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左宗棠和李鸿章的宦海生活

时间:2017-02-22编辑:历史狂流

李鸿章和左宗棠此二人都是晚清重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宦海生涯的起起伏伏。

自海防塞防之争的1875年到《伊犁条约》签订的1881年的五年间,左宗棠平定西北陕甘内乱、收复了新疆,可以说,达到了他的人生顶峰。那么,李鸿章在做什么内呢?世上有许多李鸿章的支持者,常常用下面这段梁启超的话,来评价左宗棠这一阶段的功业。

左李齐名于时,然左以发扬胜,李以忍实。两人洋务之见识不相上下,左固非能守旧,李亦非能维新也。左文襄幸早逝十余年,耐胜。语其器量,则李殆非左所能及也。湘人之虚骄者,尝欲奉左为守旧党魁以与李抗,其故得保其时俗之名,而以此后之艰巨谤诟,尽附于李之一身。文襄福命亦云高矣。

梁启超这段话总体上说是对的,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洋务派,他们之间的冲突是改革派内部的冲突。清廷对于李的重视程度高于左,毋庸置疑。然而,左李二人经历不同、性格不同注定二人的结局会大不相同。有些人将左宗棠与宗泽对比,宗泽临终之前呼“渡河”,宗棠临终之前喊“渡海”。无论左宗棠命好命坏,可以肯定的是:左宗棠是站着死的民族英雄。

但我们也不能以此来反证李鸿章是汉奸、卖国贼。正如梁启超所言“李以忍实”。李鸿章和左宗棠对晚晴官场认识得都很透彻,所以,左宗棠临终前告诉子孙不要为官。因为,为官就要做些“伤天害理”的事儿。反之,李鸿章的“官瘾”十足,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好人、能人都不做官了,那么,国家将如何?民生将如何?

在这点上,左宗棠和李鸿章的为官思想和对子女的教育都是对的。只不过,左宗棠做了一辈子的事儿,无论其中有多少是错误的,收复新疆、对外勇于有理智地抵抗总是正确的、光明的、正能量的。对此仍吹毛求疵者,纯属异类。

反观,李鸿章。虽然兢兢业业,干了许多事,留下了许多好的思想。但其一生正如其所言都是“糊裱匠”的工作,大风一吹一切努力皆白费。再加上,其本身的致命缺点——用人爱用亲信且论才不论德,对贪官处罚较轻甚至纵容,直接导致其淮军、其派系,虽有精锐之表面,但无精锐的勇敢之心。

千万不要轻看吏治,吏治是一切做事情的前提。其他方面在先进,只要吏治出现致命的问题,一切好的都会变成坏的。

李鸿章在直隶的25年岁月,就是典型代表。

当左宗棠风光无限的时候,李鸿章正在直隶总督的任上辛辛苦苦地劳动着、思考着。主要思考的就是一个字:钱。

李鸿章的主要工作和次要工作

李鸿章就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到光绪八年,光绪十年到光绪二十一年,但期间一年多的时间为淮军将领张树声,因此,李鸿章仍是幕后指挥,所以,视为李鸿章时期共计25年,即1870-1895年。5年后的1900年李鸿章又当了一年半的总督)时,正是清廷打压湘淮军的恶果出现之时。

1868年,当年有一件震动全国的刑事案件发生——两江总督马新贻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总督衙门前被人杀了。一百多年来,对于谁是幕后指使的讨论有许多。但马新贻被杀,嫌疑最大的无疑就是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导火索是裁军!

裁军历来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军人退伍之后,虽可以回乡务农,但许多人却未必还有那份儿心情和耐力。特别是,回乡之后成了普通百姓,也要受到官府、乡绅无赖地欺负,由此,由退伍兵组建的秘密社团出现了。它就是哥老会。哥老会起初是普通团勇为了保护自身经济利益而秘密结成的小团体,其后越来越多。

哥老会成员杀死高级将领的事情并不鲜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左宗棠的爱将甘肃提督(从一品武职)赏戴花翎,赐号尚勇巴图鲁,钦赐黄马褂诰授振威将军的高连升。左宗棠、曾国藩作为湘楚军的创始人,在湘楚军中有无人替代的威望。

湘楚军被裁后,有许多人不愿意回湖南,因此,许多人便留在了江南。然而,马新贻属于后辈晚学根本弹压不住湘淮军。最终,矛盾激化到刺杀案件的发生。

面对江南的混乱,清廷只好迅速要求曾国藩回驻两江。那么,直隶总督的人选就要选配一位有才能的人,在当时李鸿章理所当然是首选。再者,李鸿章因为久办洋务且部队装备最好,在军事上将其调离大本营放到皇帝身边乃是最安全的做法;在外交上,李鸿章又得心应手;在地方政务上,李鸿章又有治理江苏的实际经验。因此,顺理成章的于同治九年(1870年)担任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随着李鸿章和淮军势力地增长,李鸿章成为了第一疆臣,虽然不在中央,但因为驻节于天津,再加上淮军子弟遍布中外,李鸿章俨然成为了中央与地方的中介与各种事务的试验田。

李鸿章上任之初,就已经向清廷明确了自己的工作重点,在《调任直隶谢恩折》中,他说得很明白:现如今海防吃紧,拱卫京畿要地安全是根本大计。现在天津教案还没有最终结案、各种水利设施待完善、对外关系、练军保民这些都该仔细规划。我李鸿章的威望和德行都不如曾国藩,难以威震督抚。所以,在省务工作上“一守曾国藩旧章”。

李鸿章为人、为官之精明实在令人赞叹,刚一赴任,就将几个大问题解决了。首先,确定了工作重点:重海防、外交轻地方事务;地方政务中重练军工作、水利设施建设,轻其他事务。同时,又向清廷表示了忠心(拱卫京畿)和自己绝对不会拥兵自重(难以威震督抚)。既然,地方事务中的大部分工作你都不进行重点管理的话,你总体上该怎么办?李鸿章也很明确——一守曾国藩旧章。

左宗棠和李鸿章的宦海生活

李鸿章治河

我们首先看治河。身在天津,首先保卫的就是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因此,李鸿章首先把目光和难点放在了永定河的治理上。除此以外,还有黄河、滹沱河等九大合流。在直隶25年间,李鸿章和张树声共对直隶境内的十大河流进行了35次大规模维修(永定河10项、滹沱河5项、运河6项、大清河8项、直隶境内的黄河4项、其他2项。),其余小的工程不计其数,耗费白银千万两。

为了节省经费,李鸿章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方式,自1870年到1890年间,13次较大规模的以工代赈修筑水利工程工作,共花费银278万两,制钱8万5千串。另有棉衣34万件、大米1万3千石等,总耗钱300多万两。除此以外,李鸿章也经常调动淮军、楚军来协助治河,如此也节省了不少金钱。

直隶水灾频仍,李鸿章虽然竭尽所能,仍然是民怨沸腾。正如著名的京剧武圣盖叫天先生就曾愤怒地指出:小时候,周边的老百姓都咒骂李鸿章为“王八精”,搞得河北四处水灾。其实,李鸿章也很苦恼。

朝廷给的各种修筑水利工程的钱逐年减少,钱根本不够用,到处都缺钱。想保卫国家就得有洋枪洋炮,这种情况下,洋武器价格高,花费巨大,北洋海军练成需要多少钱?仅仅买军舰就是三千多万两,再加上维修、武器弹药、人员军费、相关设施花费等等。清廷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七八千万两,光绪后才过亿。例如,南运河的抢修钱原本是两万一千两,到了1870年,已经减少到8800两;北运河同样由三万六千两减少到一万四千四百两。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只能发动商民捐资,卖官鬻爵。

虽然,李鸿章竭尽所能但治河效果一般,例如永定河1876年到1892年的16年里,决口14次。从1885年到1898年,直隶连续14年发生水灾。所以,生于1881年的高阳县人盖叫天先生以及他的乡亲们才那么对李鸿章有怨言。

对于直隶治河效果不彰显,李鸿章认为就是缺钱,几十年的欠账必须要有巨款进行翻天覆地式重新修建才能完成。当然,李鸿章的这种观点虽然说出了一定的道理,但确实值得商榷。

例如,修筑各种水利设施、赈灾等过程中,虽然李鸿章也知道明白贪官污吏的危害,但其处罚都不重。特别是灾害问题,更是如此,贪官污吏造成百姓对于清廷的信任季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