道:“不用细看,那些都是循规蹈矩的老一套。”而她见到劝说无效,便进一步诚恳地说道:“这虽然是顺理成章批改奏折,但是陛下没有认真阅读,怎么会知道这些政务有没有因为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呢?陛下怎么能随意忽略呢?祖宗付于陛下的大业至关重要,即使身体劳累,恐怕也不应该草草了事吧!” 顺治当然能明白董鄂妃的苦心所在,自然就格外勤政。

有时兴起干脆就命董鄂妃同自己一起批阅文章,但她很明事理,觉得万万不可,就赶紧起身敬谢,并规劝顺治,让他能够专心处理政务。

每当顺治听讲官讲课的日子,待他回宫后,她总要顺治为她复述当天学到的经史章句的大义,用以督促顺治的学习。如果顺治说得流畅,她就很高兴;要是稍微有所遗忘,她就有些生气,带着责备的语调和顺治进行交流,并告诉他应该刻苦用功地学习,把老师所讲的东西都牢记于心,然后潜移默化地运用于朝政的打理之中。

可见,顺治与董鄂妃之间的感情不仅仅是卿卿我我,在其中蕴含着极大的默契与动力,她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无人可以代替。

而董鄂妃对顺治也不是一味迎合、奉承,她不但是他的亲密爱人,也是他的红颜知己,还是他的贴心好友,并能对他的治国理政加以督促和鼓励,这不是宫中其他人能够做得到的。

下一节:顺治死了还是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