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赫鲁晓夫竟要100万中国劳工援建西伯利亚!

时间:2017-01-16编辑:梓岚

赫鲁晓夫不会想到,这些共高层的领导,包括全工会主席什维尔尼克,几乎没有什么人赞同他的想。这些人事先也并不知赫鲁晓夫会提出这样不一般的建议。

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有着“老狐狸”之称的米高扬看来,赫鲁晓夫随兴所至,想到那儿就说到那儿,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米高扬清楚,俄国人毕竟是欧洲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大俄罗斯文化心理和斯拉夫人至上的优越感,并不愿意有100万中国人开进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地广人稀,是中国国土加印度国土的总面积,但人口极为稀少,不要说引进100万劳工,引进个1到2个亿人口都没有问题,都是大好的事。问题是来的不是斯拉夫人,而是亚洲黄种人,中国人来了不走怎么办?

米高扬沉住气,刚才晚宴上倒是何乐不为,喝了不少二锅头,满脸红光。他一向是赫鲁晓夫的铁杆支持者,但在这个问题上却不会支持,他知赫鲁晓夫碰壁后还会就这个问题继续纠葛下去,所以,他等着赫鲁晓夫来问他意见。现在,他可以态度明确地唱反调了:“赫鲁晓夫同志,这事万万使不!”

赫鲁晓夫吃惊地看着米高扬。米高扬是见酒不要命的人,刚才宴会上独自闷了不少酒,还从宴会上顺手带了瓶二锅头回来,拧开瓶盖自顾自喝一口,不慌不忙地说;“西伯利亚不开发,将会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充分的能源储备,这也是我们联的优势。第一书记同志,100万中国劳工开进西伯利亚,势必会与联姑娘产生感情,联又是一个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国家,那么,不用多久,中国人将娶走联姑娘,也取走了人气,西伯利亚大地上就到处是中国人和中混血儿了,很快,这里的联痕迹就会消失无影无踪。

中国人来不是来建设联的,而是建设一个变成中国的西伯利亚,而且,许多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一直认为外兴安岭西伯利亚从库页岛到贝加尔湖,有5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本来就是中国的。赫鲁晓夫同志,西伯利亚中国化将很快完成,西伯利亚果这样被中国人占领的话,接下来,中国人就会将把包括欧洲部分的整个联染黄,联就成了黄色中国了。100万中国劳工在军事家泽东同志的指挥之下,呵呵,那就全是成吉思汗的徒子徒孙啦。”

泽东选集》俄文版主编、联驻中国大使尤金赶忙自作聪明地在边上补充说:“中国有句老话,请神容易送神难!”

赫鲁晓夫一听这话,想一想,感觉是问题严重了,豆大的汗珠顺着脖子淌了下来,竟一时无语,瞪着米高扬发愣。

米高扬停顿一下,对赫鲁晓夫继续晓以利弊,又献计说:“既然泽东主席不乐意,我们赶快别想这事了,顺水推舟,下次会谈就说我们完全同意泽东主席的看。”

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国防部长布尔加宁对刚才插嘴的尤金瞪了一眼。他一直在边上听着米高扬滔滔不绝,他认为米高扬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米高扬一直想做赫鲁晓夫的师爷,布尔加宁本来对赫鲁晓夫的话题不置可否,对于西伯利亚的土地问题,他也是无所谓的。

他飞往北京途中看到西伯利亚、外蒙古那渺无人烟的空旷样子,感觉这些地方联要不要都无所谓,无产阶级是一家,社会主义大家庭么,还不做人情送给中国算了,总比被小日本占去强;何况,西伯利亚有一大块地方本来就是中国的。不过,他看到现在意见明显分歧,出于明哲保身的考虑,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

赫鲁晓夫掏出手绢擦汗,满脸通红。想了想,让随行人员打开联地图。

赫鲁晓夫久久地看着地图上联,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已经完全加盟进联了。越过中亚向南亚看,联与印度的关系亲兄弟,斯大林当年设想的印度是联南方的出海口已经不太成问题。而联东部地区,要靠与中国的融洽关系获直航南中国海的海上通路,不管意识到没意识到,赫鲁晓夫一直有与沙皇尼古拉二世一样的“黄色俄罗斯”的想

倒不是要继续在中国领土上做什么,而是将中结盟成一个国家一样,由俄国的文化影响中国,俄国文化已经在蒙古国、中亚一批国家发挥了巨大的凝聚力,那里俄语已经是官方第一语言了,因此,果中国的辽阔土地上也俄语畅行的话,那是怎么样一幅景象啊。

现在听米高扬这么神情严肃地一说,这不是什么“黄色俄罗斯”了,而是“西伯利亚的黄色中国化”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就真的要变回到中国的海参崴了,斯大林在30年代才好不容易将那儿的中国居民送回了中国东北,使那儿从最鼎盛时期的50万中国人降到了现在的区区两三万,赫鲁晓夫后悔自己怎么帮了个倒忙。好在泽东固执很,亏他不愿意;他要愿意了,真送100万中国人过来,后果将像米高扬所说的不堪设想,那我赫鲁晓夫势必要被那些心怀不满的家伙轰下台了。

赫鲁晓夫在华游览后,更明确了经互会少不了中国的想

泽东主席和他继续100万劳工的话题

10月3日的会谈结束时,泽东曾问赫鲁晓夫:“你们是否准备到我国的某些地方,特别是南方去看看?”

这是赫鲁晓夫第一次出国,中国的风景太美了,城市也有特色,当然想看一看。赫鲁晓夫来了兴致,答:“我们这几天随处走走,已经被北京的古城风景吸引住了,中国非常好,一定要到各地走走看看,你们这里的一切对我们都是生疏的,新鲜的。”泽东高兴地说:“那你们就到各地去走走看看,随你们的便,愿意去哪都可以,就像在你们自己家里一样。我们也不准备做什么特殊安排。我喜欢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去活动,不喜欢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泽东决定对赫鲁晓夫的参观游览不做规定和安排,由其随意与中国地方干部往来。

赫鲁晓夫一行出游期间,正好可以让双方工作人员在北京有准备会议纪要和工作文件的时间。

赫鲁晓夫准备到华中、华东、华南各大城市参观游览。赫鲁晓夫一行坐火车从北京出发,首站是上海。赫鲁晓夫之所以选择先去上海,是因为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之后,赫鲁晓夫一行去了杭州、广州。

几个地方转下来,中国气候怡人,风景美丽,物产丰饶,人民勤劳,工艺精湛,这一切,与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冰天雪地的联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的一切无不打动着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心中有一个明确的想,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要互为生产基地和市场,形成自己的供需保障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整合资源,发挥好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优势,不管是政治联盟上的,还是经济互惠上的,都应该是比资本主义国家来更出色的事呀。赫鲁晓夫越来越明确了自己先前的想,中国与联在许多方面可以互助互利,中国尽管现在主要是靠联援助,但中国依然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性合作组织中,是绝对不能缺少中国的。

同时,赫鲁晓夫这次几个地方走下来,看到中国到处是人头攒动的腾腾人气,感觉米高扬说对,中国土地的宜居,加上中国人的生殖能力,使这儿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热闹拥挤。这与联远东滨海边疆地区荒草丛生、人影稀疏形成了鲜明对比。

赫鲁晓夫一行刚回到住地,中共中央联络部的要员接踵而至,送来了泽东给赫鲁晓夫的一个正式口,口说,泽东同意接受方的建议,可以说服有疑虑的党内外同志们,愿意帮联老大哥的忙,给联西伯利亚送100万劳动大军。泽东说,建设联,就像是建设自己的家园一样,兄弟还分彼此?我们都可以大力支持么!

赫鲁晓夫愣了半天,真给米高扬老兄说准了,这不是自己找坑往下跳么?

因此,在这次会谈时,赫鲁晓夫早就有了预案,要先避开这个话题。

10月11日,赫鲁晓夫再次与泽东会谈。赫鲁晓夫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国应该加入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互会。

对此,泽东回答很干脆,“没有这个必要,你们搞的经互会针对是东欧国家的,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相反,可能麻烦很多,纠缠不清,还会妨碍经济建设的进度。”

赫鲁晓夫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还想进一步解释,但没等他开口说,泽东已经坚决地进一步作了回绝。泽东说:“中国没有必要参加经互会!中国人多,地大物博,什么都能发展。”

赫鲁晓夫看着泽东,心里很不舒服,但接受上次出言太随意的教训,含蓄而几乎是一语双关地对泽东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具有独立发展的一切条件,而且发展前途广阔,不像东欧那些小国,虽然有发展各项经济和工业企业的能力,却常常受到这样那样条件限制,人力和物力资源、销售市场等,无独立自主地大规模发展若干部门的工业生产,汽车、航空、航海、大型机器工业。

它们只能通过经互会的协作,来进行平衡和调剂,互通有无,同舟共济。果东欧各国都独立自主地发展各自的全套工业,用不了多久,产品就会充斥市场,相互竞争,相互排挤,从而使自己陷入不堪设想的境地。”

赫鲁晓夫实际上说很在理,赫鲁晓夫虽然是矿工出身,但他是莫斯科市委书记,二战中乌克兰集团军的政委,还是很懂经济的,他的一番话,说周恩来陈云听了若有所思,泽东听了也一时没办反驳,否则成了抬杠了,吐了口烟,没有表示什么。

泽东本来就想继续100万劳工的话题,所以,避开经互会的新话题,直接切入说:“关于向西伯利亚输送100万中国劳工,我们研究后,完全同意!”

看着泽东微笑的神情,赫鲁晓夫一时结舌,有点不知怎么圆自己的场,感到为难,该建议首先是他提出来的,现在反悔了,还不能让泽东看出来,还小心翼翼地向泽东解释为什么,不能让泽东感觉怎么没几天就变了卦了。出尔反尔可不是大国领导人的风范。

米高扬神情立即绷紧了起来,急着向赫鲁晓夫使眼色。没等泽东继续开口,赫鲁晓夫赶忙向泽东抖抖肩,歉说:“泽东同志,你说的对,中国人应该建设自己的国家,我们当然不想给你们制造困难,我们当然不坚持我们的建议。果你们觉这个建议会损害中国的民族自尊心,那就当我们没有提过,务请不要放在心上。我们用自己的工人也行。中国工人我们就不用了!”

泽东疑惑地看着赫鲁晓夫,若有所思。

赫鲁晓夫说过就了了,泽东喝着浓浓的茶水,在咀嚼着赫鲁晓夫的话。

赫鲁晓夫犹豫再三,说,“感谢中国同志的支持,但我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泽东盯着赫鲁晓夫,吐了口烟:“哦?”赫鲁晓夫想想自己也不能后退太过分,也顾不上在一旁直挤眼的米高扬了,说:“一下子来100万中国劳工还不能派上用场,后勤工作也跟不上,我们先接受20万人。”

泽东弹弹烟灰,“只要你们需要,我们中国工人可以先开赴联,建设好联,与建设好中国,意义是一样的么!都是社会主义一家人么!”看来泽东完全转变了上次的立场,不幸的是赫鲁晓夫也转变了上次的立场,两个人像是向相反方向旋转的陀螺,扭不到一块去。

最后由周恩来与布尔加宁签订协定,联向中国招募20万中国劳工到西伯利亚做工。后来,只是试点性地从河北的一个县派去了7000名劳工,20万劳工再也没有了下文。

实事求是地说,赫鲁晓夫的初衷、包括中国参加经互会确实是好的,真正实行起来对中两国都有极大的互惠益处。可惜,当初参加会谈的双方领导人的一些解读偏离了赫鲁晓夫的本义,而赫鲁晓夫自己又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坚持自己的最初正确判断,最终,向西伯利亚输送100万劳工演变成了另外复杂的主题了。

联合起来,互相帮助,一门心思搞建设,壮大社会主义,泽东和赫鲁晓夫为首的中两党推进中两国进入蜜月关系的本义就是这个。从这个本义来看,输送100万劳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然而,历史不能重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