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古代的“上班”比现代还累

时间:2017-02-16编辑:梓岚

上班是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这件事情在古代很早就有了,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代上班族的生活都跟我们有哪些不一样吧。

说到上班,起床肯定是每天需要克服的头等大事。如果说你对“朝九晚五”这样的制度还在抱怨的话,那估计古人都不要活了。当时他们管上班叫“点卯”,“卯”时是早上五点到七点,就是说这个点要赶到单位打卡,你算算得几点起床。《诗经》中有一首《鸡鸣》,说的就是一位太太如何喊丈夫起床的,“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意思就是说,公鸡都开始打鸣了,大殿上都站满了上朝的人,快起床吧。这时的丈夫则闭着眼睛嘀咕道:“匪鸡则鸣,苍蝇之声。”意思就是说这不是鸡叫,是苍蝇嗡嗡的在闹腾。看来,这赖床的毛病也是自古就有的啊。

早早的起床洗漱完毕之后,就要披星戴月的往单位赶了。这天气好也就罢了,万一遇到恶劣天气那可就遭了秧了。《旧唐书》曾经记载,公元786年的一个夏天,长安城下暴雨,吏部侍郎崔纵在上班途中掉进水里,漂浮了数十步之远,幸好被街旁商铺里的伙计给救了。

不过话说回来,当时唐朝的上班制度还是蛮人性化的,遇到严寒酷暑暴雨暴雪天的话,就会给官员放假,当时叫“放朝”。这个“放朝”可不是像现在发邮件或者下文件通知的,而是直接敲鼓通知,那么问题又来了,长安城那么大,住得远的或者耳背的官员,肯定要吃亏了。这不我们的大诗人韩愈就曾有一次在暴雨突降的大早晨赶去上班,走在半道才得知放假的消息,一身狼狈的回来之后便写诗像朋友吐槽道:“放朝还不报,半路踏泥归。”

说到上班,那在单位里每个人需要处理的事情肯定就不一样了,有的人一杯茶一张报纸一天轻轻松松的结束,有的人热饭都吃不上一口加班到深夜。这白居易就是前者,他曾担任中书舍人一职,主要就是负责皇家诏书的起草,甚是清闲,有一天无事可做的他作了一首诗:“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因为当时的中书省又叫紫微省,所以中书舍人又名紫微郎。在没有互联网的古代,白居易只能听听钟漏的滴水声,看看盛放的紫薇花来消磨这乏味的上班时光。

相比之下,我们的杜甫在担任司功参军时,那就是属于后者的生活状态了。首先工作条件太差,“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天热得让人毫无食欲,还要受到蝎子、苍蝇的骚扰。其次工作压力也大,“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当时公务员上班必须穿一本正经的工作服,天天跟没完没了的红头文件打交道,逼得我们杜甫几近疯狂,大叫道:“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南面山沟的青松下要是结了厚冰,让我赤脚踩踩该多好。

对于世上大多数人而言,工作并不是看花饮酒吟风弄月,杜甫的“束带发狂欲大叫”,喊出了每个上班族的艰辛和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