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袁世凯死后 谁能继任大总统?

时间:2016-09-30编辑:文二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一片骂声中闭上了自己的双眼。对于中华民国,袁世凯的去世意味着什么,或许在当时来讲没有人知道。而当下需要他们做的,是要选出一位大总统来收拾袁世凯的烂摊子。诚然,袁世凯在历史上有他的功绩,但是他的称帝无疑是人生中最大的败笔,万方多难,此刻需要一个人来挽狂澜于既倒。这个人会是谁呢?

按照袁世凯藏在金匮石室中的嘉禾金简来讲,其继任者需要从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三个人当中选出,行使大总统的权利。据说段祺瑞本来榜上无名,那第三个人是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但是当袁世凯帝制失败后发现自己的儿子终究不是个治国的人,也就被换成了段祺瑞。那么,这三个人里,谁会是大总统呢?

袁世凯

如果按照当时北洋政府的内部规矩,这个大总统自然非段祺瑞莫属。老段常年在北京帮着袁世凯做事,此时此刻又背着“二造共和”的美名,如果他能做这个大总统。北洋集团内部,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北洋可以接受,北洋之外的人却难以接受。

徐世昌,曾经的“满清遗老”。在公众的面前是一个文人的形象,他和北洋的关系若即若离,与南方的革命党人也没有什么交集。因此他虽然是三位候选人之一,但是他并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简历”来把自己推上总统的宝座。

黎元洪,有着南方革命党人的背景,也和北洋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从被袁世凯拉进了北京城,手里的兵权便已经没了。虽然顶着一个副总统的职位,却始终是在袁世凯的底下唯唯诺诺,扮演着调和南北纷争的好人的角色。或许,在他的简历中,只有在洪宪帝制中拒绝袁世凯封他的武义亲王,是拿的出手的。

但是,历史选择了黎元洪。或者换个说法,段祺瑞选择了黎元洪。

无论是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是袁世凯在民国三年制定的宪法,黎元洪都是总统的不二人选。(临时约法规定总统在任上出事,副总统可继任,民三约法则规定总统候选人由前任总统提名。)但是约法,有效的时候可以管住任何人,如果无效,说白了就是一张纸。虽然法理上本就是黎元洪做大总统,但是依旧面临着继承者的危机。这个危机的制造者,便是北洋集团,而黎元洪自然是没有能力去制止北洋集团的任何行动,这时候替黎元洪出面的,便是段祺瑞。

段祺瑞

袁世凯去世不久,段祺瑞的府上便热闹了起来。来的人大概都是北洋集团的军人和投机的政客,他们看准了段祺瑞会成为袁世凯的接班人。所以要在第一时间劝段祺瑞早日继任总统职位。而此时的段祺瑞,却在和徐世昌商议对策。到底该是谁来做这个总统。经过一番商议之后,他们两个人达成共识:黎元洪继任总统一职。

段祺瑞不做总统,这不仅仅因为段祺瑞认为总统只是个虚君。更重要的是,在袁世凯去世的当天,英法俄比等公使对段祺瑞表示,希望黎元洪能即位总统。于是,在段祺瑞拒绝了北洋系文武人员的拥戴之后,秘密与黎元洪的心腹同乡张国淦一同前往黎元洪府上,并对黎元洪三鞠躬表示拥戴与效忠,黎元洪表示接受。段祺瑞命令张国淦留在黎元洪处,以便联系。在返回国务院后,段祺瑞又遇到了北洋系劝进人员,在一番推辞之后,终于说服众人,由黎元洪继任总统。而段祺瑞,则坐上了国务总理的位子。

北洋三杰

总统已定,或许此时此刻最为郁闷的人应该是冯国璋。作为北洋集团的领袖,冯国璋对于总统的渴望可以说由来已久。自从袁世凯复辟帝制,冯国璋便合纵连横,反对袁世凯的帝制。尤其是冯国璋牵头的五将军密电,可以说其加速了洪宪帝制的灭亡。而且,冯国璋对于南方革命党人,也没有明确的态度表示反对,甚至多次示好。袁世凯的幕僚就曾对袁世凯说过,不怕冯国璋忽左忽右,就怕冯国璋不左不右。袁世凯到最后也看出了冯国璋的心思,虽然曾经两个人甚为亲密,但走到最后,还是没能躲过一拍两散的结局。冯国璋在北洋集团的地位,不如段祺瑞,在其他方面也没有段祺瑞的影响力强。更何况其没有做总统的法理依据。为了做总统,精心策划了许多反对袁世凯的事情,到头来却只是为他黎元洪做了嫁衣裳。这其中滋味,略酸。不过还好,冯国璋被选举为副总统。后因张勋复辟,冯国璋才算如愿以偿坐上了大总统的位子。

这便是袁世凯的身后事了。自此,中华民国真正的进入了后袁世凯时期。有人称这段时期为“群魔乱舞”,也还算差强人意。过去因为有袁世凯这样强势的总统,下面也都是按照袁世凯的意思办。一下子袁世凯不在了,剩下的几位巨头,都想着做中华民国实际的领导人,而他们的下属,又为了领导的目的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无非是因为领导得道,下属也可以升天嘛。

过去的北洋政府,袁世凯在洪宪帝制之前,面对的都是来自于外界的挑战,而内部虽然有矛盾,但却永远是次要矛盾。而黎元洪与段祺瑞合作的时期,那基本上就都是内斗。在黎元洪上任不多久,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便和总统的秘书班子吵了起来。随即爆发了府院之争。如果双方仅仅是因为看不惯对方,这件事情还有挽回的可能。但是,黎元洪和段祺瑞两个人在执政的方针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关于这个问题,在是否对德绝交与宣战的争论上暴露无疑。于是,我们看到,黎元洪罢免了段祺瑞请张勋进京调停,而张勋却打着调停的幌子赶走黎元洪,复辟帝制。

段祺瑞又赶走了张勋,请来了冯国璋;随后因为两个人的矛盾,段祺瑞又赶走了冯国璋,请来了徐世昌……堡垒永远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更何况没有了袁世凯的北洋都算不上堡垒,更像是一个破房子。真的是“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这样的中华民国,虽然也有过收复外蒙古的辉煌,但终究不会是一个长命的政权,北洋集团中没有一个挽狂澜于既倒的狂人。不知北洋众生再回看1916年时,是否会发出世间再无袁世凯的感叹?

1916年6月6日,一代枭雄,北洋军阀掌门人袁世凯在一片骂声中悲愤离世。这个仅仅存在了4年有余的中华民国却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偌大的一个中国,人心不齐,皇纲解纽;看似整体的北洋内部,却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改编自某电视剧里经常用的一句话,“这个国家快要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