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时间:2018-07-27编辑:梓岚

21世纪的中国将会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这一切源于中国国力的与日俱增以及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回顾中国建国以来60年的历史,改革开放的30年尤为重要。短短30年,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世界人民刮目相看。而这一历史巨变的发生要归功于中国1978年以来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党和国家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对外开放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是由于长期实行封闭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方针,开始向对外开放转变。

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出口特区先在深圳、珠海两市划出部分地区搞试点,揭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帷幕。1980年8月,五届人大常委会15次会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这起到了窗口作用。在特区内吸收和利用外资,生产外销产品,政府给予优惠政策。经过几年努力,特区发展十分迅速。

1984年3——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在京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中央正式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地区。

1988年4月26日,海南省正式成立,目的是建成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现在对外开放正向内地和边疆发展。邓小平阐明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不仅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找到了途径,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1991年,上海浦东也加入了对外开放区的行列。以上所有的开放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