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中国古代的造船业怎么样

时间:2018-04-23编辑:梓岚

中国古代的造船业怎么样?我们从3个时期来说说: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朝时期

秦汉时期的造船业

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出现了第一个高峰。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南方的战争中曾组织过一支能运输50万石粮食的大船队,并利用楼船组成的舰队攻打楚国。统一中国后,他又几次大规模巡行,乘船在内河游弋或到海上航行。

到了汉朝,以楼船为主力的水师已经十分强大。一次战役,汉王朝就能出动楼船2000多艘,水军20万人。舰队中配备有各种作战舰只,有运送士兵登陆的前驱快艇“先登”,有用来冲击敌舰的狭长战舰“蒙冲”,有疾如奔马的快船“赤马”,还有坚固的防御战船“槛”等。当然,楼船是最重要的船舰,是水师的主力。

汉朝所建造的楼船高10余丈,甲板上建楼数层,每层都有防御敌方弓矢的女墙(即矮墙)及用作发射弓弩的窗孔。为了防御敌方火攻,船上还蒙以皮革。上世纪70年代,在广州发现了一处秦汉的造船工场遗址,其中有三个大船台,已可以建造载重五六十吨的木船。此外,在今陕西、四川、安徽、浙江、江西等地,也都有秦汉的造船工场。如汉代长安城西的昆明池造船基地,周长达40里,有时池中有近百艘高大的楼船停泊。楼船上设备齐全,已在使用纤绳、橹、帆、楫等。

秦汉造船业的发达,为后世造船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国时期孙吴所据之江东,历史上就是造船业发达的吴越之地。吴国所造的战船最大上下五层,可载3000名战士。孙权乘坐的“飞云”、“盖海”等大船更为壮观。孙吴曾多次派出船队远航辽东及南海海域。晋灭蜀后,王濬曾在四川建造楼船,并组成庞大的舰队以攻吴。

王濬所造的楼船,最大者方120步,可载2000多人,舱面上有瞭望台,船上可以驰马往来,被称为“舟楫之盛,自古未有”。而以造船业见长的吴国在灭亡时,被晋朝俘获的官船尚有5000多艘。到南朝时,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载重1000吨的大船。为了提高航行速度,南齐科学家祖冲之“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南齐书》卷五二)这是一种装有桨轮的船舶,被称为“车船”,利用人力以脚踏车轮的方式推动船的前进。此虽没有风帆船之经济,但却为后来船舶动力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造船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宋时期的造船业

唐宋为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时期,我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自此进人了成熟时期。秦汉时期出现的造船技术,如船尾舵、高效率推进工具橹以及风帆的有效利用等,到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发展和完善,并创造了许多更为先进的造船技术。隋朝开始建造特大型龙舟。

如隋炀帝所乘的龙舟,计有四层,高4.5丈,长20丈,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下层是内侍居住之处。皇后乘坐的船叫“翔螭”,比皇帝的龙舟稍小一些,装饰华丽。隋朝的大龙舟已采用榫接结合与铁钉钉联的方法,比单用木钉、竹钉联结要牢固得多。

唐宋时期,造船业又有了高度发展。一是船体不断增大,结构也更加合理。唐朝内河船中,长20余丈,载人六七百者已屡见不鲜。有的船上居然能开圃种花种菜,仅水手就达数百人之多,其舟船之大可以想见。宋朝为出使朝鲜建造了“神舟”。可载粟六千余斛,航行时“巍如山岳,浮动波上”。

(徐競《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十四)当时有的大海船甚至可载重数万石,舵长达三至五丈。二是造船数量不断增多。唐宋时期造船工场明显增加,仅唐朝的造船基地就多达20余处。到了宋朝,东南各省都建立了大批官方和民间的造船工场,建造的船只也越来越多,仅明州(浙江宁波)、温州两地每年造船就达600艘。吉州(江西吉安)船场还曾创下年造船1300多艘的记录。三是造船工艺越来越先进。唐朝舟船已采用了先进的钉接榫合连接工艺,使船的强度大大提高。

唐代大海船还建有水密隔舱,即将船舱用板隔成数间并予以密封。江苏扬州和如皋出土的唐代大木船就有水密隔舱。这种工艺大大增强了船体的抗沉及表面抗压能力,更适合远洋航行。宋朝造船已开始使用船坞,这比欧洲早了500年。宋代工匠还能根据各类船的不同要求,先制出船的模型和船图,再进行施工。而欧洲则在16世纪才出现简单的船图,也落后于中国三四百年。宋朝还继承并发展了南朝的车船制造工艺,在船两侧装备木叶轮,人力踏动,船行如飞。这已是原始形态的轮船了。

明代的造船业

明代我国造船业的发展达到了第三个高峰。由于元朝经办以运粮为主的海运,又继承和发展了唐宋的先进造船工艺和技术,其造船数量与质量已远远超过前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原黄河入海口处(今江苏宿迁县以南70公里处)见到“有属于大汗之船舶逾15000艘,盖于必要时运输军队赴印度诸岛者也,缘此距海仅有一日程”。

元朝还设水驿站400余处,共有邮递专用船6000余艘。元朝时,在南洋、印度洋一带航行的几乎都是中国的四桅远洋海船。中国在航海船舶方面已居于世界首位。元朝造船业的大发展,为明代建造五桅战船、六桅座船、七桅粮船、八桅马船、九桅宝船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而迎来了我国造船业的新高潮。

明代造船的工场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当时主要的造船场有南京龙江船场、淮南清江船场、山东北清河船场等,它们的规模都很大。此外,还有与船厂相配套的加工帆篷、绳索、铁钉等零部件的手工工场,有堆放木材、桐漆、庥类等的仓库。其造船材料的验收及船只的修造与交付等,也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正是有了这样雄厚的造船业基础,才会有郑和七下西洋的远航壮举。

郑和所乘坐的宝船属于沙船船塑,即一种方头、平底之船。其船长约150余米,宽约60余米,可张十二帆。其船队多达百艘以上,可载运二万余人。

总之,在经过秦汉和唐宋两次发展高峰以后,明朝的造船业登上了我国古代造船史的顶峰,并对世界文明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直到近代机动轮船出现后,我国在造船业上所享有的这种优势才逐渐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