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论战国七雄之强国与弱国

时间:2017-03-13编辑:历史狂流

谈起战国这段历史,就不能不提起七雄了.魏齐赵韩燕秦楚,这七个在200多年的战国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

战国七雄地图

魏,这个在战国初期称霸近百年的强国,不能不谈起他的开山老祖,魏文侯.有人说文侯武侯百年霸业,但武侯之才智又怎么能跟文侯相比呢.魏之霸业,说到底是魏国君主的才智,魏国最强大之际的疆域也不惨不忍赌,中山被赵国所隔绝,本土又像一个U形,再加上一部分飞地,这样的疆域,实在是难以防守.再加上,一旦强大起来,必然会被各国所仇视,攻击.例如吴起攻秦国之际,眼看秦国就危在旦夕,这时,楚齐就一起出兵攻魏了.所以魏国这个百年强国,只是靠英明的君主和才能卓越的文武大将撑着罢了.魏国的北面是赵,南面是楚,东面是齐,西面是秦,中间是韩,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怎么能够让自己永保强大.就像郑国一样,虽说经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三代励精图治强大于一时,但他四面临敌,夹在齐晋楚三国之中,终于成为晋楚争霸的牺牲品.魏惠王就是如此带领魏国走向衰落的,魏惠王在位50年中,赵国赵肃侯励精图治,齐国齐威王宣王同样也任用邹忌,田忌,孙膑等人才,秦国经商鞅变法,楚国威王兵锋盛于一时,韩国任用申不害变法,各国同时强大起来,尤其是齐秦两国,都把位于天下中枢,百年霸业的魏国当成他的打击目标,就算是魏文侯也未必能应付这种局面,何况是魏惠王,终于东齐西秦的轮番打击下走向了衰落.后来的君主更是一代不如一代,昔日无坚不摧的武卒也沉沦了,终为强秦所灭.

赵,这个在战国末期唯一一个能与强秦抗衡的国家.秦赵本是同一个祖先生出来了,但却共同演绎着战国末期的演义.赵在三家分晋之际本应是三家最为强大的国家,但由于赵襄子顾全所谓的正统,让他兄长的孙子继承他的位置,终究引起了内乱,国力大为消退,让魏国当了三晋的老大,在战国初期的百年之中充当二流角色.后经武灵王胡服骑射,国力一时大振,但由于国策上农商并重,加上国土又不怎么适宜发展农业,所以战略粮食储备相当少.赵国虽说是战国末期唯一能与强秦抗衡的国家,仅仅是军事上能抗衡,燕赵之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强悍的赵人让无坚不摧的秦军也望而却步了,但内在乏力,没强大的物质基础.像长平之战就明显看出了两国的差距,长平之战不是要不要换廉颇的问题,

而是要换谁为将的问题,赵国经济极其落后,而长平之战一打就是三年,秦国有关中平原,巴蜀平原这两大产粮基地,不愁粮食,而三年的大战就让赵国经济陷入崩溃的境地.秦国已经彻底削弱了韩魏两国,楚国也已无力再阻止秦国的扩张,把赵国当成他最大的障碍了.此时,赵国就更应该正襟危坐.但赵国却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武灵王何等雄才伟略,但他的后代呢?惠文王还能任用虞卿,廉颇,李牧,蔺相如,平原君,赵奢等,还算一个守成之王;孝成王先后罢免廉颇,李牧,但又知错能改,重新任用他们;悼襄王罢免廉颇,致使他出走,但又找到了一个80多岁的庞暖还能勉强撑住局面;赵王迁,这个和秦始皇一样都是赵国妓女生的儿子,差别怎么那么大呢,诱杀李牧,终使赵国走向了覆灭.赵国的人口也就300W左右,经长平一战了,国力也是难以修补了,再加上国君一代不如一代,覆灭是不可避免的.

韩,这个徒有虚名的国家,战国初期跟在魏国后面,魏吃肉,他吃汤,再加上本身的实力,但也远远谈不上说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跟魏国相比,差之甚远.跟南方楚国这个庞然大物,东方齐国这个富庶之国也远远不及.到了中期,任用申不害变法,但申不害重术治,而不重法治,虽说一时强国富兵,但比起已经商鞅变法的秦国,邹忌改革的齐国也是远远不如.而术治更是夷害了韩国百年之久,后面的强周制秦,冯亭降赵,郑国修渠等就是明显的术的体现,终在日削月割中走向了覆灭.韩国从各个时期来说都谈不上强国,到了长平之战之前,居然把占了半个国土面积的上党拱手相让给秦国,到了最后,秦国只派了一个连名字都没留下的内史腾攻韩,连军队还没集结就灭亡了,真是可怜,可悲的弱国啊

!

燕,又一个徒有虚名的国家.从受封建国开始就已是一个大国.但由于北临东胡的少数民族,南又可与强国齐晋(齐赵)相临,再加上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历代君主(除燕昭王外)昏庸,在春秋战国的历史往往都是演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燕国最强之际就是燕昭王,北破东胡,夺地二千里,又夺箕子朝鲜千里之地,南破齐,夺齐城72城,但国力也远远不如已历商鞅变法的秦国,胡服骑射的赵国,庞然大物的楚国,比起日落西山的齐国也远远不如.燕昭王一死,田单复国,又重新走回了不入流的角色.到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尽起全国60万之兵攻赵,结果真是可能,60万大人,居然败在了13万(一说25万)赵国娃娃兵的手里,非死即擒.这样的国家又怎配称强国呢?秦国远交近攻,但史书上居然没有说过秦国曾远交过燕国,也就是说,秦国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堂堂数千里地方的国家就这么无举轻重,真是可怜又可悲的弱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