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开国大典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时间:2015-04-16编辑:历史狂流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10月1日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一前一后,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当林伯渠宣布开始后,在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人民领袖毛主席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时光荏苒,现在我们来一起揭秘关于开国大典16个不为人知的疑问。
1、开国大典为什么选在下午3点举行?
 
    开国大典选择在10月1日的下午3点举行,是聂荣臻最先向中央军委提出的建议。下午举行,为的就是要防备蒋介石孤注一掷:空袭开国大典。至于3点这个特定时间,则是缜密计算的结果。
 
    国民党用于轰炸的飞机是美制B-24轰炸机。这种飞机的时速是488公里,最大航程为3380公里。轰炸机的起飞地点是浙江舟山群岛,和北京航距1230公里。
 
    如果上午从这里起飞,B-24轰炸机可以在3个小时左右抵达北京,执行完轰炸任务之后,还可以安全返回。但如果下午起飞,轰炸任务虽还可以执行,但夜航能力相当差的B-24,可就别想飞回去了。
 
2、谁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10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这个消息之前一直是绝密。直到典礼开始前5小时,才由当时的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发出公告。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多钟,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地按动电钮,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节奏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上新中国的天空。他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当年毛主席升起的第一面国旗,至今完好地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里。
 
3、开国大典由谁现场广播?
 
    在天安门城楼的西侧城台,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丁一岚、齐越充满激情地进行现场广播。
 
4、开国大典上谁奏响国歌?
 
    1949年8月,罗浪接到上级通知,组建一支200人的联合军乐团担负开国大典演奏任务。时任华北军区军乐队队长的罗浪,曾带军乐队参加过华北军区的几次阅兵式。
 
    1949年10月1日,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司令员、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向朱德总司令报告受阅部队准备就绪,朱德总司令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
 
5、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编队为何有4架飞机挂着实弹?
 
    1949年10月1日,新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编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当时共17架飞机参加开国大典:9架P-51战斗机,2架蚊式战斗机,3架C-46运输机,1架L-5型通讯联络机和2架PT-19初级教练机。
 
    当受阅机群从天空飞过时,其中4架还挂着实弹,这是世界阅兵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原因是受阅飞机还在担负战斗值班任务,挂实弹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开国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约两小时结束;当晚7时,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招待会。
  
6、第一幅毛主席画像由谁完成?
 
    北平国立艺专实用美术系教师周令钊带领他的学生、助手陈若菊等绘制完成毛主席巨幅画像。毛主席头戴八角帽,脸部稍侧,目光仰视,微带笑容,显露出高瞻远瞩的伟人气质。
 
    原照片是新闻摄影局的郑景康1945年6月在延安时拍摄的。照片上毛主席身穿的粗呢子制服还是在延安大生产后王震的359旅战士为毛主席制作的。这是当时在解放区最流行的一张领袖像,而且是经毛主席本人亲自选定同意的
 
7、第一面五星红旗的由来?
 
    1949年7月,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及海外发出了征求国旗等方案的启事。上海滩一位33岁的青年从报纸上得到消息后激动得彻夜难眠。他的名字叫曾联松,在上海一家经济通讯社当编辑。 

    7月,曾联松在一间斗室里设计出一张又一张国旗草稿。他从人们常说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了灵感,又联想到红军头顶的五角星,脑海中闪现出一幅画面:
 
    以一颗大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以四颗小星象征广大人民群众,每颗小星各有一个角对准大星的中心,形成“众星拱北辰”的格局,寓意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各族人民围绕在党的周围。旗面为红地,五星呈金黄色,体现出中国人民的文化特征,犹如红霞一片,金光灿烂……
 
    9月27日,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庄严地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8、第一面样旗的制作过程?
 
    一天,参加会场布置的美术供应社女工赵文瑞接受了一项新任务:领导吩咐她赶制一面五星红旗的样旗,随即便把一份国旗图案和制作尺寸交给了她。赵文瑞跑到前门外最大的绸布店瑞蚨祥,买来长幅红绸料和黄缎料,按照国旗制作的要求,趴在地板上飞针走线地缝制起来……
 
    离政协会议闭幕只有四十几个小时了,她顾不得吃饭,更顾不上合一合眼。由于过度劳累,上下眼皮直打架,稍不留神,针尖刺破了手指,鲜血滴在旗面上。
 
    1949年9月30日下午1点,五星红旗缝制完成,政协会议的工作人员等着把这面红旗取走送往怀仁堂会场。在全国政协一届会议闭幕式上,当刚选出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6位副主席站在巨大的五星红旗前面时,会场满台红光,四壁生辉,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
 
    与此同时,北平国营永茂实业公司职工、共产党员宋树信接受了天安门广场第一面国旗的监制工作。10月1日,当晨曦照进窗棂的时候,一面长460厘米、宽338厘米的巨幅五星红旗终于制作成功了
 
9、谁书写了天安门上的巨幅标语?
 
    1921年8月出生于山东济南的钟灵,又名钟毓秀,他早在1938年7月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悄悄投奔革命圣地延安那年,钟灵还是一个年仅17岁的电话接线员。后来上级决定让钟灵到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毕业后就让他留在陕甘宁边区做文化教育工作。
 
    后来钟灵在延安各报刊发表木刻、漫画作品多幅,并设计了“宝塔山”邮票。在延安,钟灵写字漂亮几乎是家喻户晓,当时的延安城墙上的标语差不多都出自他之手。钟灵当时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总务处办公室主任兼会场布置科科长,大会会标和两条大标语的书写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他的身上。
 
    接到在天安门城楼书写标语的任务后,钟灵憋足了劲,决心使出自己全部看家本领,在这个非同寻常的地方好好露一手。天安门城楼的红墙那么长,标语上的每个字都要有房子这么大.
 
    天安门城楼的红墙那么长,标语上的每个字都要有房子这么大,钟灵可从来没有写过这么大的字。两幅标语是写繁体还是简体字呢?虽说解放区已经流行简化字,但刚解放,北平的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于使用繁体字。为了照顾大多数,钟灵决定仍用繁体字书写这两幅标语。
 
10、谁进行现场拍摄?
 
    政协会议开幕以后,苏联派出的电影团即摄制组抵达北京。这个摄制组阵容强大,由苏联高尔基电影制片厂着名导演格拉西莫夫和莫斯科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导瓦尔拉莫夫领衔,成员包括摄影、制片、录音、照明共30多人。
 
    经双方商定,决定合作拍摄两部大型彩色纪录片:一部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侧重从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角度来反映;另一部是《解放了的中国》,侧重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反映。
 
    天安门东华表前专门为摄影师搭设了高脚台,天安门城楼上面特准苏联摄影师自由拍摄。中方摄影师徐肖冰、吴本立也陪同苏联导演和摄影师在城楼上选择角度进行拍摄。
 
    当时使用的电影胶片都是由苏方提供的彩色胶片,采用同期声录音。几位苏联朋友很卖力气,直到群众游行结束,那绚烂的灯火消逝在狂欢的队伍中,摄影师们才收拾机器,驱车返回位于东华门大街的翠明庄驻地。
 
    开国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约两小时结束;当晚7时,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招待会。
 
11、第一面八一军旗亮相经过 

   开国大典分列式检阅是八一军旗在国庆大典上第一次向人民亮相。1949年初,正在西柏坡指挥全国战场作战的***主席预见到全国胜利即将到来的新形势,指示军委总部提出制作军旗、军徽的方案,由周恩来副主席主持这一工作。具体工作由军委作战部一局承办。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主席、周恩来听取了关于军旗图案设计的汇报,并提请到会人员审查。毛主席指出:军旗上要有八一两个字,表示南昌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历史日子。旗上要有五角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周恩来强调,军旗要以革命的颜色——红色为主体,星和字用黄色。周恩来还细致地交代,旗杆要有红黄两色旋纹,顶部要装上一个红缨枪的矛头,饰着红穗,象征人民军队发展的由来。
 
    3月13日,二中全会通过相应的决议亲,毛主席笔草拟了《二中全会关于军旗的决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应为红地,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10天后,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迁往北平。作战部一局根据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对军旗规格尺寸、制作规范拟定了详细的规定。周恩来指示作战部李涛部长先制作出一幅标准的样旗,然后组织部队举行一次授旗仪式,拍摄成纪录影片。
 
    6月15日,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颁布军旗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为红地,上缀金黄色的五角星及‘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经过长期奋斗,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全国”……
  
12、解密第一支礼炮部队
 
    “鸣放礼炮”一开始就列为庆祝大典的程序之一。阅兵指挥部决定由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组建一支礼炮队。礼炮选定的是缴获日军的山炮,共108门,分为两组,每组54门。炮弹全部卸掉了弹头。这种炮和野炮、榴弹炮相比,炮身短,口径小,重量轻,使用方便,是从华北六个纵队的山炮营和军区直属炮兵部队选调来的。
 
    礼炮队训练就在先农坛公园进行。每门礼炮有3个炮手,主要训练装填、发射、退弹壳三个动作,必须在3秒钟内完成。54门礼炮齐射一次限定在4秒半完成,这是因为毛主席按电钮升国旗、军乐队奏国歌,时间是两分零5秒。在这个时间内要鸣放28响礼炮,同步进行。
 
    10月1日。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上空升起,乐队高奏国歌时,开国大典的礼炮声响了。这隆隆的28响,每一响都像一门炮那样整齐,但又凝聚着54门礼炮齐射的力量和磅礴云天的声音。
 
    54门礼炮一齐鸣放,代表当时参加新政协的54个单位和方面的人士;礼炮鸣放28响,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英勇奋斗的28年。
 
13、第一份外交文件诞生
 
    开国大典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将***主席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发布的《公告》并随附公函送达各国政府。周恩来的公函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已在本日发表了公告。我现在将这个公告随函送达阁下,希为转交贵国政府。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是需要的。”
 
    《公告》及随函送达各国在北京的旧领事馆领事;凡在北京无领事馆,而在南京有大使馆或公使馆者,则送达南京各旧大使馆或公使馆。周恩来说,这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个外交文件,也是通过使领馆向外国政府发出的第一个照会。与此同时,新华广播电台的强大电波载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飞向十月革命的故乡,太平洋遥远的彼岸……
 
                                                                                                                                   外交部部长周恩来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于北京
 
14、开国第一宴在哪?
 
    开国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约两小时结束;当晚7时,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招待会,即所谓开国第一宴。#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