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左宗棠收复新疆靠的是哪位大将?

时间:2017-01-11编辑:历史狂流

俗语讲一个好汉三个帮,那么,收复新疆这样的伟大壮举,左宗棠的帮手是谁呢?

读中国近代史,在满纸都是屈辱失败的记述中,“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其中最为光彩的一页。面对英国和俄国企图分裂中国的企图,左宗棠力排众议坚持收复新疆并任西征军主帅,自是当之无愧的首功。然而红花也要绿叶扶,新疆不是他一个人就能收复的。在这场历时两年的战役中,左宗棠只是坐镇甘肃统筹全局。统帅大军越过茫茫黄沙戈壁、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领土的是湘军将领刘锦棠。刘锦棠不仅是收复新疆的前敌总指挥,后来更成为新疆首任巡抚(省长),为开发建设新疆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是一位被历史和后人忽视了民族英雄。

1、初随骠骑战渔阳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丁忧在家的曾国藩开始编练湘军,招募附近的农家子弟做士兵。在曾国藩的家乡湘乡,有兄弟二人,刘厚荣和刘松山,他们被招兵人描摹的升官发财前景所吸引,一同加入了湘军,成为王錱的部下。

王錱是理学家,对打仗并不在行。第二年3月,太平军西征部队石祥桢部进兵湖南岳州,包围了刚刚练成不久的王錱部,双方发生激战。结果初临战场的王錱部大败,退入了岳州后再次战败,几乎全军覆没。就在这几场惨败中,刘家兄弟中的刘厚荣不幸战死,刘松山则幸运地活了下来。

作为少数幸存者,刘松山从此跟着王錱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在湘军中崭露头角。1859年,刘松山因功升任副将,这已经是武将中的较高级别了。一天,忽然有部下来禀报说,有个自称是大人侄儿的少年,前来投奔。这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哥哥刘厚荣的儿子刘锦棠。

刘厚荣战死后,儿子刘锦棠才10岁。微薄的抚恤金无法支撑一家人的生活,不久母亲改嫁,刘锦堂只能辍学,与年迈的祖母相依为命。年幼的刘锦棠时刻记着父亲,16岁这年,他决定投入叔父队伍,为父报仇。

刘松山十分喜欢这个瘦弱却倔强坚毅的侄儿,从此他将刘锦棠带在身边,在每一次战斗中,亲自教他如何排兵布阵,如何打仗谋划。此后刘锦棠随刘松山转战于江西、安徽、陕西等地,参与镇压太平军、捻军和回民义军,他不仅作战勇敢,还善于思考,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天赋,逐渐为人所知。

1870年,在左宗棠的统帅下,刘松山率军与西北回民军交战,这时候刘锦棠的官职已经升至道员,并兼任大营总理,成为叔叔的左膀右臂。这一年秋天,刘松山因为连战皆捷,产生了轻敌思想。在进攻金积堡时突击冒进,中了埋伏受重伤阵亡。湘军都是父子子弟兵,左宗棠于是命26岁的刘锦棠接管老湘营,正式成为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经过反复交战,刘锦棠率军最终打败了回民军,平定了甘肃青海,左宗棠称赞“英锐果敏、才气无双、志虑忠纯”,成为时人传诵的名将。

2、已报生擒吐谷浑

就在刘锦棠征战江南陕甘的时候,新疆正面临新的危机。在沙俄和英国的支持下,趁着新疆内部混乱,位于中亚的浩罕汗国的军官阿古柏侵占了新疆的广大地区,自立为国。在左宗棠的坚持下,清政府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率军收复新疆。1876年4月,左宗棠将大营安在肃州,派出先后派出金顺、张曜、徐占彪、刘锦棠等六万兵马, 32岁的刘锦棠受命担任前敌统帅,肩负起收复新疆的历史重任。

4月26日,刘锦棠统帅这支久经战阵的湘军踏上了西去的万里征途。新疆地广人稀,一路茫茫戈壁,又面临着民族隔阂、语言不通等种种不便,大军之艰难可想而知。刘锦棠身先士卒、鼓舞士气。经过三个月的行军,刘锦棠部达到济木萨,汇合了先期到达的金顺部,一起攻占了古牧地,歼敌六千余人,打响了收复新疆的第一战。

随后,刘锦棠率领大军继续前进,一路收复失地。清军纪律严明,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吐鲁番一战,摧毁了阿古柏军的主力,阿古柏眼见败局已定,服毒自杀。他的手下分崩离析,除了部分逃往英国之外,全部被歼灭。到1878年1月,除了伊犁之外,刘锦棠统率的清军收复了全部新疆。在一年半的战争中,年轻的刘锦棠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作为军事统帅他不仅要运筹帷幄制敌先机,同时还要协调各军,处理与新疆各族的关系,面临政治上的各种问题。他的才华能力和战绩一样受到了上下的一致认可。在左宗棠奉调入京后,刘锦棠被任命为督办新疆军务大臣,成为了新疆最高军政长官。

3、引得春风度玉关

打仗易,恢复难。对于一个常年征战的将军来说,治理地方是更大的挑战。新疆初复,不仅有战争的创伤需要平复,更有阿古柏残余势力的蠢蠢欲动。为了让新疆尽快恢复,让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安居乐业,刘锦棠先是设置了善后局,招募逃亡的农民,让其耕田种地,从事农业生产。与此同时他还粉碎了阿古柏残部的几次入侵,保证了新疆十余年的安全。

由于新疆的重要地位,在左宗棠、刘锦棠等大臣的努力下,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一直掌管新疆军务政务的刘锦棠被任命为首任新疆巡抚(省长)。建省后,刘锦棠设置了新的屯垦政策,积极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鉴于新疆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他还咨照内地各省督抚,鼓励贫苦无地的农民来新疆开荒种地。一时间,很多人纷纷来到新疆,极大促进了新疆的发展。他还改革了新疆原军府制,将征兵逐步改为防军,规划,建设了全疆的边防,为巩固西北边疆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在当年刘锦棠部进军新疆的时候,左宗棠的部下杨昌浚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写的是左宗棠,也何尝不是在说刘锦棠?刘锦棠带领着湖湘子弟在新疆收复国土、建设家园,为祖国统一、新疆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出师未捷身先死

就在新疆建省的前后,中国的西南边境又遭遇了法国的进攻。人在新疆的刘锦棠知道,“不禁积愤填胸”,几次向朝廷请求率军迎战。但当时新疆同样需要他,他只能留下来,殚精竭虑建设这个刚刚收复的国土。

1889年,刘锦棠辞职在家乡养病,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当战云笼罩在辽东上空的时候,朝野上下纷纷想起了这位文武双全的名将。刘锦棠因为常年征战,风餐露宿,疾病丛生,才放弃省长高位辞职养病。但此时国家有难,他怎能推辞?接到圣旨后,刘锦棠当即从湘乡起身,不料因为国事焦急,刚刚到达县城,刘锦棠就患了中风,几个月后怀着未尽的报国之志,与世长辞。

临终之前,他说自己“死不瞑目”,希望光绪皇帝能够坚定抗战意志,打败日本侵略军。这个曾经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带着无尽遗憾离开了,正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