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胡服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时间:2019-06-14编辑:相形

从史书记载来看,这个时期汉族人民从北方民族那里接受的服饰还有突骑帽、郭络带和吉莫靴等。百官常服用-靴,也取北朝遗制。

唐代因袭此制,唯将靴子的长统改为短统,文武百官均可穿著,不仅可著之杂处,而且可著之上朝。民间男女穿著胡服也十分普遍,尤其在唐玄宗时代,更是广为流行。


唐宋时期

胡服流行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女子流行穿胡服骑马。它的特征是翻领、对襟、窄袖。在陕西等地的墓中壁画有大量反映。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绢画中也有这类服装的妇女。

胡服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唐代流行于西域地区以及波斯等国的胡服卡弗坦,卡弗坦形制为锦绣浑脱帽,翻领窄袖袍,条纹小口裤和透空软锦鞋。流行的原因是初唐至盛时期,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往及胡舞的兴盛。

唯唐代胡服,何以兴盛,不外以下三因,一唐代胡人,杂居内地,为数众多,二贵族阶级,废古之席坐,而为胡人倚坐,三朝臣侍从,弃车而尚骑马。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当时的首都长安,不仅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都会和东西文化交流中心。

据史书记载,和唐朝政府有来往的国家,先后有300多个,在当时的长安城内不仅居住着汉族人、回纥人、龟兹人、南诏人,还有大量的外国人,如日本人、新罗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越南人及印度人等。

这些兄弟民族和外国使者云集长安,从中国文化中取吸了大量精华,直到今日,在中国东邻地区的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等地,仍保留着中国传统的服制。中国人民也从异族文化中获取了不少有益的东西,胡服在中原地区的流行,就是一个具体的反映。

胡服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和以往相比,唐代崇尚胡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妇女著胡服者甚多。这种现象与当时的文化生活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胡舞的流行,对妇女服装的变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宋代北方的契丹人力量逐步强大,对宋朝造成很大威胁,宋朝的统治者非常惧怕"胡风"的渗透和漫延,同时也担心汉人穿著胡服之后,出入市井难以分辨。

在两宋时期,朝廷曾多次下令禁止民间效仿胡俗,穿著胡衣。如仁宗庆历八年,诏“禁士庶效契丹服及乘骑鞍辔。妇人衣铜绿免褐之类。”

宋徽宗大观四年,诏“京城内近日有衣装杂以外裔形制之人,以戴毡笠子、著战袍、系番束带之类,开封府宜严行禁止。”尽管多次申饬,但并没有完全奏效,民间男女仍然有穿胡服者。

胡服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所以,宋徽宗不得不在政和七年再次规定:“敢为契丹者若毡笠、钓墩之类者,以违御笔论。”


明清时期

明朝驱逐了蒙古统治者,对整顿和恢复传统的汉族礼仪当然十分重视,在刚建立政权时,也曾下令禁止胡服,同时还不许使用胡语、胡姓。后来政局相对稳定,有关诏令逐渐减少。明朝的曳撒和贴里则吸收了蒙古服装的元素。

清代满洲人统治中国后,推行剃发易服,用暴力迫使汉族男子剃发留辫,穿著满洲人服装:“若有不遵本朝制度,杀无赦”这种做法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不过妇女、儿童、僧人道士等不必穿着满服。因此,清代的汉族妇女仍可穿著汉族服装。


晚清民国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清代中晚期,汉族妇女的服装逐渐满化,男子服装也有所变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长衫的出现,与满洲男装不同的是,长衫是左右开衩,无马蹄袖。


以上关于胡服的发展历史介绍到这里,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文章下方的标签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