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乾隆立永琰为皇帝是别无选择吗

时间:2018-02-08编辑:梓岚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这一年乾隆做了一件大事,就是默立十五阿哥永琰为储君。谕旨两份,一份封在“正大光明”匾额后的匣子里,一份由他自己贴身保管,可见谨慎。

乾隆的立储之路,可以说是走得崎岖。清朝自建立以来对中原文化充满向往,特别是承袭已久的“立嗣以嫡不立长,立嫡以长不以贤”,公开立储的皇位继承制,对他们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比如康熙当年册立嫡长子允礽为皇太子的时候,就明显流露出了立嫡立长的储君思想,就像他在诏书中所说的那样:“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嫡子允礽,日表英奇,天资粹美……”

只可惜事与愿违,嫡子允礽的表现却不贤,经历两立两废的波折后最终让皇四子胤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即雍正皇帝。雍正此人办事直接,更倾向于立贤,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以秘密建储的方式册立乾隆为皇储。

乾隆非嫡非长,身为秘密立储制的受益人,却对立嫡立长有着浓重的情结,企求拥有“先人不能获之福”。于是采用折中的办法,乾隆元年就将他和孝贤皇后所生嫡子永琏秘立为皇储,亲书其名封存在了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或许有些事情确实非人力可以强求,仅仅过了两年,9岁的永琏就不幸病逝了,万般无奈之下,乾隆只好以皇太子的礼仪将其厚葬。在一片怅惘的情绪中,乾隆十一年(1746年)第二位嫡子永琮出生了,乾隆仿佛又看到希望的光芒,只待其年龄稍长一些就定位皇太子。然而这位嫡子的命运更为糟糕,不到两周岁就因为天花夭折了。

这样的打击对于乾隆是深重的,他甚至怀疑这是神圣的天意使然,就像他在诏书中所言:“本朝自世祖章皇帝以至朕躬,皆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似者竟成家法……朕立意私庆,必欲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行之事……此乃朕过耶?”

如果说,嫡长子永琏的早逝带给乾隆的是悲伤,那么第二个嫡子永琮的夭亡给他带来就是绝望了。谁曾想祸事连连,紧接着就是孝贤皇后的病亡,乾隆的理想彻底破灭。

在乾隆写给孝贤皇后的《述悲赋》中,很明显地流露出失嫡的苦痛心情:“嗟予命之不辰,痛元嫡之连弃。致黯然以内伤,遂邈尔而长逝。”

此时的乾隆似乎有点失去理智,将绝嫡的痛苦以飙风般的猛烈发泄了出来,朝野上下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按理说,立嫡的可能性没有了,接下来就该是立长。但是深陷痛苦之中的乾隆像守护绝世的明珠一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这块禁地。自然,常理中的第二序位“继承人”,皇长子永璜便在他心目中成了百般不对,怎样看都碍眼的那个人。

于是,他借着大阿哥在孝贤皇后的葬礼中不够悲伤的由头,挥舞着不孝的大棒将其大骂:“以彼之愚见,必谓母后崩逝,弟兄之内唯彼居长,日后除彼之外,谁克肩承重器?”

在乾隆的雷霆之怒下,牵牵绊绊连三阿哥永璋也给骂了,说是先前还以为你是个可望之才,现在看来出息不大等。总而言之,乾隆认为“此二人断不可承大统”。

可怜两位皇子,就因为年龄比其他皇子大一些,便无端受来如此奇祸,在郁闷和恐慌的心情下先后离开人世。

此后过去很多年,乾隆和继后那拉氏生下了皇十二子永璂。

虽然那拉氏不是元后,但是在元后孝贤没有子嗣留下的情况下,永璂便是身份最为尊贵的“嫡子”。

乾隆对此是欣喜若狂的,又是写诗又是和朝臣分享幸福。显然,他已经将其视为了国家社稷之喜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永璂的锦绣前程在那拉氏断发之后,一切随风飘散。

在立嫡立长都没有指望的情况下,乾隆却也不故步自封,转而考虑立贤。在这一点上,愉贵妃珂里叶特氏所生的五阿哥永琪,自小爱习射,满文、汉文都非常娴熟,受到了乾隆的重视,准备立为储君。

很遗憾,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刚被封为荣亲王仅4个月的永琪,撒手死去,真真令人扼腕!

但是既然立贤的主意打定,乾隆就要在剩下的一堆皇子中进行选择了。我们现在对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以前的皇子状况进行一番梳理,他们分别是:

皇四子永珹,生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继给履懿亲王允祹为嗣,被封为履郡王;

皇六子永瑢,生母纯惠皇贵妃苏佳氏。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出继给慎靖郡王允禧为孙,袭了贝勒;

上面这两位显然是没有希望了,咱们继续往下:

皇八子永璇,生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虽然他的年龄居长,但是在当学生的时候就因为调皮顽劣、屡次旷课遭到乾隆训斥,认为他不自重。

长大后的永璇依然不改散漫不羁的性格,喜好喝酒玩乐,即便是和各位皇子领了皇差,也敢趁机开溜。另外,永璇还有足疾的毛病无形中影响了形象,这个缺憾明显是喜欢完美的乾隆所不能接受的。#p#分页标题#e#

皇十一子永瑆,也是淑嘉皇贵妃所出,前面我们就介绍过他因为附庸风雅,擅取别号“镜泉”被乾隆默默除名的事情。或许是受了打击的缘故,后期的永瑆性格大变,吝啬无比,可怜堂堂傅恒大学士之女带了丰厚的嫁妆与他做福晋,被管制的一天只能喝点稀粥度日,如此这般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另外皇十二子永璂也不必再说了,在皇宫这座硕大的精神囚笼中,他的生命结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二十八日,年仅25岁。

剩下的两个皇子,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他们两个都是令皇贵妃所出,乾隆现在要做的就是在这两个可选皇子中择一即可。

关于永琰的表现,官方史书中记载的全是光辉灿烂的正面形象,一如“生而神灵,天表奇伟”等,都是溢美之词。其实好与坏事比较而言的,现在我们就看看十七子永璘都有哪些不合格的地方。

首先他皮肤黧黑体态偏肥胖,其次不爱读书爱玩乐,闲暇时喜欢玩玩音乐艺术之类。关键是这个幺子小小年纪就流连烟花柳巷之地,这就让乾隆深深厌恶了。

不过他有一个绝大的好处,就是脾气性格都好,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绝对不会强求。曾经有人戏谑让永璘也去争取储君的位置,他听了却自嘲道:“始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到顶上。唯求诸兄见怜,将和珅邸赐居,则吾愿足矣!”

对于任何一个皇帝而言,竞争对手愿意放弃,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商量的。果然,日后嘉庆当家作主了,当真把大贪官和珅的豪宅赐给了他的这位弟弟。

最终,十五阿哥永琰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即便是默定了储君,乾隆的内心也是不安宁,这种心情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针对秀才金从善上书立储的上谕中体现的明明白白:

“朕登极之初。恪遵家法。以皇次子为孝贤皇后所出。人亦贵重端良。曾书其名。立为皇太子。亦藏于正大光明扁内。未几薨逝。因追谥为端慧皇太子。其旨亦即彻去。不复再立。且皇七子亦皇后所出。又复逾年悼殇。若以次序论。则当及于皇长子。既弗克永年。而以才质论。则当及于皇五子。亦旋因病逝。”

身为一国君主,他又何尝不希望大清江山后继有人,一代更比一代强呢?只是天不遂人愿,无论是立嫡、立长、立贤,他所中意的储君一个接着一个先后离世。只是,这其中的因果一半是天意,一半也是人为了。

对于现在的储君,乾隆甚至做好了随时更替的思想准备,不同的是,他将此权利交给了冥冥之中不可捉摸的上天,而且不惜在上谕中坦陈,“是年冬至南郊大祀。即令诸皇子在坛侍仪观礼。朕曾以所定皇子之名。默祷上帝。以所定之子若贤。能承大清基业。则祈昊苍眷估。俾得有成。苦其人弗克负荷。则速夺其算。毋误国家重大之任。予亦可另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