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难产而死的康熙结发妻

时间:2017-08-22编辑:梓岚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康熙帝结发之妻,生于顺治九年(1652年)十月初七日,满洲正黄旗人,是内大臣噶布喇之女,辅政大臣索尼孙女。康熙四年九月初八日(1665年10月16日),与康熙帝大婚,册立为皇后,时年皇帝十二岁,皇后十三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承祐,此子四岁时夭折;十三年五月初三,生皇六子胤礽,即被康熙帝复立复废的皇太子。

孝诚仁皇后个人小档案

封谥:孝诚仁皇后 姓氏:赫舍里氏

籍贯•:满洲正黄旗 出生:1652年

属相:虎 卒年=1674年

徽号:无 享年:22岁

陵竅:景陝 结婚年龄:12岁

配偶:清圣祖康熙帝玄焊,1654年生,1661 - 1722年在位

子女:子二:承祐,四岁场;胤初,即废太子 家庭:祖父索尼、父噶布喇

最得意:大婚当皇后

最痛心:过早去世

最擅长:体贴他人

最失意:长子夭折

最不幸:难产死亡

选后与大婚

赫舍里氏能够当上康熙帝的皇后,这与康熙帝的祖母孝庄文皇后有密切的关系。康熙初年,身为皇祖母的孝庄文皇后在为康熙皇帝选皇后时颇费了一番苦心。在候选人中,既有鳌拜的女儿,又有遏必隆的女儿,选谁为皇后必然会导致皇后所在家族力量的壮大。当时,鳌拜的狂妄势头已经曰益暴露出来,洞察力极强的孝庄文皇后已察觉出, 因此,鳌拜的女儿被第一个从名单中去除。

遏必隆是一个两边倒的人物,哪一方强大,他就倾向于哪 一方,遏必隆不可以完全依靠,但不能置之不理,所以遏必隆的女儿可以进宫为妃,但不可以为后。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候选人就是四位顾命大臣之首索尼的孙女。索尼身为顾命大臣,除了对汉族官员有些排斥外,对清廷是绝对忠心的,而且,索尼对鳌拜的专权也早有意见。因此,册立他的孙女为皇后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康熙和孝诚仁皇 后结婚大典的礼仪程 序完全按照汉族的传 统,其间也杂有满洲 的旧俗,最明显的是: 纳彩(送礼品到新娘 家,是订婚仪式的步骤之一)的重要礼品是马匹和马鞍。婚礼 前,有钦天监的官员择一吉日,皇帝派以内务府大臣和礼部大臣为首的一行人,其中包括三位公 主、三位摄政大臣的夫人以及内侍和侍卫,把礼品送 到新娘家。计有十匹鞍辔齐全的骏马,十副盔甲一百匹锦缎及二百匹其他精美布匹。

新娘的父亲噶布喇和祖父索尼率家中男性成 员,索尼夫人率女性成员迎礼。全家人分列庭院两侧, 向北三跪九叩(皇帝的宝座朝南),感谢皇上的恩宠。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七日,即大婚礼前一天, 皇帝派遣满洲大臣祭告天地、太庙、社稷。同日行大征 礼(即送聘礼)。聘礼包括两千斤黄金、一万两白银、一 个金茶罐、两个银茶罐、一对银箱、一千匹锦缎、二十 付马鞍、二十付军用骆驼鞍及四十匹骏马。这一礼仪同样以女方亲属向北三跪九叩感谢皇恩结束。

九月八日举行大婚礼。这是清廷入关以后第二次举行大婚典礼,这次典礼成为后世的制度典范。康熙皇帝先是进入 太和殿,观看册立孝诚仁皇后的封册和金印。接着,康熙把这两件皇 后的象征物交给钦派使臣,使臣手捧册宝,众侍从尾随其后,送到后 邸。

孝诚仁皇后在自己母家里接待使臣,行了跪叩礼之后,接受金册 和金印,然后乘轿到皇宫。轿前由四位大臣的夫人带领,轿后有七位 大臣的夫人跟随,她们全都骑马而行(妇女骑马是满洲传统的一个显 著特点)。两侧由侍卫和内侍护送。皇后的随从们被恩准在通向中宫 的御道上行走(由于皇后居住在中宫,因而中宫成为皇后的同义词,皇帝的其他嫔妃住在中宫两侧的宫室中,因此没有通过这个御道的 资格)。

此时,康熙身着大婚礼服,先到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其后母孝惠 章)宫中行 礼谢恩,接 着到太和殿 赐皇后亲属 (此时皇后 仍留在中 宫)及诸王 百官筵宴。与此同时,皇太后率诸大臣和摄政大臣的夫人们到太皇太后宫中,在那里设宴招待皇后的母 亲及其母系亲属。下午六时许,大婚礼以汉族传统的合卺宴结束,高官 显贵的夫人们均应邀参加。此宴结束后,皇帝和皇后便留在中宫。

次曰,皇帝谕礼部援引汉族先例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上尊号,以 感谢她们“遴选贤淑,作配朕躬”。同一天,皇后到太皇太后宫及皇太后宫行朝见礼。第三天,皇帝御太和殿,诸王百官上表朝贺,以大婚礼成颁诏天下。诏书阐明了确立皇后,共承宗庙,助隆孝养,延绵本支的意义。

康熙帝笃守孝道,甘愿接受祖母为他选择的皇后。事实也证明, 孝庄皇太后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当政时,索尼家族曾屡建战功。索尼对顺治忠贞不贰,他曾任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事。在辅政期间,忠实地支持康熙的祖母,以确保康熙的皇权,特别是在与鳌拜的斗争中,索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老索尼中途去世,但是他的二儿子,也就是孝诚仁皇后的叔父索额图,在这次 斗争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孝诚仁皇后也因此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宠爱。

大婚后的生活

孝诚仁皇后同康熙结婚时,康熙十二岁,孝诚仁皇后十三岁,稍稍年长的皇后显得要成熟得多。或许她既是一位年少的皇后,又充当了康熙姐姐或母亲的角色。康熙早年丧母,孝诚仁皇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更加显得重要。康熙也一直对她怀一种不同寻常的感情。

1669年,对于康熙帝来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的一年,这年他十五岁。首先是他在孝庄祖母和大臣索额图的帮助下,铲除了权臣鳌拜,真正地实现了亲政。几个月后,孝诚仁皇后生下第一个皇子,取名 承祐,意为得到天赋神佑,这是一个听来亲切的“小名”。皇子出生以后,康熙欣喜异常,他第一次当上了父亲,并且皇位后继有人了。然而,幸福的希望很快就化为泡影。四年后,四岁的承祐夭折。

孝诚仁皇后和康熙都悲痛不己,特别是孝诚仁皇后为此而郁郁寡欢。渐渐成熟的康熙不遗余力地劝慰皇后,让她再生皇子。夫妻的感情毕竟深厚, 好在孝诚仁皇后还年轻,还能生育。1674年6月6日,孝诚仁皇后在生下皇二子胤扔后,却于当日辞世,年仅二十二岁。康熙悲痛不已。#p#分页标题#e#

就在孝诚仁皇后辞世前后,一场危险的内战酝酿并且终于爆发。 康熙亲政以后,鉴于南部军费消耗庞大、三藩势力日益壮大,商议废 藩、裁兵、减饷。这是针对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的,因此遭到他们的反对。在朝中,除了明珠等少数人支持外,大多数人惧于三藩势力或与三藩有关联,都极力反对,权臣索额图甚至要求尽杀言废藩之人。三藩是指三个异姓藩王:即平西王吴三桂,坐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及 其子尚之信,坐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及其父耿仲明、其子耿精忠,

坐镇福建。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成为清初的三个地方割据势力,其中以吴三桂势力最为强盛。吴三桂本是明朝的总兵,镇守山海关。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在李自成的率领下占领北京,崇祯皇帝自杀身亡。吴三桂本来欲回师勤王,但是北京沦陷太快,遂意欲归顺李自成大顺政权。但是李自成下属对吴三桂家属的粗暴态度,引起他的强烈不满,于是他转而降清,并引导多尔衮的铁骑越过山海关,进入中原。

吴三桂以为崇祯复仇为名,猛烈打击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顺治因为他战功显赫,封他为平西王,坐镇云南。吴三桂因为一直 处于同南明朝廷战争的前线,这场战争持续了几十年。战争的过程,也是吴三桂积聚势力的过程。几十年的战争,让他的势力遍布全国各个角落。1673年6月,吴三桂故作姿态,疏请撤藩,归老辽东。这一请求实际上隐含着双重威胁:如果他的请求被否定,他将擅兵如故;如果被批准,则借口谋反。朝中对此意见不一:索额图主张安抚,明珠则主张针锋相对。孝庄太皇太后建议康熙听取明珠的建议,康熙遂命允吴三桂告老还乡。1673年12月28日,吴三桂起兵反清。

就在这时,京城发生了朱三太子案件,有人企图谋刺皇上,南部的另外两个藩王也参加叛乱。台湾的前明余 部郑氏也率兵进取扬子江,准备夺取南京。转 眼之间,半壁江山,烽烟不断,国家处于一种危险的状态之中。

6月,皇后在焦急中临产。按照儒家的说 法,当此关键时刻,如不能生一男性继承人,将被视为最大的不孝(仅仅在半个月前,即5 月21日,康熙宠爱的荣妃生了一个男孩,但出生后就死了)。皇后自然急切地希望生一个健康的男孩。

6月6日上午10时许,皇后实现了她最后尽孝的愿望,为康熙生了一个男孩。婴儿取乳名保成(保证成功),这反映了皇室寄厚望于这个孩子。当天下午4时,皇后遽逝。这个男孩的及时出世使康熙大喜过望,但他的欢快心情却因皇后暴卒而烟消云散。

康熙皇帝非常悲痛,他沿袭明代的传统,綴朝五日。一个月后追 悼皇后时,他在皇后的梓宫前洒酒祭奠,表达痛悼之情。他表彰孝诚 仁皇后对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恪尽诚孝”,“宽仁待下”,“佐朕内治,尤 极敬勤”。康熙对这个新生儿的感情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责怪这个婴儿导致了皇后的死亡,日后他曾斥胤扔“生而克母”为第一大“不孝”; 另一方面,他自己似乎在某些方面又与这个孩子有共同之处,因为他本人也是儿时丧母。此外,康熙也把对皇后的感情转到了胤扔身上,尽管他的感情是那样的错综复杂,但是他对这个孩子是趋于娇惯和放纵的。

同时,康熙也暗自下定决心,要立胤扔为太子,以回报索家为皇室做出的贡献。孝诚仁皇后临终之际,康熙就慌忙下诏立这个刚刚出生的皇子为太子,表示 对皇后的安慰和尊重。这也正是为什么皇二子胤扔一再犯错,而一再受到康熙皇帝原谅的原因。但到了康熙晚年,皇二子已经越来越不成器,为了不使天下苍生受苦,康熙皇帝做出了痛苦的选择,他只能将对孝诚仁皇后的爱,对索家的感情放在一旁,毅然决然地废掉了胤扔,立 皇四子胤镇为继承人。孝诚仁皇后一生温柔贤惠,可惜过早去世,太子胤扔也太 不成气候,实在为身后一痛事。


下一节:孝昭仁皇后  遏必隆之女康熙第二位皇后

返回首页>>>解读清朝后宫皇后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