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论语解读:既来之则安之

时间:2017-09-26编辑:梓岚

孔子说:“冉有,君子讨厌那种不说自己贪心却找借口辩解的人。我听说不管是诸侯或是大夫,不怕钱少而怕分配不平均,不怕贫穷而怕不安定。因为平均了就无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感觉不到人少,安定了就没有危险。这样,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政招徕他们;来了之后,就要安抚他们。”

名言故事

春秋时,鲁国的大贵族孟孙、叔孙、季孙三家,为鲁国三卿,权势很大。从 鲁文公后鲁宣公起,这三家的实力几乎都超过了国君。尤其是季孙氏,一连好几代都操纵着鲁国的政权。

季孙氏当时和鲁君矛盾很大,因此恐怕鲁哀公利用颛臾的有利地势,来袭击自己的费邑,于是他准备先下手为强,攻伐颛臾。他的手下冉有和季路去见孔子, 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

孔子说:“冉有,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 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我听说让有能力的人居其位,没有能力的人罢免他。国家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曱、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孔子听了以后,回答了上面所引的名言,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你们俩 辅助季孙家干了些什么呢?‘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反 而想使用兵力,去攻伐颛臾。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

名言史例

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有一个方外知己——佛印禅师。

有一天两个人在杭州同游,东坡看到一座险峻的山峰,就问佛印:“这是什么山峰'

佛印说:“这就是飞来峰。”

东坡说:“既然飞来,何不飞去? ”

佛印说:“一动不如一静。”

东坡又问:“为什么要静呢? ”

佛印回答:“既来之,则安之。”

这段简短的禅宗公案,带给我们深刻的生活哲理,就是“一动不如一静”、“既 来之,则安之”。这两个生活智慧一贯相通,指出:只有宁静平安的心境,才能生 出更清澈的智慧,不至于因生活的奔波在红尘里迷失。

在这里,儒、释两家的智慧合流碰撞,金玉交响,足令今天的我们深思。