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吕根泽:劳动与知识相结合的知青典型

时间:2017-12-05编辑:历史狂流

 在数以百万的知识青年中有许多的优秀知青,吕根泽就是其中的一个。吕根泽,一个20世纪50年代劳动与知识相结合的回乡知青典型。

1953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团中央写给吕根泽的一封信,信中说:

吕根泽,你热爱农村,投身于农业劳动,刻苦钻研农业技术,并有力地推动了你村的互助合作运动, 而得到了显著的成绩……你的事迹,再一次告诉了农村广大知识青年如何与农业劳动相结合,向他们证明了知识青年从事农业有无限光辉的前途。

12月25日,该报又发表了署名王石才的文章《站在建设前列的年轻人一一记初中毕业生吕根泽参加农业劳动的事迹》,以及社论《用吕根泽的范例教育农村知识青年参加农业劳动》,从此,吕根泽的名字也因团中央的大力宣传而响彻四方。

那么吕根泽究竟是何许人?何以如此引得青年团的最高组织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当时全国的知青明星呢?

吕根泽,男,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海兰村人,朝鲜族。1951年春,他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正准备升入高中时,医院里的一纸肺结核病的诊断书让他的读书梦破灭了。

当时,他的情绪极为低落,甚至是极度悲观,在他看来:希望破灭了,前途尽丧了,“一切都结束了”。

后来在当地党团组织的关心与帮助下,他开始认识到:不能报考高中,并不等于失学,回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才是“真正的走进学校。

这所学校是丰富的,它不仅是农业大学,而且是社会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不仅能学到许多的社会知识,还能将自己在中学里学到的书本知识派上用场,使劳动与知识有机地相结合,也使自己真正地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

从此,他便积极投身于家乡的生产技术,开辟一块农业试验田,向当地农民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担任全村的技术研究组组长。

他们的互助组由于采用了他推广的新的水稻种植法,粮食大大增产,平均毎垧(合15亩) 收获比从前的种植法增产了1000公斤,从而有力地推进了全村的互助合作运动。

吕根泽的先进事迹得到团中央的高度重视后,1954年2月1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栗又文在接见吕根泽时提出,要“让吕根泽到各地去做报告,以自己的体会向广大青年尤其是知识青年说明参加农业生产的重大意义是必要的。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没有一定数量的知识青年参加是有困难的”,高小和初中毕业生“绝不该都挤到学校和机关里去”。

随后,吉林省团委在全省团县委书记会议上做出具体布置,采取多种方式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宣传,据称,“这次宣传的广泛和深入程度,在吉林省来说还是第一次,基本上达到了人人皆知”,因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1958年,各地农村大办农业大学,吕根泽进人延吉县东成乡办的黎明业余农业大学学习。

1961年又被公社保送到延边农学院深造并拿到大学文凭,期间,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写成了《水稻栽培技术问答》一书,并取得了多项水稻研究成果,被聘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特约助理研究员,成为知识青年在农村成长为科学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的典型。直到现在他仍然活跃在延边农业科学院的科研战线上。

推荐阅读:

知青是什么群体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