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顺治丁酉科场案:江南士子吴兆骞的宁古悲歌

时间:2017-08-07编辑:历史狂流

在这场科场狱案中,吴兆骞交白卷一事更为轰动。吴兆骞为江南名士,号汉槎,江苏吴江人。平口、大家都认 为他的文章“惊才绝艳”,而这次皇帝亲试,他却交了一张 白卷。于是众议哗然,有人说他是惊魂未定,所以提笔忘 字;也有人说他是恃才傲物,故意卖弄。其实,是吴兆骞 看到当时如同刑场的景象,感慨万端,把笔一扔,说:“焉 有吴兆骞而以一举人行贿的吗? ”真是清高得很!于是触怒 了顺治帝,在顺治十五年戊戌八月,被发配到宁古塔充 军。临行时,京中好友顾贞观、徐乾学、吴梅村等人都来 给他送行。吴梅村还作了一首长诗《悲歌赠吴季子》送他 上路。这一去就是二十多年,吴兆骞写了许多悲愤慷慨的 诗歌和感人泪下的书信,后来编成了《归来草堂尺牍》和 《秋笳集》。郭麟云在《灵芬馆词话》中称赞他的诗“悲凉 抑塞,真有崩云裂右之音”。他的《生查子•古意》写 道:

“袄高紫塞风,阵阵衔芦雁,盼断别时音,尘暗书难见。昨岁灞桥头,折柳看如线。又是玉关春,絮卷天涯远。”

康熙十五年冬,吴兆骞的好朋友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人),在当朝太傅明珠家里教书,和明珠 长子纳兰性德关系很好。顾贞观托纳兰性德在他父亲面前 代为说情。纳兰性德很感动,慨然许诺五年之内,一定帮 助吴兆骞归来。

吴兆骞和顾贞观经常以词代书。其中吴兆骞的《寄顾 舍人书》最为感人: 

“嗟乎,此札南飞,此身北滞,夜阑秉烛,恐遂无期,惟尺素时通,以当把臂,唱酬万里,敢坠斯言。”把 一股悲愤慷慨的生离死别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顾贞观回寄的《金缕曲》二首,也写得极情深:

“比似红颜多薄命,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读之令人回肠荡气,摧人泪下。这时,康熙帝派人去祭长白山,吴兆骞写了一篇祭长白山赋,献给康熙皇帝。 康熙一阅,文辞华美,确实才气过人。吴兆骞的好朋友, 大学士徐乾学趁机倡议捐钱把他赎回来,徐乾学官居显 赫,又和当朝太傅明珠同是一党,自然一呼百应,闹得朝 野名流只恨钱少。

康熙二十年辛酉,吴兆骞奉诏赐还,他在塞外度过了二十三年,夜夜梦乡里的情景成了现实。他在东北生的儿子吴振臣已经十七岁。吴振臣在他写的《宁古塔纪略》中记述了这个激动人心的场景:

“与亲友相聚,执手痛哭,真如再生也。流人复归本土,玉门之关既入,才子之名大振。”

吴兆骞获释回来后,辇下名流纷纷给他接风洗尘,日日欢宴,在大学士徐乾学和相国冯溥等人的倡议下,还纷纷赠以诗文。

吴兆骞五十四岁时,在北京病逝。他再也没有回到山清水秀的江南故土,却留下儿卷动人的诗稿和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下一节:黄膘李三:顺治时期逃人法的荼毒

返回上一级>>>清宫秘闻:盘点清朝紫禁城的那些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