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康熙去世 大清进入雍正王朝

时间:2017-07-24编辑:梓岚

1722年11月13日,康熙去世后,45岁的皇四子雍亲王爱新觉罗*胤模(1677~1735}继位,改年号为“雍正”。

前面我们提到,康熙晚年,为了争夺储君之位,出现了皇子结党争斗的局面。除了胤扔的太子党外,当时还有两派——阜八子(胤祺)党和皇四子(胤镇)党。

康熙在位时间很长,到第一次废太子时,胤扔已经苦等了33年。太子党急于抢班夺权,令康熙非常气愤和担优:“朕不卜今口被鸠,明H遇害,昼夜戒慎不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康熙在木兰围场召集诸大臣和诸皇子当众宣布废黜太子,史书记载说,他一边宣谕,一边哭泣,宣谕完后,康熙扑倒在地,被人搀扶起来。因为过于伤心,康熙连续七天七夜不吃不睡.得了中风,右手不能写字,改用左手批答奏章。

太子党被打下去之后,皇八子党又跳了出来。皇八子胤稷智勇双全,深得人心,康熙也曾非常看重他。废太子后,胤撰被任命为内务府总管事,周围聚拢了一批拥护者,包括皇长子胤提、皇子胤搪、皇10子胤硪、皇14子胤欐和一些王公大臣,积极钻营,精心谋划,争取皇太子的地位。但是,结党争位是康熙最反感和忌讳的,皇八子党争得越厉害,康熙越恼火越打压,。

因为皇子争位的事情,康熙曾在盛怒之下把一位支持党争的尚书用五个钉子活活钉死,把另一位已故大臣的尸体挖出来,碎尸焚骨,可见康熙对皇子争位的深恶痛绝。太子党与皇八子党二虎相争,两败倶伤,而皇四子胤滇却不露声色,韬光养晦,忠心效力,不问收获。追随他的皇子只有两位,皇13子胤祥和皇17子胤礼。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胤禎被封为贝勒,1709年被封为雍亲王。1722年,康熙病逝,雍正承继皇位。但是,雍正是如何获取皇位的,却一直是个历史之谜。关于他的继位众说纷纭,有弒父夺位说,也有改诏篡位说,而官方记载是:康熙临终前传下遗诏:“皇四子胤慎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极,即皇帝位。”

雍正即位后,为了巩固皇权,采取雷霆手段排除异己,坚决打击昔日的政治对手。远在西北、手握重兵的皇14子胤襴回京奔丧,被降爵软禁,后来又被送去守陵墓;皇八子先被提升再被降职,后来也被圈禁。其他皇子或被圈禁,或被发配、流放,来自诸皇子的权力竞争被相继分化消解,只有一直追随胤镇的皇13子胤祥、皇17子胤礼得到重用。皇13子胤祥被封为怡亲王,成为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备受信任;皇17子胤礼被封为果郡王,先任理藩院的管院大臣,后任宗人府宗令、管户部,不久又晋爵为果亲王。

出于集权的需要,剪除兄弟异己之后,雍正对居功自傲的近臣年羹尧(1679~1726)和隆科多(?~1728)也予以辣手镇压。

年羹尧是汉军镶白旗人,出身宫宦家庭,其父年遐龄官至工部侍郎、湖北巡抚,其兄年希尧也曾任工部侍郎。年羹尧自幼读书,颇有才华,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授职翰林院检讨^翰林院号称“玉堂清望之地'年羹尧能够跻身其中,也算逛非同凡响的佼佼者了。9年后,年羹尧升任内阁学士,不久出任四州巡抚3还不到30岁就成为封疆大吏。在击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那布坦人侵西藏的战争中,年羹尧为保障清军的后勤供给显示出卓越才干。1718年,升任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统领军政和民事。1721年(康熙六十年),康熙御賜年羹尧弓矢,升为川陕总督,成为镇守西北的重臣。

年羹尧与雍正的关系始于1709年,当时的皇四子胤稹晋封为雍亲王,兼任镶黄旗旗主,年羹尧的妹妹被选为雍亲王的侧室福晋,年家因此从下五旗之一的镶白旗,升入上三旗之一的镶黄旗。此后,胤稹与年羹尧既是郎舅,又是主仆。在胤镇与诸皇子的皇位大战中,实力人物年羹尧发挥了重要作用。

雍正初年,年羹尧成为新政权的核心人物,被视作社稷重臣,封为抚远大将军。1723年2月,年羹尧率军驰骋疆场,纵横千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敌营,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立下赫赫战功,“年大将军”的威名从此震慑西陲,享誉朝野。

年羹尧虽远在边陲,雍正却让他参与朝政,常常征求、采纳其意见。但是,年羹尧权力膨胀,骄横傲慢,排斥异己,任人唯亲,在军中及川陕用人自专,称为“年选”,形成庞大的年羹尧集团。甚至在雍正面前忘乎所以,“无人臣礼'藐视进而威胁了皇权,引起雍正的警觉和反感。1725年(雍正三年年羹尧被雍正定下92条罪状,削官夺爵赐死,斩其子年富。

至于隆科多,则是满洲镶黄旗人,姑姑是康熙的生母佟佳氏,妹妹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佟氏先祖属于满族的前身女真族人,世居辽东佟佳江一带,始祖名叫达尔汉,从事贸易开始寓居开原,后来迁移至明朝的抚顺关。1618年3月,努尔哈赤挥师攻下抚顺,佟氏全家老小主动归附。满族有佟、关、马、索、齐、富、那、郎“八大姓”之说,佟姓位列八大姓之首。俗言清代官员佟氏占“佟半朝”。经考证t包括皇后、妃嫔在内,佟佳氏在清廷任职者108人,任职府、知县者577人。

在康熙晚年,隆科多累官至一等侍卫、步军统领,掌管北京城卫戍部队,地位十分重要a 1722年康熙病危时,内外大臣均不得见,只有隆科多一人随侍康熙身边。后来,隆科多独自传达康熙遗命,坚定地站在雍正一边,运用手中兵权,保证了雍正登基。

因此大功,康熙死后第二天,雍正便任命隆科多为总理事务王大臣,以示优宠。不久,雍正又下令仿舅祖佟国维例,称隆科多为舅舅,提升隆科多力吏部尚书,并嗣其父佟同维的一等公。雍正元年3月,授隆科多为保和殿大学士,加太保衔;雍正二年,隆科多兼任理藩院尚书,并充任纂修《圣祖实录》、《大清会典》的总裁。隆科多就这样从康熙末年的一个普通的步军统领,飞升为朝中的显赫大员,权倾一时。

然而,伴君如伴虎,隆科多的权势很快便引起了雍正的猜疑。雍正三年7月,吏部奉命讨论各地官员对年羹尧的检举,隆科多竟不识时务地提出保留年羹尧的三等公爵位,都察院参劾他庇护年糞尧,雍正免其太保衔,开始削减隆科多手中的权力。1727年(雍正五年),隆科多被定41条大罪,在畅春闶外建三间屋,永远禁锢,令其思过。次年6月,隆科多死于禁所。

皇位继承权之争让清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争斗不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满族人没有立储制度。为此,雍正于1723年(雍正元年)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由皇帝独自决定继承人,皇帝将继承人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一式两份,一份装人立储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另一份由蛊帝密藏于内府,以备核对。#p#分页标题#e#

为了强化皇权,雍正还推广了密折制度——准许部分官员以秘密奏折向皇帝报告消息。密折制度拉近了皇帝与官员的距离,也有助于皇帝了解下情,掌握动态,加强统治。

康熙年间,可以上折奏事的官员有100多人,雍正朝增加到1200人„雍正把递密折的范围扩大到布政使、按察使、学政等t奏折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诸如生计、风俗、天气、家族秘事、官场隐私等。

另外,清初以来,清朝廷在西南等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一直实行土司制度。接受清朝册封的土司们世袭官爵,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在地方生杀予夺、骄恣专擅,令百姓苦不甚言。雍正即位后,革除土司制度,废除各地的土司,在这些地区分别设立府、厅、州、县,派出流动的官员进行管埋.史称“改土归流”,这也是雍正加强中央集权的一大举措。

由于改革触及土司们的利益,一些土司武装叛乱。清朝廷采取招抚和武力镇压两种手段,从雍正四年到九年,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等地基本实现了“改土归流”。

为了提髙皇权,雍正还收紧了“下五旗”的权力。“下五旗”是“上三旗”之外的五个旗,即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旗。“下五旗”的地位虽然低于“上三旗'但是这五个旗的旗主对下有完全的统治权,处于半独立状态。为了加强控制,雍正把都察院的御史派到八旗中,每旗二人,察办一切事务。自此,各旗内部事务也由中央直接掌控。

此后,雍正又创立了军机处,军政要务尽归军机处。军机大臣越过内阁大学士,直接与各地、各部打交道,了解地方情形,传达皇帝意旨,协助皇帝独断专行。

雍止还彻底整顿康熙晚年的积弊政策,一扫颓风,澄清吏治,国库充盈,稳定统治。

康熙末年贪官污吏大肆侵吞库银,致使国库亏空。雍正上台后,痛下狠手,从中央到地方整顿吏治、清查钱粮,勒令官员偿还拖欠的库银,对贪官污吏抄家追赃。一年内,被革职抄家的各级官吏达数十人,不乏三品以上的大员;对民间欠税,在短期内分年征缴,严办清查不力的官员。十余年内,库银由800多万两增至6000余万两。

雍正本人睿智机敏,毫不手软地清除贪官庸人,大力提拔有才干的人。河南大员田文镜、浙江总督李卫,由于执法严格、不徇私情招人怨恨,被人诬告。雍正在调査后不仅不洽罪,反升其职,给予褒奖。

1724年,雍正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实行“耗羡归公'耗羡是一种附加税。清初,官吏俸银低,地方官吏便通过增加田赋提髙个人收入^这种收人也叫“火耗'不仅助长了官吏腐化,也增加了农民的负担。耗羨归公后,从中提银20万两弥补库银亏空,其余发给各级官员作为“养廉”银。

雍正还对税制进行了重大玫革。之前,清政府实行人头税,按人口征税,不论妇孺老幼一律纳税。康熙末年曾做了一点改革,规定新出生的人口不再交纳人丁税,但之前出生的人要照交人头税。1724年(雍正二年),雍正采纳直隶巡抚李维钧的提议,开始实行新的赋税制度——“摊丁人亩”,将人头税摊到土地上,按照每个家庭占有的土地数量而不是人口数量来征税。这是一项“抑富利贫”的措施,减轻了穷闲百姓的负担,保障了国库的收入,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摊丁人亩”的政策解除了家庭新生人口的税赋负担,带动全国人口迅速增长,粮食的需求董也随之增长。为了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雍正更加严格地执行重农抑商的方针。雍正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力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为此,雍正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和治理黄河,强调粮食生产,限制经济农作物的种植,反对工矿和手工业的发展。

过度重农轻商也使雍正在对外交往中固步自封。当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日益增多。但是,雍正却下令设置种种障碍,不许中国商人出洋贸易。后来在沿海各省的再三奏请下才稍稍放宽海禁,但是限制仍然相当严厉。

在社会改革方面,雍正颇有作为。当时,在士、农、工、商四民之外,社会上还有一种“贱民'且世代相传,不得改变。各地叫法不同,浙江称为“惰民”、山西和陕西称为“乐籍”、北京称为“乐户'雍正即位后,下令解除乐籍、惰民、伴当、世仆、丐户、蛋户等“贱民”身份,给予平民户口,编人正户。这一措施从制度上扫除了中国社会的奴隶制残余,有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

雍正工于心计,性格刚毅,处事果断,作风严猛,对反抗者往往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雍正时期文字狱频繁,株连众人,处刑严酷。

对于分裂势力,雍正也决不手软。1723年,青海和硕特蒙古贵族昏领罗卜藏丹津胁迫青海蒙古各部贵族发动武装割据叛乱,阁谋割据青藏高原&雍正命年羹尧、岳钟琪等出兵镇压,大胜。罗卜藏丹津逃往准噶尔部避难。清政府改西宁卫为西宁府,青海地区的蒙古族被编制为29个旗,派驻“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简称西宁办事大臣管理青海一切政务。青海自此完全归人清朝版图。

雍正在位只有13年,因为作风严酷,铁腕集权,得罪人很多,基本上处于众叛亲离、孤家寡人的状态,但是,他具有开拓精神,励精图治,平定青海,安定西藏,改土归流,巩固边疆,稳定政局,推进改革,整顿吏治,清理钱粮,摊丁人地,扩大垦田,火耗归公,以银养廉,充盈国厍,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为随后的乾隆盛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735年8月23日,雍正在岡明囫猝然去世,终年58岁,葬河北易县清西陵,庙号世宗。对于雍正之死,史书没有记载死因,民间猜测很多,始终是一个神秘的历史之谜。有说是被吕四娘刺杀的,有说是被宫女、太监缢死的,还有许多学者猜测是被丹药毒死的。康熙第八世孙金恒源先生在其《正本清源说雍正》一书中认为,雍正的猝死主要是因为他多年勤政之累,深陷政洽斗争,心神不得安宁,夜不能寝,惧怕报应,为求长生久服丹药,体内大量积毒,乱服春药体力透支,等等。


下一节:大清朝的乾隆时期

返回首页>>>最全面的清朝历史 清朝历史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